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
你见过乡村的园子吗?你知道乡村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吗?结合你的经历,说说你印象中的园子。
萧红故居后花园
生机勃勃的百草园
硕果累累的苹果园
朗读课文
1
①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
②“我”在祖父的园子里都做了哪些事?
③边读边想象园子里的景象以及“我”在园子里的欢乐。
打开课本第4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听一听课文朗读
可以听一遍后跟着朗读,也可以自己先读再关上书听朗读,一边听一边想象“祖父的园子”是什么样的。
认识生字
新词
2
词语
蝴蝶 蜻蜓 蚂蚱 圆滚滚 明晃晃 樱桃 瞎闹 锄头 承认 随意
蚱
会
认
字
zhà
晃
huǎng
啃
kěn
樱
yīng
蚌
bàng
割
gē
嘟
dū
倭
wō
拴
shuān
啰
luo
逛
guàng
huàng
摇动;摇摆:摇摇~~|
摇头~脑。
晃眼 明晃晃
huǎng
会认字
多音字
啃骨头 啃老族
kěn
会认字
篆书
“啃”是会意字。从口,肯声。本义指用牙齿剥食坚硬的东西。
说文解字
蚌埠(bù),地名,在安徽省。
河蚌 蚌壳
bàng
会认字
河蚌
多音字 bèng
毛嘟嘟
dū
会认字
毛嘟嘟的狗尾巴草
倭瓜
wō
会认字
倭瓜
luō
[啰嗦](luō suo)①说话过多而重复。②事情细小而繁多,使人感觉麻烦。
下雨啰
luo
会认字
luó
[喽啰](lóu luó)旧时称强盗头目的不下,现多比喻追随坏人的帮凶。
多音字
蝴
会
写
字
hú
蚂
mà
蚱
zhà
嗡
wēng
樱
yīng
拔
bá
瞎
xiā
铲
chǎn
锄
chú
割
gē
承
chéng
拴
shuān
瓢
piáo
逛
guàng
蝴蝶
hú
会写字
【蝴蝶】
mǎ
① [蚂蟥](mǎ huáng)环节动物,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森林中。② [蚂蚁](mǎ yǐ )昆虫。
蚂蚱
mà
会写字
多音字
蚂蚱 蚱蜢
zhà
蚂蚱
会认字
会写字
“蚱”在“蚂蚱”一词中读轻声。
读音注意
wēng
会写字
嗡嗡响
“嗡”的右边是“翁”,不是“瓮”。
书写注意
樱桃
yīng
缨(yīng):红缨枪。
嘤(yīng):嘤嘤。
会认字
会写字
形近字
拔河 拔草 拔牙
bá
会写字
拨(bō):拨水。
形近字
瞎闹 瞎说
xiā
会写字
辖(xiá):辖区。
形近字
篆书
“铲”是形声字。从金,产声。本义为用以铲削的铁器。
铲子 铲地
chǎn
会写字
说文解字
锄头
chú
会写字
锄头
【割袍断义】
指与结义兄弟断绝来往,恩断义绝。
成语
割麦 切割 分割
gē
会认字
会写字
承担 承当 承认
chéng
会写字
“承”的本义是捧着。引申为顺从、接受、继承。
金文
篆书
说文解字
拴马 拴船
shuān
栓(shuān):木栓,门栓。
形近字
会认字
会写字
水瓢
piáo
会写字
水瓢
游逛 逛公园
guàng
诳(kuāng):诳骗。
会认字
会写字
形近字
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祖父的园子中都有什么。你可以在文中圈画出词句,进行批注。
讲课文
3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
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
“样样都有”说明了什么?
讲
课
文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
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
“样样都有”说明了什么?
讲
课
文
“样样都有”说明园子里的昆虫种类多,而“我”也因此感到得意、满足。
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嗡嗡”“胖乎乎”“圆滚滚”这三个词写出了蜜蜂的什么特点?
讲
课
文
这三个词写出了小蜜蜂可爱的特点。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讲
课
文
这三个词写出了小蜜蜂可爱的特点。
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园子在“我”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表达了“我”对园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嗡嗡”“胖乎乎”“圆滚滚”这三个词写出了蜜蜂的什么特点?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讲
课
文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
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
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
讲
课
文
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
就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
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如何理解画线的这个句子?
