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必修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试题(word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4 18:2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必修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全球通史》中记载:“19世纪末期的美国福特公司采取了某种大规模生产技术,即制造标准的、可以互换的零件,然后以最少量的手工劳动把这些零件装配成完整的单位”。这种大规模的生产技术 (??? )
A.?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基本建立????????????????????????????????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适应了垄断组织的集中生产????????????????????????????????D.?反映了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2.根据下面的表格可推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 )
一英亩土地平均养活人数变化表
年份
1700
1800
数量(人)
0.18
0.26
一个农业生产者平均养活人数变化表
年份
1700
1800
数量(人)
1.7
2.5
A.?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B.?工业革命发展的条件更加成熟
C.?殖民扩张助推农业发展???????????????????????????????????????D.?人地矛盾促使精耕细作的发展
3.19世纪末,美国消费主义不再局限于富有的社会阶层在物质生活方面的价值取向,而是逐渐成为弥漫于整个社会的一种时尚观念,曾经主宰美国社会的传统清教主义的节俭观受到巨大挑战。这种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丰厚利润??????????????????????????????B.?追求时尚成为当时消费主流
C.?资本主义发展拜金主义盛行????????????????????????????????D.?重大技术发明和应用的推动
4.1870年美国几乎没有电气设备工业,9年以后,电气设备工厂生产了价值190万美元的产品,到1890年,电气产品的价值高达2180万美元。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A.?? 电气工业是经济的支柱
B.?电力取代了蒸汽动力
C.?新能源的发展速度较快
D.?工业产值居世界第一
5.18世纪,英国农业产出增长了大约43%;到1870年,粮食产量比1700年高出300%,而在土地上劳作的农民数量只增长了14%。这主要是因为 (??? )
A.?? 化学肥料广泛运用??????????B.?人口出生率较低??????????C.?生产方式发生变革??????????D.?圈地运动的兴起
6.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下列有关“电”的重要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②美国人贝尔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发明了电话
③美国人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第一个中心发电厂
④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
7.下表为部分关键年份英国主要经济部门的总收入(单位:万英镑)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造成的主要政治影响是 (??? )
A.?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加强了英国国王的经济力量
C.?英国国王开始“统而不治”????????????????????????????????D.?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8.晚清人视“博物院”为“新物云集”之地,主要是展示器械枪炮、科学发明、水火电气等对强国御辱“有用”的东西。甲午战后, 博物馆被赋予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认为文物收藏的目的是“留存往迹,启发未来”。民国建立后,馆藏品多来自清廷内府,以历史古物为主,参观人数众多。据此可知,“博物院” (??? )
A.?其发展与中国历史进程变迁相关?????????????????????????B.?体现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三个阶段
C.?主要为了展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D.?是中国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表现
9.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系统化改革,如普及初等教育,扩大中等教育规模,改革高等教育,大量开展职业教育等,把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这一改革 (??? )
A.?? 适应了德国工业化发展需要??????????????????????????????B.?是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决定因素
C.?源于德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D.?表明德国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0.下表为1850至1900年间,英法两国工人实际工资增长指数(1900年指数为100),该表可以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 )
?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英国
57
64
70
81
90
100
法国
59.5
63
69
74.5
89.5
100
A.?英国城市化进程比法国快????????????????????????????????????B.?资本主义社会劳资关系紧张
C.?英法两国技术设备更新快????????????????????????????????????D.?两国工人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11.17-18世纪,英国部分贫穷的女性因为无力支付足够的嫁妆被迫独身,富裕的女性则因不愿失去经济独立而选择独身,优良的就业前景使反对婚姻生活的独身观念逐渐在近代早期社会中萌芽成型。这种现象 (??? )
A.?? 得益于民主政治的发展?????????????????????????????????????B.?延缓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C.?不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D.?反映了生产力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12.下面图示反映的是19世纪中后期德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情况。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
A.?国家统一推动了工业化???????????????????????????????????????B.?工业布局合理平衡
C.?以重工业带动工业革命???????????????????????????????????????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3.有学者指出,19世纪是英国人引以自豪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的中期,英国实现了由农业-乡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发生 (??? )
A.?奠定了英国强国地位
B.?改善了民众生活环境
C.?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导致农业的普遍衰退
14.以下示意图可以用于分析 (??? )
A.?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B.?新航路开辟的条件?????C.?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D.?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5.如图为某学者所描绘的1700年以来中国、美国、西欧、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所占比重曲线图。其中与美国相符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6.如图分别是1700~1750年英国人口增长幅度与粮食产量增长幅度的示意图。据此可知,该时期英国 (??? )
