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习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含义:
外交政策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
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结盟)。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建国初期的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
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
的外部环境。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中苏建交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北京,1949年10月16日
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递交国书仪式。莫斯科
(来源:《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积极主动走向世界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印边界问题
1947年印度独立后,不仅继承了英国对中国部分领土的侵占,而且进一步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于1953年扩展到“麦克马洪线”,位于西藏一带。这一地区成为中印两国关系的焦点地区。
中印纷争该如何解决?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提出
4、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周恩来总理会见尼赫鲁
周恩来总理与吴努
5、发展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6、影响
2014年6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覃刚宣布,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商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活动于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日内瓦会议——精彩亮相
1954年4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经周恩来积极
的外交努力,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
这是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知识拓展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会议 会址
情境再现
伊拉克代表
菲律宾代表
泰国代表
锡兰代表
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台湾应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面对一些国家的误解和怀疑,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什么主张?
会议中:诋毁攻击
求同
存异
当天下午,一袭灰布中山装的周总理走上讲台,开腔第一句:“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声震四座,使得刚刚还剑拔弩张的会场气氛,陡然一变。他说,虽然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客观存在,但是“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求同存异”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2、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2)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思考:“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同: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
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相关链接
1955年周恩来率团出席万隆会议
2015年4月24日为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习近平同其他各国领导人一起走上万隆的亚非大道,举行历史性步行,象征着领导人们缅怀先贤走过的足迹。
亚非人民团结一
致,维护世界和
平,增进各国人
民之间友好合作
的精神。
“万隆精神”
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955年出席
万隆会议
1954年访问
缅甸
1954年访问
印度
1954年4月参加
日内瓦会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总结
求同存异
课堂小结
外交政策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面对世界
与苏联等国建交
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1953年,周恩来
以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赢得世界
1955年,万隆会议
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探究:
国家利益
国际形势
外交智慧
社会制度
国家实力
一个国家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丘吉尔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改革开放政策 B、“一国两制”政策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外交政策 B.外交孤立政策
C.扶蒋反共政策 D.积极扶助政策
随堂训练
C
B
3、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4、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
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
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
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A
5、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
A、印度 B、缅甸
C、苏联 D、美国
6、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
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求同存异”方针
C
A
7、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C.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与新中国
建立了外交关系
D.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基本原则
C
8、65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
9、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重要意义是( )
A.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
C.为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D.为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
C
10、2015年4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出席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大会。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C.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D.帝国主义对万隆会议进行了破坏
11、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参加中国加入WTO的谈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A
B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指导两国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材料三 2014年1月8日是周恩来总理逝世38周年纪念日。许多淮安市民自发赶到周恩来纪念馆,或献上鲜花,或默默伫立,或深情鞠躬。馆内周恩来汉白玉坐像前,摆满了敬献的鲜花,不少花篮上书“缅怀敬爱的周总理”。周恩来纪念馆全体工作人员来到周恩来汉白玉坐像前,手持白菊花,一 一敬上,以表达对周总理无限的怀念之情。
问题:
(1)材料一中所说“两国总理”分别指的是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具有怎样的重要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会议的航向?这又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人们缅怀周恩来总理是由于他身上有哪些人格魅力?
9、参考答案 :
(1)中国:周恩来, 印度:尼赫鲁。
(2)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多越来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在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4)周恩来是人民伟大的总理,有出色的外交能力和政治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