讲
课
文
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
就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
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如何理解画线的这个句子?
榆树很高大,高过院子中的其他东西。刮风的时候,风从高处来,先吹过榆树的树冠,吹得树叶“哗哗”作响,像人在呼叫一样;下雨的时候,雨从高处来,先打在榆树的树叶上,周围缭绕的烟雾就像轻烟一样。
讲
课
文
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
就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
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将发光的榆树叶比作沙滩上的蚌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将发光的榆树叶比作沙滩上的蚌壳,生动地写出榆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讲
课
文
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
就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
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段解:第1~3自然段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园子:一个样样都有、新鲜漂亮的园子。
读这部分内容,说说“我”在祖父的园子中都做了哪些趣事。可以在文中圈画出词句,进行批注。
讲
课
文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
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
从画线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
讲
课
文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
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
从画线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
从中能体会到“我”的调皮和天真可爱,以及祖父对“我”的宽容和疼爱。
讲
课
文
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段解: 第4自然段写“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面转,模仿祖父做农活,其实是在玩闹。
方言。用石灰、水泥等抹(墙缝);堵、糊(缝隙)。这里是用泥土将下了种的土坑填平的意思。
讲
课
文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
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
②“我”是真的在铲地吗?说说你的看法。
①从祖父的行为中能感受到什么?
讲
课
文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
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
②“我”是真的在铲地吗?说说你的看法。
①从祖父的行为中能感受到什么?
①从中能感受到祖父对“我”倾尽了爱心和耐心。正是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
②对连狗尾草和谷穗都分不清的“我”来说,铲地并不是真正的劳作,而是一种童年游戏。
讲
课
文
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
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讲
课
文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 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为什么祖父会一直笑?
讲
课
文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 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为什么祖父会一直笑?
因为“我”坚信自己铲掉了杂草,留下了谷子,还要跟祖父证明,天真可爱的样子把祖父都逗笑了。
讲
课
文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第6~11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情?表达出祖父怎样的情感?
第 6~11 自然段写了“我”因为分不清谷穗和狗尾草而引起祖父的笑。从“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的描写中可以看出祖父的慈爱、和蔼可亲以及他对“我”的宽容和疼爱。
面对“我”的年少无知,祖父耐心教导,表现出祖父对“我”的耐心和疼爱。
段解: 第5~12自然段写“我”把谷穗当狗尾草割掉,祖父忍着笑耐心地给“我”讲它们的区别。
讲
课
文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
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蜓从旁边
飞过,于是丢下黄瓜又去追蜻蜓了。蜻蜓
这一句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对祖父给“我”讲谷穗和狗尾草的区别没兴趣,所以没有认真听,反映出“我”的调皮、天真,表现出“我”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讲
课
文
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
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
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
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
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我”在园子里都做了哪些事?表现出“我”怎样的特点?
倭瓜花
讲
课
文
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
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
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
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
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我”在园子里都做了哪些事?表现出“我”怎样的特点?
倭瓜花
“我”在园子里摘黄瓜、 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一刻不停地“折腾”。这里写出了作为小孩子的“我”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的特点。通过对这些小事的回忆,表明祖父的园子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讲
课
文
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一开始
我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蜓跑了
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
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
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而不见蚂蚱了。
段解:第13自然段写“我”在园子里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的情景。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
讲
课
文
①“我”不好好浇水,却把水往天上扬,来了一场“人工降雨”,这表现出了“我”的什么特点?
②“我”这样胡闹,为什么祖父却不生气?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
讲
课
文
①“我”不好好浇水,却把水往天上扬,来了一场“人工降雨”,这表现出了“我”的什么特点?
②“我”这样胡闹,为什么祖父却不生气?
①这表现出了“我”的天真、顽皮。
②祖父十分疼爱“我”,对“我”很宽容,因此“我”才能拥有这样一段自由自在的童年时光。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 下雨啰!”
