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辛集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辛集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3 10:3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辛集中学2020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文科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有可能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2.以下是部分学者对鸦片、鸦片战争的研究文章及相关评价。对其解读准确
的是( )
文章 评价
《鸦片行销中国:英国的联线》 通过对英国鸦片统治在亚洲建立的过程中参与各方的分析与研究,为我们铺开了一个鸦片史的国际背景。
《鸦片、帝国和全球政治经济学:一项亚洲鸦片贸易研究》 重新检视欧洲在亚洲殖民结构中的商业与管理,将鸦片与其他商品,例如烟草和茶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察。
《美国商人与中国鸦片贸易,1800~1840》 展示了美国商人在打破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与促成英国对中国战争中的作用。
A.历史评价具有思辨性 B.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C.历史记录具有主观性 D.相关研究体现了全球史观
3.1861年,有人以古代春秋列国的形势,清楚地比拟当时列强并立的世界,并提出加强外交的建议。此后,用中国历史知识中春秋与战国形势来解释当时国际现状者,不下十数人之多。这反映出当时( )
A.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B.中国外交近代化已初步实现
C.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受到了冲击 D.清廷认清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观察下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
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
5.康有为声称:“凡西人所号长技,我中人千数百年皆已有之”;1896年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认为“议院之名,古虽无之”,但诸多典籍都能证明中国在上古三代时期“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据此推断,康梁两人(???)
A.意在以复古为手段谋求政治变革 B.仍未能突破"中体西用"的桎梏
C.所秉持的主要思想存在本质不同 D.借"西学中源"说宣扬民主共和
6.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已诏》说:“今兹议约,……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以下属于该“议约”内容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
C.在北京设使馆区??????? D.开放重庆为新的通商口岸
7.以下序列中,反映近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程的一组是( )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天津条约》
D.《天津条约》——《辛丑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8.下面《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示意图》中出现两个发展高潮的原因是( )
①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 ②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 ④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9.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D.民国时期重视平等和法制意识的培养
10.对于1927—1937年间国共两党的对峙,有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南昌起义意味着两党事实上开始了军事对峙
B.八七会议的召开是国共两党全面对峙的标志
C.1931年11月瑞金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两个政党的对峙
D.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说明对峙局面全面结束
11.1937年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对日开展敌后游击战;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后,军事委员会对游击战做出具体部署,聘请一批共产党员为游击干部训练班的教官,讲授游击战术。国民政府的做法意在( )
A.牵制日军以策应正面战场 B.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C.谋求对敌后战场的领导权 D.放弃大兵团作战的策略
12.下列人民军队佩戴过的袖标出现的历史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②④①③
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其中第二次“革命”的重要成果是( )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B.沉重打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C.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4.1954年1月初,毛泽东曾列出了有关宪法方面的参考资料,其中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以及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同时制定者们关注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在整个文本的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增加“中国元素”。这反映了1954年宪法
A.照搬了苏联宪法模式 B.具有开放性和民族性
C.受到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D.建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上
15.下表是1961-1965年中国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关系变化统计,由表可知,1960年代下半期我国
年份 轻重工业总产值指数(以上年为100%) 占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总产值
1961 53.4 78.4 57.5 42.5
1962 77.4 91.6 52.8 47.2
1963 113.8 102.3 55.2 44.8
1964 121.0 117.8 55.7 44.3
1965 110.2 147.7 48.4 51.6
A.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B.国家经济实现了工业化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一定成效 D.工业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16.下列各项,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特点的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17.我国先后在某些地区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三者都实行相同的社会制度 B.三者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三者都是根据国情制定的正确决策 D.三者都有一定的外交自主权
18.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
A.企业产品质量下降 B.国企改革的紧迫性
C.城乡差距拉大 D.农村改革完成
19.2002 年底,全国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为 242.53 万户,资本金 24756. 22 亿元;个体工商户2850. 53 万户,资本金 3782.35 万亿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为三分之一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占到 15%左右,就业人员比重达 18.7%。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开始建立 B.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起主导作用
D.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0.1954年第一届全国入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 )
A.初步确立我国政治制度基本框架 B.使民主法制得以重建和完善
C.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D.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
21.以下是《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吴于廑齐世荣主编1)第一章目录。其中“……”处最恰当的子目是( )
氏族制度的形成
B.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
C.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D.采集和狩猎生活
22. 处在大河流域的古国都有着自己灿烂的文明。下面大河流域与之相对应的文明中,不确的是(  )
B.
