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第七课 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乡土中国》第七课 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3 09:0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七课
社会变迁与名实分离
———《乡土中国》第十二至十四章阅读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学习目标
1.理解“时势权力”“血缘社会”“地缘社会”“注释”“功能”等关键概念的内涵。
2.对“乡土社会”的变迁及今后走向有初步的了解,对当下中国乡村建设能有自己的见解。
3.注重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经验的结合,联系当下社会变迁来理解书中的理论。
思考:①中国血缘关系及地缘关系的变化
②中国社会急剧变迁
小调查:你家居住地变迁过吗?居住地改变后生活有哪些明显的不同?
学习任务单展示(表一)示例
学习任务单(表二)示例
展示思维导图示例
讨论文章中疑难语句的深层含义
1)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2)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基本的办法。
讨论文章中疑难语句的深层含义
4)回到长老权力下的乡土社会说,反对被时间冲淡,成了“注释”。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
动的内容。
5)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6)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功能并不一定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是营养而不是味觉。
1)生育没有社会化之前,血缘作用的强弱似乎是以社会变迁的速率来决定。
明确:进入文明社会之前,生育之责在氏族;进入文明社会后,生育之责在家庭;后文明社会,生育功能也许会由公司或工厂去承担;社会变迁越慢,则血缘与地缘的结合越紧密,因之血缘对于的身份、地位、职业、收入的影响越深远,反之亦然。
2)社会用这个无法竞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基本的办法。
明确:这是书中较为少见的、直接袒露作者对乡土社会批判的语句。礼治秩序下的乡土社会并无公平合理可言,它最大的优点只在于超强的稳定性。
4)回到长老权力下的乡土社会说,反对被时间冲淡,成了“注释”。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的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
明确:“注释”原指对字词进行解释,这里被作者移用为社会学术语。在文中,“注释”与“名实分离”同义,都是长老统治下的软对抗。
5)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
明确:要从乡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则对社会的建设必须要从依欲望而为变革为依计划而行,但对于中国乡土社会而言,这并不容易做到,因此可以称之为“里程碑”。
6)功能是从客观地位去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用。功能并不一定是行为者所自觉的,而是分析的结果,是营养而不是味觉。
明确:“功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术语,在文中指从事物的相互关系路径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分析。社会学领域有一个重要的流派叫“结构功能学派”,该学派的创始人就是费孝通的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结构功能学派认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的社会现象,如社会制度、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等,还是具体的物质形象,如手杖、工具、器皿等,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它们中的每一个与其他现象都互相关联、互相作用,都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总结
由血缘走向地缘,由长老权力转向同意权力,是时代趋势使然。在这一急剧变革的进程中,我们一方面要主动融入全球化,另一方面要守住自己的根。
可借用费孝通“血缘与地缘”的理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正方:从血缘关系给家族发展带来的稳定性,家族本身的和睦团结,个人出于光宗耀祖的目的而艰苦奋斗等方面来论证。
反方:从社会发展导致宗族居住地分散,族规家法变成一纸空文,血缘关系不利于市场发展等方面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