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 课件 (59张 )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 课件 (59张 )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2 22:0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文主题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冰心
语文要素
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3首古诗。
古诗三首
  诗词朗读1
1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 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 供 耕织,也傍 桑阴 学种瓜。


诗词
朗读
zhòu




yún
gòng
①[耘田]在田间除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解]理解,懂得。
④[供]从事。
⑤[傍]靠近。
⑥[阴]树荫。
【注释】
稚子①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
敲成玉磬 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词
朗读


zhēng
qìng
①[稚子]幼小的孩子。
②[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③[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④[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注释】
zhì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 信口吹 。

诗词
朗读


bēi
①[陂]池岸。
②[漪]水中的波纹。
③[腔]曲调。
④[信口]随口。
【注释】


听一听诗词朗读
  认识生字
2

yún

gòng

zhòu

zhì





会认字
稚子 稚嫩
zhì
供职 招认
gòng
多音字 gōng 供给(jǐ)。
形近字 锥(zhuī):圆锥。
会认字

涟漪
涟:风吹水面所
形成的波纹。
漪:水波纹。
涟漪:细小的波纹。


sāng


xiǎo
yún
zhòu



会写字
耘田 耕耘
yún
白昼 昼夜
zhòu
耘田
会认字
书写注意
“昼”上半部分的“ ”在书写上与“尺子”的“尺”稍有区别。
会写字
破晓 知晓
xiǎo
桑树 桑葚
sāng
桑葚
巧记 用火烧,用水浇,东边日出是拂晓。
左边绞丝弯弯绕,换上提手变阻挠。
右边加羽尾巴翘,丰衣足食真富饶。
  讲课文
3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zhòu
yún
gòng
诗词
赏析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诗词
赏析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耘田】在田间除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批注:“昼出耘田夜绩麻”描绘了一幅乡村
男女耘田绩麻、日夜忙碌的生活图景,
展现出了农村忙碌而充实的生活画面。
诗词
赏析
【解】理解,
懂得。
【供】从事。
【阴】树荫。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傍】靠近。
诗词
赏析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批注:“童孙”指孩子们。孩子们不会耕田也
不会织布,却也不闲着。那么他们在做
什么呢?他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
树底下有模有样地学着种瓜呢。这里的
“也傍桑阴学种瓜”表现出了孩子们的
天真可爱和他们热爱劳动的品质。
诗词
赏析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思考:在诗中找出对应的农事填空,并体会
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词
赏析
男子
女子
孩子
学种瓜
展现了农村热闹的劳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思考:在诗中找出对应的农事填空,并体会
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词
赏析
男子
女子
孩子
耘田
夜绩麻
学种瓜
展现了农村热闹的劳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诗词
赏析
·参考译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昼出耘田夜绩麻,
白天去田里除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孩子们不明白怎么耕田和织布,
也傍桑阴学种瓜。
但也在桑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zhì
qìng
zhēng
诗词
赏析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诗词
赏析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批注:早晨天气寒冷,冰又很凉,孩子却早早
起来取冰玩耍。一个“晓”字,将孩子
迫不及待想要玩冰的心情展现了出来。
诗词
赏析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批注:简简单单的一块冰,被孩子用彩色的线
穿起来,当作乐器来玩,从中我们能感
受到孩子的顽皮和聪慧。
诗词
赏析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批注:“金”“彩”“银”,这些色彩词的使
用,使画面更加活泼生动、充满意趣。
诗词
赏析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磬】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诗词
赏析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批注:诗的第三句声形兼备。“敲成玉磬”生
动地描绘出孩子敲击冰块的清脆响声;
“穿”字将孩子得到“银钲”后兴高采
烈的样子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诗词
赏析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批注:冰块掉落碎了一地,发出像玉石破碎般
的声音。诗歌到此戛然而止,却没有写
出孩子是何反应,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
想象空间。
诗词
赏析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思考:读完全诗,想象一下,冰块掉落碎了一地
后,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诗词
赏析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答案示例:原本笑着奔跑的孩子一下子愣住了,呆呆地看着碎了一地的冰块,满脸失望,心想自己刚才要是小心一点儿就好了。但孩子很快便转忧为喜,提着手中残缺的“银钲”,蹦蹦跳跳地回了家。
诗词
赏析
“早晨玩冰”对孩子来说是一件趣事,诗人将这种童趣转化为诗趣,把这件趣事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对童真的赞美。
回顾全诗
诗词
赏析
·参考译文
稚子弄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稚子金盆脱晓冰,
年幼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银钲。
孩子提着冰块在树林里边敲边跑,冰块发出像玉磬一样清脆的声音。
忽作玻璃碎地声。
忽然,冰块掉落碎了一地,发出玉石破碎般的声响。
诗词
赏析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bēi

