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壶口瀑布》优创教学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壶口瀑布》优创教学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3 12:0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壶 口 瀑 布
梁 衡
【六三制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目录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领悟黄河精神

推荐课外阅读

品味语言,感受瀑布特点。

把握写法,体会作者感情。

研读课文,探寻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

走进壶口景观
走进壶口景观
走进壶口景观
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正字音。
告诫jiè
推搡sǎng
霎时shà 刹那chà
驰骋chěng
寒噤jìn
迂回yū huí
怒不可遏è
走进壶口景观
走进壶口景观
作者去过几次壶口?分别在什么时候?
走进壶口景观
走进壶口景观
作者去过两次壶口,分别是在雨季和枯水季。

感受壮美意境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作者第二次去,为什么“专”选枯水季节?
雨季太危险,匆匆逃离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小组合作交流,结合文本说说哪些词句写出了雨季瀑布的“危险”?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
告诫是警告劝戒。通过写别人的警告,侧面表现出雨水季看壶口非常危险。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还在半山腰”:响声大,传得远。
“如雷”:比喻,突出声音大,从听觉进行描写。“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在雨季时,水势浩大、汹涌奔腾的凶猛景象。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两个“冲进去”运用反复的修辞,突出强调了水流的冲力非常大,气势磅礴流速湍急的特点。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从“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可以看出水势太大,无法从容欣赏。从“可怕的警觉”可以看出我敏锐地感觉到危险的到来。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如果说雨季的壶口瀑布是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那么,枯水期的瀑布是什么样子的?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修辞角度:“势如千军万马”运用比喻,总体描绘黄河波澜壮阔的气势。“互相挤着、撞着”运用拟人,突出水量大。“前呼后拥” 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形象地突出了枯水季节,壶口瀑布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特点。
感受壮美意境
叠词运用:
原句:
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改句:
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搡着,前呼后拥,撞向石壁,黄浪霎时碎成白雪。
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也可以增加景物的厚重感。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前两句与瀑布关系不大,是不是可以删掉?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用“青冷”的“灰”山,“寂寂”的蓝天,这种黯淡而静态的景物,来衬托壶口瀑布奔腾激越,令人震撼的气势,以静衬动,更突出壶口瀑布的特点。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此时,作者的视线随着水流向下看去。请思考,“跌”能不能改成“落”?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
“跌” 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倒在更低的平面上。“落”是下降的意思。“跌”字强调突然感、力量感。又因为水量大流速疾,狠狠地砸在深沟里的情态。而“落”则不能表现河水量大流急力度大的特点。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三跌”“四跌”中的“三”“四”能看出水与石搏击过程中的种种艰难与困苦。但即使不断手足,也依然选择向前。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请思考:“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与“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这两个比喻哪个好?
钢板出轧
感受壮美意境
感受壮美意境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飞毯”只写出了洪流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的特点,而“钢板出轧”是炽热的,烟雾弥漫的,更显出瀑布的猛烈。同时表达出作者的赞叹之情。
走进壶口景观
感受壮美意境
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运用拟人、排比,形象地写出了这里除了有气势磅礴的瀑布,还有柔和的支流。使整个瀑布的形态更加完美,柔中带刚,刚柔并济。

领悟黄河精神
走进壶口景观
领悟黄河精神
文章的第五段,作者为什么不写瀑布转而俯视脚下的“石”?
走进壶口景观
领悟黄河精神
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
水本身的确是不尖锐的,但是“滴水石穿”,水有持之以恒的韧性和不屈服的志气。千百年来,一点一滴,它的反抗改变了石壁的形态,甚至整个壶口的位置。从侧面写出了水的强韧特点。
走进壶口景观
领悟黄河精神
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剁”用刀向下砍,形象地刻画了柔和的水遇到阻碍之后,体现出的坚韧不屈的特点,表现黄河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与不懈伟力。
走进壶口景观
领悟黄河精神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道德经》
背景介绍
“当年我正在黄河壶口采访,接到电话,要我立即回京上任,从此结束了我十三年的一线记者生涯。人的一生总有几个驿站,几个起止点。对我来说壶口这个地方算一个。”
领悟黄河精神
领悟黄河精神
《壶口瀑布》是我在记者任上写的最后一篇散文。这篇《壶口瀑布》是我心中黄河的缩影,也是我对黄河精神的理解。
领悟黄河精神
领悟黄河精神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领悟黄河精神

推荐精品阅读
推荐课外阅读
梁衡说:“我写过许多山水文章,对象都是万年旧物,前人咏过何止千遍,但仍觉有可激动之处。”
《长岛读海》
《武夷山——我的读后感》
《天星桥:桥那边有个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