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雷
雨
第二单元
曹
禺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戏剧的基本特征。
2.了解《雷雨》剧情,理解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并通过分析文中戏剧冲突理解人物性格。
3.品味戏剧的语言,揣摩人物的潜台词,通过撰写台本及编排演出,初步感受悲剧的艺术魅力。
明作者,知文常
01
剧坛泰斗——曹
禺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原籍湖北潜江。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出现的有很大成就和广泛影响的剧作家。被称为“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中国的莎士比亚”。
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转入清华大学外语系。1933年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完成处女作《雷雨》,震动当时戏剧界。
1935年发表《日出》,继而又发表了《原野》(1937)。
他的三部曲,犹如一道道的丰碑,矗立在中国的剧坛上,从而决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发展上,特别是话剧文学上的奠基地位。
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且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成功地改编了话剧《家》。
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1)戏剧概念: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三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3)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现代戏剧
舞台说明
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戏剧冲突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
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且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人物台词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4)按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红色娘子军》);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如《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和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时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他以本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处女作《雷雨》,可以说《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创作背景
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
“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理情节,寻冲突
02
知识链接——如何把握和分析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等方面。戏剧冲突渗透于剧作的全过程和全要素中,它是题材的基本内容,情节发展的基本动力,主旨显现的决定性依据。而在实际阅读中,为了吸引读者,剧本十分讲究情节性。读者了解了戏剧情节,才能把握戏剧冲突,受到艺术感染。从情节的推进入手,分析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有两条途径:
(1)从场次入手。分析时,可把一场戏分解为若干小单位,进行微观考察,省去不重要、交代性的情节细节,仔细研究主要事件、主要场次的描写,最后把各个场面合起来,做综合分析。
(2)从情节的线索入手。一部戏的情节主线,就是贯穿全剧的主要矛盾冲突。
1.结合课下注释①和节选的剧本,找一找一共出现了几个有名有姓的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周朴园
(夫)
繁漪(妻)
鲁侍萍
(妻)
鲁贵(夫)
鲁大海
(子)
鲁四凤
(女)
周萍
(子)
周冲
(子)
同母异父兄妹兼恋人
异父母兄妹,单相思
后母子情人
同母异父兄弟
旧情人
母子
父子
父子
母子
父子
父女
母女
母子
—父子(女)
—情人夫妻
—母子(女)
—兄弟妹
—情敌
2.选文出现的四个人物: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他们之间交叉着多重矛盾,请再读剧本(节选)梳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将他们进行简要的归类。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相认。(
人性的冲突)
①认出侍萍,相遇述旧怨。(周与鲁之间的冲突:三十年前恩断义绝——三十年后见而不识)
②双方谈判,相认生新恨。(周与鲁之间的冲突:周权衡利弊软硬兼施——鲁
拳拳之心,一心为子)
③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
)
矿上复工,鲁大海被赶出周家。
④周朴园与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⑤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品语言,析形象
03
①揣摩人物语言
②探究舞台说明
③把握戏剧冲突
知识链接——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3.第一场: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请据此分析周朴园的形象特征。
思考提示:
(1)相遇诉旧怨时,周朴园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2)相认生新恨时,周朴园的情态又有哪些变化?
品析示例:
(1)品一个词,解读周朴园的“怀念”。
开头至“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这部分对话中,哪个单音节词出现的频率最多,一共有多少个,在周朴园的语言中出现过多少次?并在小组内分角色尝试着读一读,注意读出剧中角色的情感,体味人物语言中蕴涵丰富的潜台词。
方法小结:
不仅从中“哦”出了周朴园由漫不经心到作贼心虚的情态变化过程,而且也“哦”出了挖掘人物潜台词的方法。
揣摩解读:①据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来挖掘人物潜台词丰富的意蕴。
②从标点和安排的疏密等方面挖掘人物潜台词丰富的意蕴。
(2)析一种句子,探究周朴园的“惊慌”。
课文从“鲁侍萍: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朴园:好,你先下去吧”,这部分中周朴园的语言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就是一类语气相同的句子特别多。哪一类?这些问句长不长?一般有多少字?