A. B. C. D.
23. 马克思指出:在古希腊“周期性的殖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固定环节”,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唯一的出路就是强迫移民”。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地理环境与生产方式 B. 民族传统与思想认识
C. 原始遗风与城邦政治 D. 生活方式与文化习俗
24.古代希腊人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希腊式城邦国家。这表明古希腊人的殖民活动
A.推动了希腊城邦的统一 B.动摇了民主政治的根基
C.保障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扩大了希腊文化的影响
25.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至少有150多个村社。村社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这一变化
A.铲除了血缘贵族的权力垄断 B.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
C.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D.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
26. 从“兴起于伊朗高原”“继承西亚的君主专制制度”“行省制度”“君权神授”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 马其顿帝国的统治 B. 罗马帝国的兴衰
C. 波斯帝国的强大 D. 雅典的民主政治
27.下表所示为班图人大迁徙的概况。据表中信息可知,班图人大迁徙( )
路线 概况
西线 最早的迁徒路线,进人西赤道非洲,西迁后形成刚果人、隆达人、卢巴人、库巴人等
南线 向南迁徙的人最多,直至抵达南非,最终建立了祖鲁部落联盟
东线 9~10世纪时抵达东非沿海地区,一部分人同移居的阿拉伯人、印度人、波斯人混合,形成斯瓦希里人
A.破坏了南非的先进生产方式 B.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
C.加速了阿拉伯帝国衰弱的进程 D.促使撒哈拉以南地区形成统一国家
28.下图所示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泰姬陵,它具有典型的穆斯林风格,被泰戈尔称为“一滴爱的泪珠”。这种风格在印度受到推崇得益于
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
B.马其顿人的扩张
C.婆罗门教发展为印度教
D.种姓制度的废除
29.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下列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②土耳其攻占了君士坦丁堡
③克洛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④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在西欧盛行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
30.在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由此可知( )
A.西欧君主对贵族具有绝对控制力 B.贵族与君主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性
C.贵族与君主在法律上的地位平等 D.君主能力是贵族宣誓效忠的依据
31.393年,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随后,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废止奥运会;426年,狄奥多西二世以基督教的名义,放火烧毁了奥林匹克的部分建筑。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体育竞争导致罗马帝国分裂 B.奥运理念与基督教教旨相悖
C.社会矛盾尖锐致使难以举办 D.商品经济发展受到政治冲击
32.文化传统、地理位置、商人的社会地位和商业的巨大收益,使阿拉伯帝国出现了与当时东西方封建文明不尽相同的工商业繁荣局面。无数的阿拉伯商人活跃于亚非欧三大洲,他们从事的商业活动(  )
A.以农产品出口为主 B.以中介贸易为主
C.以加工贸易为主 D.以资本输出为主
33.“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揉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A.宗教理想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34.14、15世纪,西欧掀起了一股海上探险热潮,不论是王公贵族、富商大贾,还是处于底层的渔夫水手,都积极投入到这场热潮中。这说明西欧( )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B.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休闲活动产生
C.列强殖民扩张拓展世界市场 D.各阶层渴望获取财富推动海外探险
35.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价格革命的推动 B.商业革命的影响
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机器生产的运用
36.1560年到1580年,佛罗伦萨的毛织品产量平均每年是30000匹,但在1590年至1600年间却下降到13000匹,而到1650年只有6000匹。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机会逐步减少 B.欧亚贸易通道阻隔
C.欧洲价格革命冲击 D.新技术应用不到位
37.1602年,荷兰的大商人集股组成海外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公司从政府那里得 到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广阔区域的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国会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这个公司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了非洲的好望角,南亚的锡兰和马拉巴海岸,以及东南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依据以上材料,关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介绍,正确的是( )
A.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旨在与英国争夺殖民地
B.东印度公司有权在控制区域内制定合理的法律
C.东印度公司推动了控制区域的工业化发展
D.东印度公司利用国家给予的特权垄断对外贸易
38.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等城市崛起,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交易,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后来阿姆斯特丹银行发明了银行票据来解决这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支票账务系统。荷兰银行业的发展( )
A.导致欧洲贵金属的大量外流 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有利于商业殖民帝国的形成 D.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9.奴隶贸易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部族之间相互猎取对方人口,引起部落间冤冤相报的战争,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中断。这说明奴隶贸易( )
A.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 B.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C.加速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 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40.读表,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15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1400年 1500年 1600年 1700年 1750年
欧洲 45 69 89 115 140
亚洲 224 254 292 402 508
非洲 74 82 90 90 90
美洲 30 41 15 9 10
A.工业革命导致欧洲人口稳步增长 B.近代化运动推动亚洲人口迅速增长
C.奴隶贸易导致美洲丧失大量劳动人口 D.新航路开辟影响世界各地区人口变化
材料分析题(40分,41题15分,42题10分,43题1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清政府在慈禧及顽固派的把持下,政治上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经济上不求发展,生活上挥金如土。像为慈禧太后搞“万寿庆典”,官员们竟随意挪用海军建设的军费,大肆挥霍,导致燃料、弹药极度紧缺,北洋舰老化却无钱按原计划购新舰。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不断削减军费预算。中国就是在这样一种不清醒的状态下,迎来了一场命运攸关的战争。所以,在甲午战争中,准备严重不足的中国早已注定损失惨重。
