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心中的“我”。画自己,无疑具有游戏性质,易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自我表现体验成功的乐趣。自画像也是记录自己成长状态很有趣的一种形式,许多著名画家经常用到这种绘画形式,如徐悲鸿,梵高,伦勃朗等人都有自画像存世。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方法。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画自己与学生实际生活,最近适合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能够调动参与造型表现的积极性。
儿童绘画偏重主观感受,本课属于看看、想想、画画的记忆画,凭借观察记忆作画,尊重学生主观感受,强调自由表现,在美术课上看是很重要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看的升华,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学生运用美术眼光捕捉和分析物象的外形特点,观察人物是一个切入点。对人物的观察要求,在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的同时,慢慢体会出表现人物的方法,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小学生入学以来第一次创作人物画。教材主要以图片和学生作品为主,浅显易懂,展示了不同的绘画材料和不同的表现技法,以丰富的资源给授课教师和学生以启发,根据教材要求,学情特点,因此我将本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体头部的不同特点,学习细致地观察、大胆的运用绘画方法表现自己的脸型、五官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体验中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表现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线条造型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观察、分析并能大胆地运用恰当的方法表现自己。
2、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特征和特点进行表现
五、教学设计: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导课 读写课程小老师上台,引导学生完成课前读写学习单,欣赏徐悲鸿和梵高的自画像
学生回答问题,了解画家的背景及艺术成就,理解在自画像中作者的情感 读写课程的加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能力 课前读写学习单提前布置,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查找资料
新授 一、看一看、摆一摆:
板书 这是我呀
今天,老师也要画自己,我没有带镜子,像让同学们帮助我观察一下老师的特点。
首先,我们来观察脸型。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脸型,我们可以找找咱们班有没有老师画好的脸型
找到老师的发型
观察老师的五官特征
大家帮助老师完成了自画像,还要画上衣服及特征
二、照镜子:
1、同学们拿出小镜子,观察自己,给同桌说说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同桌可以补充
2、你最想夸大自己的什么特点
3、同时请两个学生摆自己
4、观察成龙的面部特征,这幅画像夸大了他的什么特点
出示提示:
抓住特点
大胆落笔
画一画,赏一赏:
教师示范油画棒绘画过程
欣赏水彩笔绘画作品
学生描述老师的脸型,并从教具中找出合适的脸型
学生上台站在相应的脸型旁边
学生上台拼摆
三个学生上讲台拼摆
学生学习脖子和衣领的画法
学生观察自己,说出自己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特征,表现自己
从成龙的漫画理解夸大特点的造型方法
学生观看示范,选择合适的创作方法
直观的引导学生观察,并提示观察顺寻
通过对比同学的脸型,了解脸型的分类与特点
通过观察后游戏的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合作学习,初步学会观察和造型
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
夸大特点可以有助于低段学生表现自己。
作业 要求 用水彩笔或者油画棒表现自己,注意抓住自己的特点 学生在老师准备好的纸上进行绘画
展评
评价要点:
是否带来了学习用具
小组合作是否积极配合
是否抓住了自己的长相特点并大胆表现
老师点评,学生自评互评
把所有学生的自画像展示在黑板上
在评价中提高和学习
拓展 画家不同时期的自画像 了解自画像是肖像画中的一种 拓展思维
总结 我们可以用自画像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等到你长大了,就可以看到原来自己眼里的自己。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画画自己的爸爸妈妈,记录爸爸妈妈的样子。
培养学生用画笔记录生活的习惯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