方法小结:从周朴园的简短问话入手,再拓展开去,通过语言的比较赏析,终于读出了周朴园知道鲁侍萍还活着时的惶恐不安、惊慌失措,也读出了周朴园叶公好龙的真实心态。
如果把这段对话改成这样和原文相比读来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
鲁侍萍
:
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
怎么?(怎么就用不着?)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惊愕)什么?(她真的还活着吗?)
明确:改了以后,似乎是在问旁人的事情,有点漠不关心了,突然、惊奇、紧张、激动的感觉就少了几分。
(3)挑一句话,体验周朴园“冷酷”
当周朴园知道站立眼前的人就是离开自己30年的鲁侍萍时,周朴园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从“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到“周朴园:可是你——”,从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周朴园性格、心理的话,运用我们刚才获得的揣摩人物语言的体验,去大胆地走近周朴园的心灵,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先相互交流交流。
(4)选一组矛盾,分析周朴园的“残忍”
周朴园和鲁大海是什么关系?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这一戏剧冲突中,你能看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
明确:
在处理工人罢工事件时,他一方面进行血腥镇压,一方面采取分化收买政策,并开除闹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在和鲁大海的正面交锋中,他稳操胜券,不急不躁,对于鲁大海的责骂,他不轻易动怒,保持着冷静,说话简洁,打击性却很强——强硬和老谋深算。
鲁大海所揭露的他的罪恶发家史——冷酷无情,丧失人性,是为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的反动资本家形象。
周朴园
周朴园是一个有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甚至到了一个坏到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的程度。他接触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在社会上成就卓著,能够主宰他人的的命运;他具有浓郁的封建意识,他的发家史带着野蛮的盘剥,他也自己走向毁灭的深渊。
4.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鲁侍萍、鲁大海的形象。
鲁大海是一个有思想、有行动的年轻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质朴但又头脑清醒。他是一个较为粗犷的人,他厌恶资本家,所以他才会直面周朴园,尽数他的罪恶,并且说话直接坦诚,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言语中读出他的正义感。他代表的工人阶级将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锋,他们是雷雨,是闪电,将要摧毁黑暗没落的旧制度和周朴园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显示了他的反抗精神。
一个善良的旧中国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被周朴园始乱终弃,历经生活的磨难,表现出中国劳动妇女的坚强、骨气与尊严。
鲁侍萍
鲁大海
归主题,拓思维
04
5.问题研讨: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
真情说:
其一,三十年前二十几岁的周朴园,对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侍萍产生恋情,是自然真实的感情,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为他生过两个孩子,最后,又因为被抛弃而投河自尽。
其二,周婚后生活不美满,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和周结婚的第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身体不好,加上周不爱她,婚后不久就死了。蘩漪个性傲慢,根本不是周喜欢的那种女人,在这种情形下,周自然更加怀念他的初恋情人。
假意说:
其一,听说侍萍还活着,周朴园感到“惊愕”,更是避而不愿见。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害怕欺辱侍萍的卑劣行径张扬出去,有损门第。这表明了周朴园的伪善和丑恶。
其二,当他得知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时,资产阶级的本性使他一下子从往日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冲突中来。先是声色俱变的责问,接着试图以“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为由,企图稳住侍萍,使其不再提旧事;口口声声表白不忘旧情,以期逃避侍萍的谴责;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暴露了他的冷酷和凶残。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层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污浊的内幕做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主题
名家评说《雷雨》: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他,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黎烈文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钱理群
(1)请同学们也实话实说(一句话评说):
我看《雷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思考:
(2)《雷雨》是在高潮(四凤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中收场的。作者曾为此剧写过尾声:十年后周公馆改为教会医院,里面住着两位发了疯的老妇--侍萍和繁漪。一天,孤独的周朴园去看望她们,但什么话也没说。请你按自己的设想另写一个尾声。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