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作文训练之记叙文写作常用结构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届高考作文训练之记叙文写作常用结构 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3 10:27: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高考作文训练之
叙文写作常用结构
【考点解读】
在高考记叙文的写作中,一个很大的难点是根据中心扩展故事。这一方面要求考生充分地表达符合高考要求的中心思想,另一方面又要求考生的作文符合高考作文要求,同时还得保证作文能得到阅卷的“伯乐”的认可。这一些,都可通过思路结构达成目标。
记叙文的思路结构有很多种分类方案,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最简单而且最易掌握的分类方法。
一、线串珍珠式结构
作者在处理材料时,从复杂的材料中选取最能体现其内在联系的事物,作为组织材料的线索,来连缀文章中的相关材料。“线串珍珠”,这里的“线”,可以是主题的逐渐显现,也可以是人物活动与性格的变化;可以是典型事件的整个发展的过程,也可以是人物感情的细微、渐次的变化,以线串珍珠式结构模式写就的文章,常常是主线分明,文脉清晰,布局严密,人、事、景、物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从而达到形散而神聚,完整而和谐的境界。
开头
提出话题,引出人物或事件
    
情景故事1
主体
 
情景故事2
    
情景故事3
结尾
总结全文,回扣线索,
暗示或升华主题
通过几个不同的情
景故事来表情达意
一般的结构模式:
线






标题
【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范文品读】
车为媒
端坐考场,面对考题,“车来车往”的字样,宛若调皮的小精灵,漂移着,幻化出我家三代人的恋情,这恋情居然都和“车”有关。【1自然段提出话题:我家三代人的恋情都和“车”有关。

爷爷的婚姻,源于一辆独轮车。
独轮车是枣木做的,枣木是后院长的,钻生是从平车上卸下来的。车身扫了原油,油光锃亮,惹得乡邻们啧啧称赞。正是二十来岁的光景啊,爷爷身上当风内结结实实的,比那些健关选手更有范儿。“挑河”任务一下来,爷爷就主的孩了名,管吃管住,还能加工分,何乐而不为呢?
奶奶那时在工地上烧饭,看到身材健硕的爷爷稳稳当当地操作着独轮车,便府暗喜欢上了爷爷。每次爷爷去打饭,她都会多打几块肉,埋在碗底米饭里。蓝边海碗鼓起来,小山似的,惹得别人羡慕嫉妒恨。有人打趣我爷爷,说那个弄饭的小姑娘是你什么人哪,对你真贴心。爷爷就笑,说是他表妹,别人就歪唱《红灯记》:“我家的表妹,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虽说是,虽说是亲眷又不相认,可她比亲眷还要亲……”
奶奶也不管,任别人歪唱,乐得眉开眼笑。一来二去,他们就好上了,“桃河”任务一结束,就拜了堂,第二年就添了我爸。【第2至5自然段写爷爷的婚姻时,严格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加以交代,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宛若连环画,环环相扣,又如小品演出,才情并茂,一泻而出。】
老爸的婚恋,源于一辆自行车。
爸工作那会儿,从别人手里转来一辆车,风凰牌的,大半新。妈也在那年分配下乡,和老爸一个学校,教数学。只是她不会骑车,平时上下班的时候,就搭老爸的“二等车”。我爸语文、外语教得呱呱叫,还写得一手好字,尤擅汉隶和欧体字,学校每期出黑板报,他是不二人选。
有一段时间呢,老爸老妈教一个班,早出晚归踩一辆车。别人就打趣老妈:“你们是夫妻开店哪,干脆年底拜个堂,请大家喝喜酒吧!”老妈那时是刚出学堂门的大姑娘,被人家这么一说,脸上飞满了红晕,娇羞欲滴。也许心有灵犀一点通吧,下班途中,爸真提到了这件事,妈在后座上弱弱地问一声:“你什么意见啦?也表个态嘛。”车子一个激灵,差点儿把老妈甩下车,原来是老爸玩了一个“双撒把”——双手高举,大声叫道:“我愿意!”年关时,他们俩拜了堂,后来添了我们兄妹俩。【第6至8自然段写父母的婚恋,则以一个个特写镜头,在交代他们拿手的教书功底时,又突显了他们儒雅、含蓄、内敛的风格,特别是妙用精美的动词、夸张的细节和对话,使得情节跌宕、人物性格鲜明,有了别样的情调。