——摘编自《论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的抗日战争与欧洲反法西斯的战争不同,欧洲有很多国家参战,而中国作为东方大国,与日寇奋战14年之久,历时最长,又几乎是独撑东亚,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主力军,地位显著。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对敌作战12.5万多次,消灭敌伪军170多万;连同国民党正面战场,击毙、打伤、俘获日军共250多万人,超过美、英、苏消灭的日军总和;日军总兵力的2/3被牵制在中国。
——摘编自薛红焰《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前提和重要推动力》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8分)
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4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次中日战争给你带来的启示。(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历史名城锡耶纳被誉为"中世纪城市的化身",其城市结构形态在中世纪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时期意大利乃至西欧的某些历史现象。其变化如下∶5~12世纪,锡耶纳最辉煌的建筑是教堂,大教堂及其前面的广场成为城市的中心。除了大教堂作为宗教中心外,还有分散在城市各处的权贵家族私邸,这些权贵各据一处,私战不已。从12世纪开始,整个欧洲的商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锡耶纳在13世纪下半叶成为欧洲经济最耀眼的明星。经济的发展推动锡耶纳平民阶层迅速崛起,并作为一股政治力量,在市政府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13世纪末开始修建的锡耶纳市政厅及其塔楼逐渐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并占据了全市最高的位置。教会开始被置于市政府的庇护之下,一方面,大教堂成为市政府和市民用来宣扬城市荣耀的手段,另一方面,市政府也充分借助教会的权威以维护自身统治。
——据朱明《从大教堂到市政厅∶中世纪晚期锡耶纳的城市空间转型》
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的知识,从上述简介中提取一个情节(1分),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1分),并进行简要评述(8分)。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43.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新兴的太平洋贸易成为新的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白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努力扩展对菲出口贸易。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绵延250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遂告终结。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根据材料,归纳“大帆船贸易”的主要特点,(4分)指出“大帆船贸易”衰落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对各大洲发展进程的影响。(7分)
2020级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5 ADCDA 6---10 CADDA 11---15 ABCBC 16---20 BCDDC
21---25 BCADC 26---30 CBACB 31---35 BBADA 36---40 ADCDA
(1)原因:①军事:军队管理僵化、操练废弛、军费给养不足
②政治: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清政府在战争方面准备不足;
③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缓慢;
④思想:顽固派的避战自保、缺乏民族观念等。
⑤日本:蓄谋已久;扩军备战;军事编制指挥制度先进(8分)
(2)特点:①时间长;②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东方的主战场;③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战。(4分)
(3)启示:不能遗忘历史,落后就要挨打,强国方能御辱;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捍卫国家主权;珍惜和平、珍爱生命,仇恨不是目的,要展望未来,坚持和平与发展。(3分)
42.示例:
情节:工商业的发展推动锡耶纳平民阶层的崛起,市政厅逐渐成为全市最重要的建筑。(1分)
历史现象:西欧城市的兴起。(1分)
评述:9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农业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得以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居民的增多和城市经济与封建制度的冲突,促使城市中广大的平民阶层用行动来争取自己的利益,城市自治运动随之兴起。经过漫长曲折的斗争,城市自治运动进一步促使城市发展和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作为市民自主管理城市象征的市政厅,逐渐取代中世纪早期神权统治的象征——教堂——成为城市最核心的建筑。从长远看,城市平民阶层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和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城市自治也为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积累了经验。(8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
【详解】
根据“经济的发展推动锡耶纳平民阶层迅速崛起,……13世纪末开始修建的锡耶纳市政厅及其塔楼逐渐成为整个城市的中心并占据了全市最高的位置”,可提取情节:工商业的发展推动锡耶纳平民阶层的崛起,市政厅逐渐成为全市最重要的建筑。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西欧城市的兴起。评述:结合所学,可从工商业促使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城市中广大的平民阶层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掀起城市自治运动,促进城市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力量;作为市民自主管理城市象征的市政厅,逐渐成为城市最核心的建筑;城市平民阶层的兴起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城市自治也为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积累了经验等分析说明。(示例仅供参考,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43.(1)主要特点:西班牙垄断贸易;白银交换商品。(4分)
原因:英国确立海上霸权;自由贸易潮流的冲击。(4分)
(2)影响: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经济转型;白银流入促进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繁荣;美洲财富被大肆掠夺;黑奴贸易加剧非洲的贫困与落后。(7分)
【详解】
(1)主要特点:根据材料“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垄断贸易;根据材料“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可知,白银交换商品。
原因:根据材料“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渐成世界海上霸主,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可知,英国确立海上霸权;根据材料“在自由贸易的世界大潮冲击下,以垄断为特色的‘大帆船贸易’的地位急剧下降”可知,自由贸易潮流的冲击。
(2)影响:根据材料“西班牙人获得的贸易利润惊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帆船贸易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经济转型;根据材料“大帆船把盛产白银的美洲和银价昂贵的中国联系在一起,使中国生产的生丝与丝绸大量运销于需求特别强大的美洲市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银流入促进亚洲特别是中国经济繁荣;根据材料“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洲财富被大肆掠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帆船贸易中存在黑奴贸易,而黑奴贸易加剧非洲的贫困与落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