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5)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2.混合声音更达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5)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 2.混合声音更达意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4-13 10:3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混合声音更达意
课前准备
1、素材准备:把"李明"文件夹提前发送到学生机的桌面上;
2、学生准备:录音机会用吗?
(1)如何打开"录音机"?
(2)会用"录音机"听音乐吗?
3、通过听"李明"文件夹中的声音文件,检查耳机情况。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用"录音机"合并声音文件;
(2)学会用"录音机"混合声音文件;
(3)能根据需要用"录音机"调整声音效果。
2、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用“录音机”合并、混合声音的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编辑出优美的配乐诗朗诵
投影仪、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分组并安排机器座位;编辑声音练习所需要的声音文件。
教学过程
I、新课导入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是朱自清的配乐散文《春》,今天我来的时候,我的学生让把它带给大家听,并且好还有话对大家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你愿意帮助李明完成这项操作吗?怎样操作呢?这正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3节 数字化声音编辑》,不但能够很好的帮助李明,还可以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标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我们先看看本节的学习目标?出示教学目标(找一生读吗?强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将掌握以下技能:
(1)掌握用"录音机"合并声音文件;
(2)学会用"录音机"混合声音文件;
(3)能根据需要用"录音机"调整声音效果。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我们帮李明完成第一项操作,进行"录音剪接"。学而知困,请大家完成"自主学习1:请大家参照课本15页上面的‘录音剪接'的三个步骤,通过自主学习帮李明把‘春1'和‘春2'按顺序合成一个声音文件,并以‘春3'进行保存。"
II、知识讲解
(一)录音剪接
(1)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强调一定要认真看操作步骤,留心查看学生操作中的问题,也可以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在操作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合并前要将滑块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这需要先试听再确定:如果两段声音文件刚好首尾相连即可,那直接把滑块移动到文件一的结尾部分即可,反之,则需要通过试听确定合并的确切位置,这就要考验每位同学准确的判断能力和娴熟的操作技巧了。当你打开一个声音文件,文件长度以秒数的形式显示在界面的右侧,而左侧则是滑块的当前位置,所以建议
大家在试听的同时随时留意声音文件长度的变化,并配合“停止”键和“播放”键,以便于准确定位。
屏幕显示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录音机”程序打开声音文件“春1.wav”,并将滑块移动到要插入声音的地方。
第二步:执行“编辑/插入文件”菜单项,选择声音文件“春2.wav”,这样就可以完成两个文件的合并。
第三步:以“春3.wav”为名保存合成后的声音。
(2)师选出一名操作熟练的学生,利用网络教室演示并讲解操作步骤(哪位同学愿意到教师机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让我们共同学习,好吗?)老师针对学生的演示给出有针对性的总结和指导。
设疑1:保存合并后的声音文件时就选择哪个菜单项?若选择“保存”会有什么后果?
小结:应使用“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选项进行保存。如果选择“保存”菜单的话,将会将文件“春1”替换。我们编辑多媒体时,应当养成保留原素材的习惯,以备再用。另外,如果滑块没移到正确位置就插入了“春2”,未保存之前还有补救措施,就是??还记得学习“word”时,出现误操作时可以用“撤消”按钮吗?录音机也有类似的功能,那就是用“文件”菜单中的“恢复”选项。
请大家再看看课本上的三个步骤,加深印象。
录音机不只可以合成两个声音文件,还可以合成两个以上的声音文件,简单易学。
(3)好!下面用1分钟的时间继续完成刚才的任务,并且注意观察"‘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1'、‘春2'的播放长度的关系"。要让所有的同学都能学会,才能更好地学习下面的内容。
设疑2:“春3”的播放长度和“春1”、“春2”的播放长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对!“春3”的播放长度是“春1”、“春2”的播放长度的总和,但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有时候可以利用合并声音文件时的精确定位来对其中某一声音文件进行变相取舍,从而放弃掉一部分声音素材,在这种情况下,合并后的声音文件长度可能要短于各声音文件长度之和。
建立好"春3"的同学请举手!
