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三角形》回顾与思考
第一课时教案说明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高 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内角和等基本性质,然后又在认识全等图形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探索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
这一章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并更多地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注重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内容中发展推理和论证能力的第一阶段。
七年级下的学生,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还只是学习了《丰富的图形世界》、《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平行线与相交线》这三章,还不具备推理证明的能力,而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学生亲自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体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虽然学生还不具备有证明的能力,但在探索图形性质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进行思考,自觉地用语言说明操作的过程,并尝试解释其中的理由,养成说理有据的意识,在形式上暂时还不作统一要求,对于说理,采用循序渐进,控制问题的难度。
本章所学的内容,从知识体系来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它只是通过观察、操作、想像等活动,探索出图形的性质,并不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证明,而对探索得到的结论的证明将在九年级上的《证明二》中进一步学习,为今后学习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打下基础。同时,也是研究其他图形(例如:四边形)的基础;并且也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从“空间与图形”中对空间发展观念的培养来看,这是发展推理和论证能力的第一阶段,在以后的学习中,还将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理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三角形的一些基本性质,因此,这一章也是学生推理意识的树立以及推理经验的积累,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并且三角形重要线段得到的交点——重心、垂心、内心等,也将是今后要学习的内容,特别是重心,也将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概念。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本章的知识后,对本章内容进行梳理复习,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为目的的复习课,安排2课时的内容,第1课时以知识梳理为主要目的,第2课时以综合性的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对本章中比较重要的内容进一步复习巩固。
本章共有七节内容,约需12课时,学习的内容多,时间跨度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之间的关系由于内容多,时间长的原因会出现了淡忘的情况。因此,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复习本章的知识内容,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相关的数学思想,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针对学生可能对知识的遗忘,因而采取通过对重要知识点设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要解决这一问题的知识、然后思考如何利用相关的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最后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知识内容,从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四个重要知识点出发,进行知识的梳理;而每个知识点的复习通过:提出问题、知识扫描、问题解决、方法提炼四个环节进行回顾与思考,最后将这几个知识点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知识体系结构图,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来看,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学生比较容易应用的,因此,教学中结合了重要线段角平分线和高线,相对新知的学习得到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对于三角形的分类的复习,主要是注意学生分类的角度,这方面恐怕有不少学生会将二个不同角度的分类混淆,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分类的标准,再来进行分类。而对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识的复习,可能要注意应用这一知识对能否构成三角形进行判断,再来解决问题;
对于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应用,这里主要是引导学生有哪些方法,对于真正的应用放在第2课时重点复习,这里主要是总结出找全等条件的方法,由于判断的多样性,学生很有可能会弄错,并且产生SSA的错误判断,如果在复习中,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可能通过几何画板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真正弄清楚SSA判断的错误结论。
由于本节课是全章的复习课,复习知识的内容多,要在四十分钟的时间完成这四个知识点,并得到相应的知识结构,恐怕会有不少难度,不能像新知的学习,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操作、想像等这样的探究过程,因而本节课将以师生之间的问答形式为主的交流法进行教学,每个知识的复习通过从数学知识方面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引导,让学生回答出解决这一问题所需的知识点,再请同学解决后展示或回答,最后引导学生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这也是今后同学们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步骤,特别是教学中强调方法的提炼,为今后学生的学习中减少盲目性打好基础。而对这一章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几何知识的应用问题,则放在第2课时,以重点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进行对本节课知识的提升。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
回顾与思考
第一课时教案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高 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三角形》回顾与思考
第一课时教案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高 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顾,使学生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三个内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回顾使学生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的条件.
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思考,理清学生对三角形的性质有更全面认识,能应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讨论、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并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条件
●教学难点
通过回顾与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三角形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图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斜钉一根木条构成三角形,可以加固等.
观察图片中的三角形,回忆你学过的知识,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或者你能联想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1. 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三角形的不同形状.