诗词
赏析
【衔】用嘴含。这里指
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
像被山咬住了一样。
【陂】池岸。
【漪】水中的波纹。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诗词
赏析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批注:首句中的“草满池塘”说明时间已在春末,池
塘里的青草已经长满。“水满陂”表明正逢多
雨的季节,水涨得很高。
诗词
赏析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批注:次句写远山落日。一个“衔”字,让原本没有生
命的山活了起来,形象地写出太阳将落未落的样
子。一个“浸”字,写出了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
的景象。诗人将水、山、日融合在一起,描绘出
一幅乡村春晚的美丽景象。
诗词
赏析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腔】曲调。
【信口】随口。
诗词
赏析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批注:后两句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图”。“横牛
背”“信口吹”等处,将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生
动地展现了出来。
诗词
赏析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思考:读完全诗,你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了吗?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请和大家交流交流。
诗词
赏析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答案示例:我感受到了诗人对乡村春晚的喜爱和赞美。我是从诗人对落日的描写中感受到的。一个“衔”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当作人来写,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眼前乡村景色的喜爱。(还可从诗人对牧童行为的描写等角度作答)。
诗词
赏析
村晚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草满池塘水满陂,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水面上闪动
着粼粼波光。
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归家。
短笛无腔信口吹。
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不成调的曲子。
·参考译文
诗词
赏析
  课后题讲解
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
兴》(其三十一)。
讲课
后题
朗读和背诵时注意读准字音,如“兴”“陂”等字的读音;默写时要把字写正确、写工整,尤其注意“耘”“耕”“阴”等字
的书写。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体会其中的乐趣。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讲课
后题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体会其中的乐趣。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讲课
后题
答案示例:我仿佛看到一群拿着小锄头的孩子在
桑树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的画面,尽管他们
不懂农事,但对“种瓜”这样的事仍然充满兴趣,
一脸认真。我从中体会到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和
他们热爱劳动的品质。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体会其中的乐趣。
◇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讲课
后题
答案示例:
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年幼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银钲。从中我能感受到孩子的顽皮和聪慧。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体会其中的乐趣。
◇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讲课
后题
答案示例:我仿佛看到一个小牧童横骑在牛背,缓缓地朝家走去。他随着牛儿的步子一摇一晃,手里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不成调的、欢快的曲子。从中我体会到了牧童的天真可爱和无忧无虑。
  参考素材
5
范成大
·作者介绍
参考
素材
范成大简介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并称“中兴四大家”,也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充实。他在出使金国时创作的诗歌含而不露、深婉曲折,常借事物委婉地表达对家国沦丧的痛苦。
范成大晚年退居故乡,在石湖度过了长达十年较为闲适而优裕的晚年生活,并创作了大型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共六十首。
·创作背景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创作背景
参考
素材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也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诗风格多样,语言清新自然,内容新颖,想象丰富。独创“诚斋体”,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见长。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较为深切。代表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
·作者介绍
参考
素材
杨万里简介
《稚子弄冰》是杨万里晚年的作品,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的一个春天,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稚子弄冰》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参考
素材
雷震,宋代诗人,生平不详。相传为眉州 (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又一说法是南昌 (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其诗见于《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作者介绍
参考
素材
雷震简介
《村晚》约作于诗人晚年隐居游览农家之时。
《村晚》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参考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