俺哥的爱情,源于夜跑一族。
夜幕降临,一群年轻人就活跃起来,或健身,或跑步,把夜色衬得别有一番情致。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哪,俺哥和嫂子不爱“宝马”爱夜跑,然后一路跑进了婚姻的殿堂。【第9至10自然段写哥哥的爱情,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简要叙述,详略得当

红尘有爱,“车”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折射出观念的变迁。【第11自然段一句点题。

【点评】
文章采用横式结构(线串珍珠式结构),以“车”为线索,写了“三代人的恋情”。爷爷的独轮车、老爸的自行车和“俺哥”的“夜跑”三个结构上并列的片段,反映了不同时代观念的悄然变化,诠释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其中独轮车时代,是老一辈的生活方式,其间穿插“样板戏”的唱词,突显那一时代的人对婚姻问题的严肃与浪漫。写老爸老妈的婚恋过程,则是那个时代的人特有的恋爱方式,无须媒之言,极尽自由之能事,叙事别有情致,却毫无雕琢之感。而写到“俺哥”的婚姻时,应和了当下年轻人追求生活质量的大背景,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波澜起伏式结构
一般说来,考生虽然对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较为熟悉,但写的文章却平淡无奇,缺乏吸引力,这就需要有意识地训练把情节写得生动、波澜起伏。这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构思精巧”的明确要求,需要在复习中引起高度重视。
怎样才能使文章有波澜呢?可根据内容采用层层设疑、巧合、抑扬交错、故意延宕、情节突转等多种方法。这样,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波澜起伏”式结构常用5大模板变式:
1.层层设疑式
“设疑”又称“卖关子”,即文中设下疑团,借此激发读层层
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就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设疑式
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
2.巧合式
巧合式是利用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来安排故事情节的巧合式
方法。使用时需要把条件写足,巧合得真实,巧合得合情合理,让读者感觉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3.抑扬交错式
抑扬交错式就是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将生活素材抑扬交错地组织在一起,通过前后材料的抑扬
反差,突出表现对象的本质属性,鲜明刻画人物性交错式
格,揭示主题的一种构思方法。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
4.故意延宕式
篇情节完整的故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故意
等部分构成。用“故意延宕式”就是展开情节时,故意延缓情节的发展过程,从而使高潮的出现产生更延宕式
为强大的吸引力,也可以勾起读者关注情节结局的急切心情,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

5.情节突转式
情节突转式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情节
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突转式
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这种方法一般用在文章结尾处,这种陡转应该是既出人意料,又要符合情理,水到渠成,毫不牵强

【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记者问一家锅具品牌的负责人:“你们造的锅说能用一百年,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因为没多少人能活一百年。你看别人造的锅,五年十年就足够了,这样—来,顾客就得经常来买。你们把产品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不是可以赚更多钱吗?”
负责人回答:“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有口碑,才会吸引更多人来买。”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品读】
诚信的可贵
老张是个干瘦的老头儿,衣着寒酸,是个靠收纸板度日的,以前老张给老李收纸板很老实,一分一厘都不差,可近年来,老张竟动起了歪脑筋—想在秤上作手脚。老李是一家公司的老板,钱包鼓鼓囊囊的。【开头即设置悬念“老张竟动起了歪脑筋”,引人入胜。

这次老张又来收纸板了,“老李啊,收纸板咧!”“哦……”老李抽着烟,慢吞吞地走了出来。“哟,老张,换了杆新秤啊!”“是哪……”老张不好意思地说。
“进屋来!”老李吆喝着,老张就颠着一双小脚进了屋。“这些纸板都去秤秤。”老李很客气地说。“哦!”老张答应了,但心里却被一块石头压了一下。可心里又暗喜:钱有白捞不是好事吗?想着想着,他高兴地笑了。【细节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用老张和老李的表现进行对比,彰显文章主题。

老张到老李公司收了几年纸板,他为老李的愚蠢而暗喜,但一张平凡的广告纸却改变了他的看法。【巧妙过渡,承上启下。

一天下午,老张到老李公司收纸板,在路上忽然看见了一张红底黑字的广告纸,标题是:诚信可贵。正文只有几行,是三号字体:只要拥有诚信,你就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月×日。【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情节发生了突然的转变。