……
三角形是所有直线图形的基础,以后学习复杂的几何图形往往通过三角形来研究.同时三角形的知识还将广泛应用到立体几何、三角、物理等其他学科,所以我们应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Ⅱ.讲授新课
一.三角形的分类:
【提出问题】
1.你能对以下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吗
【知识扫描】
【问题解决】
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有:①⑤⑦ 直角三角形有:③④ 钝角三角形有:②⑥
按边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有:①④⑥ 等腰三角形有:②③⑤⑦ 其中等边三角形有:⑦
【方法提炼】
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不同;分类时不能遗漏;
今后在解决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问题时,就要从这两个角度考虑;
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提出问题】
2.下列条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5cm,7cm,13cm B、3cm,5cm,9cm C、6cm,9cm,14cm D、5cm,6cm,11cm
3.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第三边x的范围是 ;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
【知识扫描】
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问题解决】
选C
2cm<X <12cm
17cm或19cm
此外第4题中,若将5cm 的线段改为3cm 的线段,则三角形的周长为: 17cm.
【方法提炼】
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
当a最长,且有b+c>a时,就可构成三角形.
2.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重要线段
【提出问题】
5.如图,已知在△ABC中,∠B=45°,∠C=75°,AD是BC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
【知识扫描】
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高与角平分线.
【问题解决】
解:在△ABC中, ∠BAC+∠B+∠C=180°,∠B=45°,∠C=75°
∴∠BAC=6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AD是BC上的高 ∴∠ADC=90° (垂线的性质)
∴在Rt△ADC中,∠DAC+∠C=90°
∴∠DAC=90°—∠C=15°
又∵AE是∠BAC的平分线
∴∠EAC=∠BAC=30 °(角平分线的性质)
∴∠DAE=∠EAC—∠DAC=15°
【方法提炼】
涉及三角形中角的计算,要联想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在角的计算中,有角平分线出现,要想到∠BAE=∠CAE=∠BAC.
在角的计算中,涉及高,要联想到直角和互余的角.
四.三角形的全等
【提出问题】
6.(1)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当BD,CE是⊿ABC的______,可得到: BD=CE.并说明理由.
A.角平分线 B.中线 C. 高线
⑵通过以上的推理过程,你能发现什么特点规律,用你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说明理由.
【知识扫描】
三角形全等的识别的方法:
SSS: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有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有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L: 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问题解决】
(1). 如右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CE是⊿ABC的 角平分线 ,可得到:BD=CE
理由如下:∵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1=1/2∠ABC,∠2=1/2∠ACB
∵AB=AC
∴∠ABC=∠ACB
∴∠1=∠2
∵BC=CB
∴⊿DBC≌⊿ECB(ASA)
∴BD=CE
思考:还有别的证法吗
(2) .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CE是⊿ABC的__中线____,可得到:BD=CE
理由如下:∵AB=AC
∴∠ABC=∠ACB
又∵BD,CE是中线
∴CD=1/2AC ,BE=1/2AB
而AB=AC
∴CD=BE
又BC=CB
∴⊿DCB≌⊿EBC (SAS)
∴BD=CE
思考:还有别的证法吗
(3)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CE是⊿ABC的_高线__,可得到:BD=CE。
理由如下:∵BD,CE是⊿ABC的高线
∴∠ADB=∠AEC=90°
∵AB=AC,∠A=∠A
∴⊿ADB≌⊿AEC(AAS)
∴BD=CE
思考:还有别的证法吗
【方法提炼】
1.
2.
3.