我们知道,好的音乐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同时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接下来,我们帮李明合成配乐朗诵,即学习"混合声音",请完成"自主学习2:请大家参照课本15页中间的‘混合声音'的三个步骤,自主完成给‘春3'加上背景音乐‘春之声'。 "
(二)混合声音
(1)参照课本操作步骤,学生自主操作练习,操作完成试听混音效果,找出需要进一步完美的地方,邻近的学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操作较快的学生可参照课本步骤自主练习声音效果的设置,并播放设置效果后的声音,注意声音文件的变化,体会声音效果的作用。
屏幕显示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备好朗读和背景音乐两个声音文件。
第二步:打开其中一个文件;将滑块拖到准备开始混音的位置。
第三步:执行“编辑/与文件混音”菜单项,从出现的“文件”对话框中选择另一个文件。
(2)找一生到教师机上演示(哪位同学愿意到教师机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让我们共同学习,好吗?也是锻炼勇气与表达能力的机会。)
强调:
正确定位滑块的位置后,再进入声音混合,朗诵与音乐混合协调;
背景音乐要与声音文件内容相吻合。
设疑1:通常情况下,人们一般习惯在背景音乐响起后再开始朗诵,也就是有一个前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打开哪一个声音文件后再混入另一个文件更好一点儿呢?是朗诵还是背景音乐?
小结:背景音乐!的确,同学们在进行声音处理时,必须考虑到一些细节处理,才能让你们的作品焕发生机,包括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设疑2:声音文件的合并与混合有什么异同点?
师生总结:声音的合并意味着二者“合二为一”,在合并点上两个声音文件只选其一;而声音的混合则是“共生共荣”,是一种互相协作与美化的作用。
(3)好!下面再用1分钟的时间完成刚才的任务。
我们已经帮李明加上背景音乐了,大家在欣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有!"春之声"的音乐要比"春3"的录音时间长一些。)
那么怎样处理?
对!把多余的音乐部分去掉,让背景音乐和朗读声音同时结束。怎样去掉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个内容"去掉不需要的声音"。
(三)、去掉不需要的声音
(1)参照课本操作步骤,学生自主操作练习,将声音多余的部分删除;部分完成操作的学生考虑如果背景音乐时间过短应该怎样操作,并自己操作实践,老师可给予相应指导。
屏幕显示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录音机”打开要剪辑的声音文件,播放到要保存的位置,单击“停止”按钮。
第二步:执行“编辑/删除当前位置以后的内容”菜单项。
第三步:单击“确定”按钮,将多余的声音删除。
(2)找一学生到教师机上演示
设疑:如果音乐比朗诵短怎么办(前提是不得另外选择其它音乐片断)? 师生总结:利用合并,可将同一首音乐重复播放,再将多余的音乐删除。 强调:我们在删除的时候,还是要正确定位滑块的位置,实际上,两个声音文件长度不一定等长,例如涉及到有前奏时,背景音乐可适当长一点等等,总之,和谐是美,大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取舍与选择。另外录音机无法直接删除中间的部分,只有较专业的录音软件才能实现这项功能。但是,不能“直接删除”,不代表不能“间接删除”,实际上,我们可以巧妙利用“删除当前位置以后(或以前)的内容”这一功能,多次操作,就可达到目的。
(3)好!下面再用1分钟的时间完成刚才的任务,争取所有同学都能完成任务。
(4)编辑好后不要忘记保存啊。
同学们,小小的录音机还有一些优化效果呢?想知道吗?那下面我们再帮李明的配乐朗诵加上适合的效果,感受声音的变化。请完成"自主学习4:请大家参照课本16页中下部的‘混合声音'的三个步骤添加优化效果,可以先尝试收听不同的效果,然后再选择最佳的播放效果,并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