老张虽是个收纸板的,但也有初中文化,这几个字还是认得的。他的嘴角微微颤动,一下子把秤摔了……
过了一星期,老张改行卖蔬菜了。他的秤是缺了几两的秤,
蔬菜称上去就轻了些,因为他要用实际行动弥补以前的过失。
老张菜铺开张了,不久,几乎每天都有百来个人要到他那儿去买菜。因为老张的菜新鲜,味美,价格好。【人物的心理发生了转变。

有一次,老李去买菜,一眼就认出了老张,他很惊讶。“老张,你怎么改行了?”“唉,一言难尽啊……”
老张把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
“哦……我为你的诚信而感动!你可以去建立一个‘诚信公司’。”
“那……”
“你不用急,钱我会赞助你的。”“谢谢。”老张激动地说。
过了几月,“诚信公司”正式开张,诚信咨询一次十元,诚信服务一次一百。来人如长龙,“诚信公司”开得轰轰烈烈……【运用巧合的手法,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又过了若干年,老张60岁了,他十分高兴地把自己的公司交给了儿子。不久,小城里到处是“诚信餐馆”“诚信水果行”“诚信旅店”……全城笼罩在金色的阳光之下。
对了,“诚信公司”的口号是:“只要拥有诚信,你就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结尾点题,照应题目。

【点评】
本文通过波澜起伏式的叙述方式,讲述一个情节突转的故事,阐明了“诚信的可贵”这一中心主旨。本文的主人公老张本来做生意时缺斤短两,不诚信经营,但是因为一个偶然的事件,他幡然悔悟,诚信待人,最终获得了别人的信任与支持,取得成功。情节的突转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凸显了小说的主旨。
三、时序顺进式结构
选取生活过程中的某一片段,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基本模式】
故事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故事结尾(议论点题)。
【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品读】
紫藤花下(节选)
紫藤花开的时候,灰褐色的枝蔓如龙蛇般盘绕,大簇大簇的淡紫色花穗堆成素雅的挂帘儿,不似桃花灼灼其华,却自美丽着,颇有些“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味道。【第1段通过描写紫藤花开,引出材料中“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诗。

爷爷又在修剪院里的紫藤了,阳光下,这个双眼早已混浊的老人,却带着一份少年人的热情。我一直相信,这个年逾古稀的黑瘦老人,比平常的庄稼人要更多一分风骨。【2段爷爷修剪枝蔓引出故事。

爷爷年轻时,工作还是依照分配制。作为村里唯一的大学生,通过考察期的他,有了去娥里工作的机会。可看着纯朴的村民、金黄的麦穗和他深爱的黑色土地,爷爷在一番长久的沉默后选择了放弃。自此,爷爷从一个学生,变成了一个农民。他放下握了十几年的笔,用一双白净的属于文人的手,拿起了锄头。插秧,除草,耕地,收获,买卖。我无法想象年轻的爷爷是如何用瘦弱的肩膀挑起全家人的希望的。他放下了十几年的清高,穿一双布鞋,挨家挨户地跑,劝着村里的大人再苦也要送孩子去学校。爷爷相信古语“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爷爷,就连父亲也曾对此快快不乐,觉得爷爷无大志向,偏安于一隅。爷爷得知,并不恼怒,只笑笑。直到父亲自己为人夫,为人父,为一家之脊梁时,才知道爷爷守护村人的决定下得多么艰辛,真正做到又多么不易。时光是最催人的风霜,却没能打倒这个老人的坚强,恰如那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几十年的风雨,也未曾将爷等这一抹素色染成深红。年逾古稀,却不沧桑……【第3-5段按时序记叙爷爷的大半生的生活经历。