Ⅲ.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边关系及三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Ⅳ. 课后思考:
如何作一个三角形和已知三角形全等
如何测量水塘的宽度
2011年“赣教杯”中学数学
教学综合素质比赛材料
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要素及基本性质
三角形的全等
三角形的概念
三边的关系、三内角的关系
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三角形全等的应用
SAS
AAS
SAS
SSS
HL(共33张PPT)
九江市同文中学
高 峻
高级教师
电话:13607022230
邮箱:gsjl2002@
你想到了吗
三角形的概念是什么
有哪些类型的三角形呢
金字塔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如何判断呢
生活中许多地方都使用三角形的结构,你知道为什么吗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分类
【提出问题】
例1.你能对以下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吗
1.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腰与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知识扫描】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有:
直角三角形有:
钝角三角形有:
【问题解决】
①⑤⑦
③④
②⑥
按边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有:
等腰三角形有:
其中等边三角形有:
【问题解决】
①④⑥
②③⑤⑦
⑦
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不同;
【方法提炼】
三角形的分类
今后在解决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问题时,就要从这两个角度考虑;
例2.下列条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5cm,7cm,13cm B、3cm,5cm,9cm C、6cm,9cm,14cm D、5cm,6cm,11cm
例3.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第三边x的范围是 ;
例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
【提出问题】
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知识扫描】
2.下列条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3cm,5cm,7cm B、5cm,9cm,3cm C、6cm,9cm,14cm D、5cm,6cm,11cm
C
3.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第三边x的范围是 ;
2cm<X <12cm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
17cm或19cm
【问题解决】
2.下列条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3cm,5cm,7cm B、5cm,9cm,3cm C、6cm,9cm,14cm D、5cm,6cm,11cm
C
3.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第三边x的范围是 ;
2cm<X <12cm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3cm,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
17cm
【问题解决】
1. 判断三条已知线段a、b、c能否
组成三角形.
当a最长,且有b+c>a时,就可构成三角形.
2. 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方法提炼】
例5、如图,已知∠B=45°,∠C=75°,AD是BC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
【提出问题】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中线
【知识扫描】
三角形中重要的线段
5、如图,已知∠B=45°,∠C=75°,AD是BC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
【问题解决】
解:在△ABC中, ∠BAC+∠B+∠C=180°,
∠B=45°,∠C=75°∴∠BAC=60°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AD是BC上的高 ∴∠ADC=90°
(垂线的性质)
∴在Rt△ADC中,∠DAC+∠C=90°
∴∠DAC=90°—∠C=15°
又∵AE是∠BAC的平分线
∴∠EAC=∠BAE=30 °(角平分线的性质)
∴∠DAE=∠EAC—∠DAC=15°
涉及三角形中角的计算,要联想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方法提炼】
在角的计算中,有角平分线出现,要想到
∠BAE=∠CAE= ∠BAC.
在角的计算中,涉及高,要联想到直角和互余的角.
【提出问题】
例6. (1)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 AC,当BD,CE是△ABC的______,可得到:BD=CE.并说明理由.
A.角平分线
B.中线
C. 高线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SSS: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有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有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L: 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知识扫描】
问题解决
例6. (1)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 AC,当BD,CE是△ABC的______,可得到:BD=CE.并说明理由.
A.角平分线
B.中线
C. 高线
(1). 如右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CE是△ABC的 ,可得到:BD=CE
角的平分线
理由如下:∵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3=1/2∠ABC,∠4=1/2∠ACB
问题解决
又∵AB=AC ∴∠ABC=∠ACB
∴∠3=∠4
在△ABD与△ACE中
∠3=∠4 AB=AC ∠BAD=∠CAE
∴△ABD≌△ACE(ASA)
∴BD=CE
(1). 如右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CE是△ABC的 ,可得到:BD=CE
角的平分线
理由如下:∵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
∴∠1=1/2∠ABC,∠2=1/2∠ACB
问题解决
又∵AB=AC ∴∠ABC=∠ACB
∴∠1=∠2
在△DBC与△ECB中
∠1=∠2 BC=CB ∠ABC=∠ACB
∴△DBC≌△ECB(ASA)
∴BD=CE
(2) .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CE是△ABC的______,可得到:BD=CE
中线
理由如下:∵BD,CE是中线
∴AD=1/2AC ,AE=1/2AB
问题解决
而AB=AC ∴AD=AE
在△ABD与△ACE中
AB=AC ∠BAD=∠CAE AD=AE
∴△ABD≌△ACE(SAS)
∴BD=CE