讲
课
文
段解:第14自然段写“我”跟着祖父在园中浇水,浇菜的水和水瓢成了“我”玩闹的工具。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的内容,感受园子中一切事物的自由。可以在文中圈画出词句,进行批注。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
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
讲
课
文
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
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讲
课
文
在童年的“我”眼中,阳光下的园子是怎样的?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
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讲
课
文
在童年的“我”眼中,阳光下的园子是怎样的?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童年的“我”眼中,阳光下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没有什么黑暗的、不好的东西,这里的一切都充满活力。这一自然段表达了“我”对园子的喜爱和赞美,也表现出“我”对这段童年时光的怀念。
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
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讲
课
文
花开、鸟飞、虫叫,这些再普通不过的自然现象,进入儿童的视野后便有了人的情态和行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
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讲
课
文
花开、鸟飞、虫叫,这些再普通不过的自然现象,进入儿童的视野后便有了人的情态和行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花、鸟、虫子有了人的情态,会“睡醒”;有了人的行为,会“逛”,会“说话”。这样就写出了这些事物的生机、活力和自由自在,也表现出了作者自己对这些事物的喜爱。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
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
讲
课
文
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讲
课
文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
答案请参考《小学生绘本课堂·学习书》A3第3页。
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讲
课
文
为什么在“我”眼中,园子里的倭瓜、黄瓜、玉米都是自由快乐、不受约束的?
因为“我”的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
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讲
课
文
段解:第16自然段写园子里动植物的自由自在,反衬出“我”当时无拘无束、自由快乐的心情。
为什么“我”可以在园子里安然入梦?默读相关的语句,再次进行批注。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了。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
在童年的“我”眼中,天空是怎样的?
讲
课
文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了。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
在童年的“我”眼中,天空是怎样的?
讲
课
文
在童年的“我”眼中,天空是“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看起来也是自由的。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了。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
讲
课
文
在童年的“我”眼中,白云是怎样的?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了。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
讲
课
文
在童年的“我”眼中,白云是怎样的?
在童年的“我”眼中,一大团一大团的白云也是自由的。天高云低,蓝白相映,美得就像画儿一样。
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画线句子写出了“我”童年在祖父的园子里什么样的状态?
讲
课
文
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画线句子写出了“我”童年在祖父的园子里什么样的状态?
讲
课
文
段解:第17~19自然段写“我”在园中玩累了,快乐地入梦。
画线句子写出了“我”那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这样快乐的童年生活你羡慕吗?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快乐吗?想一想,和同学交流一下吧!再次默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
课后题讲解
4
讲课
后题
1.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在园
子里做了什么。
讲课
后题
1.默读课文,说说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在园
子里做了什么。
答:祖父的园子里有蜜蜂、蝴蝶等昆虫,有樱桃树、榆树等树木,还有倭瓜、黄瓜、樱桃树等农作物,还有蚯蚓、狗尾巴草等。
“我”在园子里做农活、玩闹、睡觉等。
2.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感受,再从课文中找出
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讲课
后题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的。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答:在童年的“我”眼中,阳光下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没有什么黑暗的、不好的东西,这里的一切都充满活力。“我”非常爱这个园子。
讲课
后题
因为“我”在园子里是自由快乐的,所以在我眼中,园子里的事物都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和活动,都是自由快乐、不受约束的。“我”的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
参考素材
5
萧红(1911—1942), 原名张迺(nǎi)莹,黑龙江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区)人。中国女作家。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她的作品文笔细腻,抒彩浓烈,颇具散文化倾向。代表作品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萧红简介
·作者介绍
参考
素材
1940年,萧红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线索,叙述了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小城故事,展示了呼兰这座小城20世纪初的社会风貌和人情百态。其中第三、四章描写的是萧红的童年回忆,展现了萧红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本文就选自这里。
参考
素材
·了解作品
作品简介
参考
素材
·相关拓展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家笔下的园子
参考
素材
·相关拓展
现在园子里非常静。那棵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开着。阳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树上,给那些绿叶涂上金黄色。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抬起眼睛就知道头上是晴空万里。
——巴金《静寂的园子》
作家笔下的园子
参考
素材
·相关拓展
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许地山《落花生》
作家笔下的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