铅华洗尽,仍是本真。我自素雅,何畏深红。又是一年春去时,看着爷爷,我耳旁尽是花开的声音。【第6段以议论、抒情作结,暗合主题,升华感情。

四、穿插回放式结构
穿插回放式是倒叙、插叙手法的巧妙运用,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个对象(可以是一句难忘的话,或是一个具体的物件等)为线索,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议论抒情等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作文中使用这种结构模式能使文章有一种旋律和谐的美感。运用穿插回放式写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穿插自然。有的文章以穿插抒情为主,有的文章以穿插议论为主,有的文章以穿插描写为主,但无论以穿插哪种内容为主,在具体写作时都应专注一点来体现。不要一会儿抒情,一会儿又发议论,破坏文章整体内容的和谐。
2.有机融合。文中的抒情、议论、描写都是有感而发,兴而作,都是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的,因此不要只是为抒而抒情或为议论而议论,无病呻吟,勉强凑合。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在文中要有机地结合,使文章融为一体。
3.灵活适度。记叙文应以记叙、描写为主,不可本末怪置,让“穿插”的内容去大量的篇幅,造成文章内容的空泛“穿插”一定要灵活、简洁、适度。
【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品读】
寻找古老岁月的踪迹
微风拂过山梁,泛起阵阵涛声,仿佛埋在黑土里的先烈们的英魂在低语。山寨的斗牛场里,时而深沉时而高亢的芦笙声、时急时缓的锣鼓声、羊的学咩声随着微风越过山梁,把吉祥的信号传送到远方。【开端:用景物描写来表现山寨的风情。

阿姐是三十年前离开山寨的,如今,这里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她光脚踩过的羊肠小道,已经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以前随时可能倒塌的危房早已修葬一新,一个个木桩泛着古朴的光泽,保留着苗察建筑的古色古香。几千年前,苗家的祖先们从迢远的地方迁徙至此,一年又一年,用脚、用手去感受大地的温度,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孕有了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民俗风情。【第2自然段:回顾三十年前的山寨的景象,并与现在形成对比。进而回顾几千年前苗家祖先的生活场景。

那一年,阿姐和山赛里的年轻人一起背着行囊外出打工,就像几千年前他们的祖先那样,背井离乡寻找栖息的乐土。从那以后,封闭的山寨开进了第一台拖抗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辆货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一批批年轻人加入打工的洪流,他们用打工的收入,悄悄地改变了这个山寨的面貌。【第3自然段:三十年前山寨年轻人外出打工。

三十年后,阿姐又回到了这里。山梁依旧,山寨依旧,只是山寨里的年轻人不再外出打工,他们在用家乡的特色打造家乡的金山银山。你看,那条宠阔的泊马路显得那么抚挤,原来,山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每天都有一批又一抚的游客来观光。【第4自然段:三十年后山寨人回到家乡,改造家乡。

阿姐继续在这美丽的山寨里寻浅古老岁月留下的踪迹。美丽的杜鹃花映红了山谷,姑滚头上的银饰映衬着她们甜美的笑容,小伙儿肩上的火药枪为其平添了几分威武,阳光下的八角亭挂着姑娘们为芦然节准备的新衣裙,斗牛场的竹竿上挂着迎风飘扬的红丝带……在这焕然一新的山寨里,阿姐打开了尘封的记忆,乡愁、乡思,乡音就是古老岁月的踪迹,也是曾经被我们遗忘的金山银山。
望着年轻人充满活力的面庞、民居客栈古朴的招腆、小卖铺里精美的苗家手工艺品和特产,阿姐突然想,姑娘们的刺绣和那些美丽、别致的饰品,还有精心包装的苗家特产,是不是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到世界各地呢?
【第5、6自然段:现代山寨的幸福生活。

阿姐暗自下定决心,下一个三十年,她要在这个山寨里,继续寻找古老岁月的踪迹,为把山寨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尽一点微薄之力。【结尾:展望未来,把山寨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

【点评

文章以“寻找古老岁月的踪迹”为线索,行文中穿插三十年前山寨的风貌特色,在与现在山寨变化的对比中,突出“山梁依旧,山寨依旧”,反映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穿插三十年前村里的年轻人背起行囊外出打工,带来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反映了社会的发展;穿插几千年前苗家的祖先们“从遥远的地方迁徙至此”的情景,增加了山寨别样的民俗风情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感。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98年,抗洪救险,我们众志成城,齐退海洋;
?
2003年,抗击非典,我们众志成城,同抗疫潮;
?
2008年,汶川地震,我们众志成城,并赴国难;
?
2020年,新冠肺炎,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众志成城”,简单的一个词,却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蕴藏着多少磅礴的力量。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众志成城”有什么思考和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