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2 22:1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史学家
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余秋雨
“强唐弱宋”——北宋灭亡时两个皇帝被金人俘虏,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被新崛起的蒙古铁骑逼得跳海。宋朝在历史上给后人留下“积贫积弱”窝囊的背影。
这个看似“不争气”的朝代究竟有何吸引力?
一、农业的发展
耕地
灌溉
插秧
收割
打谷
贮藏
1.具体表现
(阅读“农业的发展”子目)
①粮食作物:
从越南引进

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
的谚语。
占城稻
水稻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
②经济作物:
1.具体表现
(阅读“农业的发展”子目)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

南宋后期,
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茶树
棉花
手工业的兴盛

手工三绝:纺织、制瓷、造船
手捻纺轮
脚踏纺车
脚踏织机
踞腰织机


纺织业
1、纺织业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宋·皇后服(复原)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黄道婆
南宋棉毯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2、制瓷业
(1)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官窑青釉直颈瓶
(宋)
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
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折沿盘
河北定窑
河南汝窑
瓷都
南宋时期,江南成为制瓷业重心
(2)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
(1)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复原后这艘宋代古船长34米,宽11米,排水量近400吨,载重200吨,是一艘方艄、高尾、尖底的福船类型的海船。它具有夹底造型,三重壳板、多根诡杆、隔舱数多等特点。
反映出规模巨大,结构坚固、宜于装载、抗风力强、稳定性好,吃水深等适于适于远洋航行的优良造船技术。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清明上河图》——东京汴梁
《南宋皇城图》局部——临安
1.商业都市的发展

东京(开封)、临安(杭州)
唐长安城平面图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唐朝商业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到严格的控制。
材料:“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更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买卖热闹”。
——《梦梁录》
夜市
早市
北宋商业活动的范
围和时间都突破了
限制。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都市的发展

东京(开封)、临安(杭州)
商业活动突破地域范围限制:
突破时间限制:
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
街道及宅巷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草市
夜市
早市
请同学们想一想,现在你到市场买东西都用什么支付方式?如果你穿越到宋代,会用哪种支付方式呢?
2、纸币的出现
“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李攸《宋朝事实》
(1)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2)纸币的名称:
产生的时间:
地点:
“交子”;
北宋前期;
四川地区。
(3)地位:
①“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②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4)作用:有利于商品流通。
3、海外贸易繁荣
(1)地位: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表现:
①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丝织品
瓷器
茶叶
香料
珠宝
与宋朝通商贸易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动以百万计。
—关履权《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
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高丽、日本




阿拉伯半岛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唐朝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完成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
商业中心
苏湖粮仓
纺织中心
制瓷中心
经济重心南移
淮河
秦岭
朝代
项目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贯)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贯)
60000000
14319000
81:19
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






材料一:(西汉时)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殖列传》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
材料二:(南北朝时)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宋书》
西汉
有待开发
魏晋南北朝
奠定基础
从唐朝中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同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一样)
魏晋南北朝
唐代中后期
人口南迁
南移的过程
北方战乱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手工业进步
商业繁荣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课堂总结
经济重心南移
1.南移过程
(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
基础;
(2)唐代中后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3)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完全超过了北方,南宋时期,经济
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2.南方经济发展原因
(1)经济因素:
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经验和劳动力
(2)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
(3)自然因素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政策因素:宋朝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