A.?人口流动方向发生重大变化????????????????????????????????B.?人口、谷物增长利于经济转型
C.?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D.?谷物涨幅与人口涨幅同步
17.有学者说,棉花产业为“工业史上无可比拟的奇观”,要比研究“战争与王朝”更值得“让学者们费心”。下列与棉花产业相关的历史解释合理的有(?? )
①英国的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开启工业革命的历程
②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以手工棉纺织业衰败为标志
③-战期间纺织业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
④卡特莱特建立的水力织布厂确立了大工厂制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整体化趋势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与生活质量,促进了交通、通信事业,化学工业等不断发展,给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下列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旧金山至上海之间海底电缆铺设成功? ②诺贝尔奖开始颁发
③中国民航事业起步? ④中国国际无线电报业务开设
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
19.1769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根据他的设计,必须沿河盖上一栋房子,安上多台纺纱机,由水车产生的动力转动。但这种机器较为庞大和昂贵,家庭生产使用已不可能。据此分析,这种机器(?? )
A.?结束了当时生产对传统动力的依赖??????????????????????B.?推动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产生
C.?限制了棉纺织业技术的革新和推广??????????????????????D.?使英国棉纺织业率先完成了工业化
20.四川某中学举行了一场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会,一学习小组的代表作了精彩的演讲,其演讲提纲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该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演讲提纲
……
例证
瓦特——英国工业革命
法拉第——第二次科技革命
爱因斯坦——第三次科技革命
比尔盖茨——信息技术革命
A.?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B.?重大科学理论出现是科技革命先导
C.?杰出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大发展??????????????????????D.?欧洲是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中心
二、材料分析题
21.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东西方社会都产生了重大而广泛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的社会,从经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
——马克弄《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压力和清政府不思改革的"守成"思想,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而西方列强趁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皇朝面临着更加急迫的统治危机。在洋务派主持下,洋务运动逐渐推进。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厂和煤矿、铁矿场,创办了第一家轮船公司,铺设了第一条铁路,架设了第一条电线,建立了第一支海军舰队,开设了第一批外语、科技学校,派遣了第一批留美、留欧学生,翻译了第一批科技书籍,出现了中国近代第一代科技人才,造就了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
——左玉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
材料三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西方世界的旧秩序完全为民主政体取而代之。更可注意者,与这一革命浪潮几乎同步进行的巨大变化,乃是近代科学与近代工业生产的开展。西方发生的这些大事,又将伴随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侵入亚洲与非洲,引发了西方列强对于东方古老秩序的冲击。后者彻底的质变,也将在19至20世纪进行。
——摘自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前期英国经济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洋务运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22.从“标准轨”到“可变轨”
材料一? 由于煤矿马拉煤车的轮距长久以来都是4英尺8英寸(1435mm),史蒂芬孙设计第一条主要用于运货载客的铁路时,采用了这一既有轨距。1846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将其规定为英国铁路的标准轨距。欧洲大陆早期的铁路大多数都是靠英国的资金、用英国的技术修建的,因此也采用了英国的标准,只有俄国等个别国家例外。部分出于军事防御原因,俄国的轨距比欧洲其他国家的宽。美国19世纪末按此标准铺设的铁路长度已占到全国铁路总长度的87%,铁路网一体化开始形成。1937年,1435mm轨距被国际铁路协会规定为国际通用的标准轨距,现主要分布在东亚、西亚、北非国家,以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和部分美洲国家。
材料二? 尽管中国在国内统一采用标准轨距,但陆上邻国大都采用其他轨距。中国的跨境铁路运输与建设都面临轨距差异造成的障碍,与陆上邻国的轨距差异限制了中国向外发展的地理空间。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未来的交通”分论坛上,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化龙表示,中车将在2020年左右推出一款时速400公里且可变轨距的高铁。届时,北到俄罗斯、南至东南亚,高铁轨距都能实现快速切换。
(1)阅读材料一,概述“标准轨距”的发展历程;并评价其带来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明“可变轨高铁”提出的背景。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2. B
3. D
4. C
5. C
6. C
7. A
8. A
9. A
10. D
11. D
12. C
13. A
14. D
15. B
16. B
17. A
18. A
19. B
20. C
二、材料分析题
21. (1)英国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工厂制盛行。
(2)西方列强的侵略;内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曾国藩、李鸿章等洋派官僚崛起,中体西用思想;兴办军用企业;兴办民用企业;办电报;修铁路;办教育。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坚持"中体西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君主专制制度。
(3)意义∶工业革命使西方率先进入工业社会,民主最终取代专制;西方凭借巨大尤势侵略东方,一方面给东方带来灾难,另一方面传播了先进的工业文明,动摇了东方的旧秩序旧制度。
22. (1)历程: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铁路运输的兴起,史蒂芬孙设计的铁路轨距成为英国铁路的标准轨距;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英国轨距也影响了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到了20世纪成为世界标准轨距。影响:标准轨距有利于推动工业革命的发展;便利了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助于英美等国经济利益的扩张;但也会影响到一些国家的国防安全,因而受到抵制。
(2)背景:(国际)全球化不断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但仍存在着一些障碍;(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世界的联系、扩大对外开放;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铁路建设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