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龙川一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龙川一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21 19:5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谒祖。这种现象源自
A.皇帝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3. 《吕氏春秋》主张,君要“处虚”,把权力下放给大臣。臣子是要“忠”,但是要忠于自己的职事,而不是忠于某人。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实践是
A.朱元璋废丞相制度 B. 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
C.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
4.美国1787年制定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B.加强州政府的权力
C.建立常备军 D.镇压人民的反抗
5.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漫画《列宁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下列对此漫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赞扬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
B.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D.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7.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美国将军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美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A.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 B.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C.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
8.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9.下列对我国法制化的历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的两大原则
C.“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D.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0.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11.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各自组建了军事集团,其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领导者是
  A.英国    B.苏联    C.美国    D.法国
12.与两极格局瓦解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欧共体的成立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苏联的解体
二.非选择题:13题26分,14题26分,共52分
13.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等因素,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
材料一 在雅典,几乎所有的国家机构都对全体公民开放,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组成,决定雅典的大政方针……议事会由500人组成,为行政权力而划分为10个主席团,轮流当职,但每个主席团仍有50人之多……
----------《走进古希腊文明》
材料二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前朝和后廷两部分……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世界遗产目录(中国篇)
材料三 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代议制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君主立宪制 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材料四 图一: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
图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图三: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填写表格 (8分)
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制 明清政治制度
政治基础 小国寡民 大一统帝国
特点
决策机构或人
(2)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尝试走“美国人的路”,请指出这次实践活动及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8分)
(3)材料四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哪些政治制度? (6分)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美、法、德四国最终确立本国政体的共同形式是什么?(2分)
(5)以上材料反映的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2分)
14.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毛泽东与斯大林在一起 图二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
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外交政策?(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三件大事(6分)
材料二 在尼克松回忆录中,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2)材料二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
材料四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3)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中国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指出其影响。(4分)
(4)综合上述内容,就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谈谈你的认识。(4分)
龙川一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3.(1)(8分)
特点 人民主权,轮番而治(2分) 皇权至上等级森严(2分)
决策机构或人 公民大会(2分) 君主(皇帝)(2分)
(2)实践活动:辛亥革命(2分)
成果: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或推翻清王朝)(6分)
(4)共同形式:法律形式(2分)
(5)总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发展。(2分)
14.(1)外交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两极对峙格局;③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6分)
(2)变化:中美两国结束长期对立,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原因:美国的霸权地位面临着苏联的挑战;长期敌视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4分)
(3)政策:独立自主;不结盟。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有利的发展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4)认识: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必须符合国家利益;外交政策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适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