7. (3)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CE是△ABC的______,
可得到:BD=CE。
高线
理由如下:∵BD,CE是△ABC的高线
∴∠ADB=∠AEC=90°
问题解决
在△ADB与△AEC中
∠ADB=∠AEC
∠A=∠A
AB=AC
∴△ADB≌△AEC(AAS)
∴BD=CE
7. (3)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BD,CE是△ABC的______,
可得到:BD=CE。
高线
理由如下:∵BD,CE是⊿ABC的高线
问题解决
∵AB=AC
∴BD=CE
知识点
三角形全等的证题思路:
【方法提炼】
已知两边SS
找夹角
SAS
找另一边
SSS
找直角
HL
A
C
B
D
F
E
知识点
三角形全等的证题思路:
【方法提炼】
已知两边SS
找夹角
SAS
找另一边
SSS
找直角
HL
已知一角及邻边AS
找另一条邻边
SAS
找已知边的对角
AAS
找已知边的邻角
ASA
A
C
B
D
F
E
知识点
三角形全等的证题思路:
【方法提炼】
已知两边SS
找夹角
SAS
找另一边
SSS
找直角
HL
已知一角及邻边AS
找另一条邻边
SAS
找已知边的对角
AAS
找已知边的邻角
ASA
已知一角及对边AS
任找一角
ASA
A
C
B
D
F
E
三角形全等的证题思路:
【方法提炼】
已知两边SS
找夹角
SAS
找另一边
SSS
找直角
HL
已知一角及邻边AS
找另一条邻边
SAS
找已知边的对角
AAS
找已知边的邻角
ASA
已知两角AA
找夹边
ASA
找其中一角的对边
AAS
已知一角及对边AS
任找一角
ASA
A
C
B
D
F
E
三角形
三角形的基本要素及基本性质
三角形的全等
三角形的概念/稳定性/分类
三边的关系、三内角的关系
三角形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
三角形全等的性质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三角形全等的应用
SAS
AAS
SAS
SSS
HL
课后思考:
如何作一个三角形和已知三角形全等
如何测量水塘的宽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三角形》回顾与思考
第一课时教案
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 高 峻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顾,使学生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三个内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回顾使学生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的条件.
能力训练要求:通过思考,理清学生对三角形的性质有更全面认识,能应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讨论、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并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条件
●学习难点
通过回顾与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
讨论练习结合法
●教学过程
Ⅰ.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三角形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图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我们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斜钉一根木条构成三角形,可以加固等.
观察图片中的三角形,回忆你学过的知识,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或者你能联想到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1. 三角形的概念: ;
2.三角形具有 ;
3.三角形的不同形状.
……
三角形是所有直线图形的基础,以后学习复杂的几何图形往往通过三角形来研究.同时三角形的知识还将广泛应用到立体几何、三角、物理等其他学科,所以我们应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Ⅱ.讲授新课
一.三角形的分类:
【提出问题】
1.你能对以下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吗
【知识扫描】
分类方法一:
分类方法二:
【问题解决】
解:
【方法提炼】
分类的 标准不同, 不同;分类时不能遗漏;
今后在解决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问题时,就要从 这两个角度考虑;
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提出问题】
2.下列条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5cm,7cm,13cm B、3cm,5cm,9cm C、6cm,9cm,14cm D、5cm,6cm,11cm
3.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第三边x的范围是 ;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三角形的周长是 ;
【知识扫描】
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 ;
(2) ;
【问题解决】
1.选 ;
2. ;
3. ;
【方法提炼】
1判断三条已知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 .
2.确定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重要线段
【提出问题】
5.如图,已知在△ABC中,∠B=45°,∠C=75°,AD是BC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
【知识扫描】
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定理: ;
2.三角形的高与角平分线
【问题解决】
解:
【方法提炼】
涉及三角形中角的计算,要联想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 ;
在角的计算中,有角平分线出现,要想到 .
在角的计算中,涉及高,要联想到 .
四.三角形的全等
【提出问题】
6.如图,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当BD,CE是⊿ABC的______,可得到: BD=CE.并说明理由.
A.角平分线 B.中线 C. 高线
【知识扫描】
三角形全等的识别的方法:
SSS: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有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有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L: 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问题解决】
你选择 ;请说说你的理由.
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方法提炼】
1.已知二边, 那么增加什么条件,可以得到△ABC≌△DEF
2.已知一边一角, 那么增加什么条件,可以得到△ABC≌△DE
3.已知二角, 那么增加什么条件,可以得到△ABC≌△DEF
Ⅲ.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三边关系及三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完成图表:
Ⅳ. 课后思考:
如何作一个三角形和已知三角形全等
如何测量水塘的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