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 第2课 吃虫草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 第2课 吃虫草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4-12 21:2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首 页
课题 吃虫草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
课时 2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 知道吃虫草的外形、色彩特征和捕虫特点。
会用学过的方法细致地表现吃虫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通过观察、了解吃虫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通过大胆想象、积极创作,表现大自然的美妙。
知识结构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吃虫草的种类及外形、色彩特征和捕虫的特点,用学过的方法表现吃虫草。
难点:吃虫草的特点和画面主体物与底色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习
起点
预测 北方的孩子可能对吃虫草这一热带植物见的比较少,教师通过课件欣赏、讲解、查找资料等方式解决。
学习
困难
预测 对于如何完整地构图以及色彩的选择是个难点,教师可以以课本中的学生作品为例,引导学生欣赏解决。
教 案 续 页(第 课时)
步骤 教 学 流 程 课堂调控


入 一、游戏、导入:
春天来了,外面天气渐渐暖了,植物也开始生长、旺盛了起来,与此同时那些讨厌的蚊子苍蝇等害虫也会越来越多,你知道哪些动物能帮我们灭掉害虫呢?青蛙、燕子、螳螂、蝙蝠等。
它们可称得上“环保小卫士”,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位朋友,也能吃虫子。你知道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破 二、交流、思考: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收集到的有关吃虫草的资料。
师小结:毛毡苔、猪笼草、茅膏菜等,生在热带森林,我国广东云南也有。
共同特征:形状有大小、高矮之分,都有吃虫器、叶子、叶梗、草梗等
(打开实物投影仪看图片):有的
像伸长脖子抬着头的眼晴蛇,有的像喇叭,有的像一朵花,有的像一个张着的口袋,像合拢的夹子……吃虫器外形真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师:这些草靠什么来吸引小虫呢!你们能猜出来吗?
师:我们对吃虫草有了大体的了解,画时可以把吃虫草的外形画成自己想象的样子,你们会画出什么样子的呢?
三、游戏、造型
师:欣赏了这么多种吃虫草的样子、形状等,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师边画边讲:构图要得体,可以左右添加高矮、大小不同的吃虫器。
师:把吃虫器的大体位置画出来了。但还缺少什么呢?
叶子、叶梗、草梗、小虫。
板书:添画
师:刚才看图片的时候我看到像盛开的大花一样的吃虫器想把它添到中间,把卷曲的草梗画在吃虫器约有侧用叶梗和吃虫器连接,还有一种细长的叶子,像手臂一样的叶梗借来画到吃虫器的上方和其他吃虫器连接在一起
师:(打开投影仪,放课本上的学生作品),让学生回答,这幅画中的吃虫草利用什么来吸引小虫的?像什么?
我们要画的吃虫草是想象的?所以我们可以把吃虫器、叶子、叶梗、草梗画成任意形状,添画时要大胆想象,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任意添加。
你们想把吃虫器、草梗、叶子、叶梗画成什么样呢?
(找四、五名同学回答,老师让学生按自己想法添到黑板上,并鼓励他们。
师:各种各样的吃虫草画好了,我们在吃虫草的周围添画些什么呢?各种飞来飞去、爬来的小虫子 (以前学过小虫的画法),被草捉住的情景
师:现在我们来看这幅画,经过同学们集体的添画,变得更加生动、奇特了,最后可以添上漂亮的颜色来召得虫子的欢心。
板书:色彩
小结:首先要确定吃虫器的位置,形状要多种多样,各种吃虫器要新奇独特,轮廓要清晰,画面要饱满,有疏密变化;第二步是添画草梗、叶梗、叶子、小虫等,要变化形状;第三步是涂色,色彩要丰富鲜艳,尽最大可能来吸引小虫。

教学
拓展 五、创作、评析
1、同学们按自己的想象,描绘出吃虫草来,看谁画得最棒。
2、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作业,老师给予肯定。
总结
提升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刚才画得十分有情趣,看到大家又为大自然增添了那么多样子各异的吃虫草,老师也十分高兴。但是害虫太多了,单靠吃虫草和吃害虫的小动物还是解决不了问题,生活中人们无奈之下只得借助农药,给人们生活带来莫大的隐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希望将来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研制培育出更多的灭虫植物,为人类创造出洁净健康的生存环境。

课堂
练习
设计 1. 简单了解吃虫草是怎么吃虫的。
2.请你想象吃虫草捕食小虫的情景,把它表现出来。
作业
设计 必
做 请你想象吃虫草捕食小虫的情景,把它表现出来。

做 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把资料收集起来跟小组同学分享一下。
教学 具准
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教学课件、图片数张;彩笔、演示纸。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呈


象 1.学生对“吃虫草”兴趣浓厚。
2.绘画中能表现出吃虫草的特点及各部分的结构
3.画面不够丰富,前后遮挡的结构处理不好。无法处理好背景。



析 1.课件制作内容丰富,能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观察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了解结构。
3.学生对于多种元素的素材掌握太少,眼高手低。



施 在日常教学中多注重各种素材的收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当堂示范或者投影中出示一些背景元素,帮助学生创作。同时对于前后遮挡部分的处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可以把互相遮挡的部分画出来,再在勾线涂色环节认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