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11课 撕撕贴贴变成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 第11课 撕撕贴贴变成画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4-13 11:4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撕撕贴贴变成画
【基本信息】
教材:上教版一年级美术 课时:1课时 类型:绘画表达(拼贴画)
【课标要求】
1.年段要求:(参考2014版市修订课标)
本课属于“绘画表达”主题(拼贴画)单元教学内容,这一主题学习内容在一、二年级的要求为:
◆了解色彩、线条、形状、肌理、空间等视觉元素。
◆运用绘画工具表现抽象或具象的事物。
◆根据联想、想象命题进行创作。
◆用纸等材料,采用撕、剪、拼贴等方法进行拼帖画创作。
◆用各种自然物或人造物进行拓印表现。
◆利用电脑进行简单的绘画。
2.学年内容与要求
内容:一年级美术关于“绘画表达”主题中拼贴画单元学习内容共涉及到4节课:第一学期有《大家都来认识我》和《漂亮的纸筒》;第二学期有《小小建筑师》和《撕撕贴贴变成画》。
要求:一年级学生在“绘画表达”主题学习上的要点:主要是知道规则和不规则的形状,图形的重叠和遮挡等前后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命题进行有主题的创作。用纸材料,采用撕、剪、拼贴等方法进行拼贴画创作。在拼贴活动中,感受线条、形状、色彩的不同变化,以及重叠、遮挡的关系,提高观察与表现的能力。在命题画创作中,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造型游戏中,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集体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材分析】
1.内容出处:《撕撕贴贴变成画》是上教版第二册第五单元“动物乐园”第1课学习内容。
2.单元要求:本单元共有3节课,《撕撕贴贴变成画》、《克隆小动物》和《我们的心愿》(本课学习要求:认识形状的变化和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初步学会撕纸方法,并拼贴组合动物形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动物特征和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克隆”知识的迁移,认识动物造型的美,激发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意识。
3.本课核心知识技能:初步学会用纸撕出动物外形,并拼贴组合成动物形象。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认识并体验生活中的形、色之美。他们以不满足于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而撕纸是孩子们喜爱的方式,能够随意的撕纸更是他们乐意尝试的,所以本课教学能被学生接受,从而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1.学习经历:一年级学生曾在第一学期接触过“拼贴画”内容的学习,比如第一册教材中《大家都来认识我》有过撕贴随意形状的体验;《漂亮的纸筒》有过撕贴规则与不规则形状的体验。第二册教材中《小小建筑师》体验过重叠剪出多个一样大小的形状。
2.已有基础:通过前面三节拼贴画课例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拼贴画的工具(剪刀、固体胶)使用方法以及撕纸方法,知道前后重叠、遮挡关系的拼贴方法,对色彩的深浅搭配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3.新知预判: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尝试用手撕纸的方法表现动物的形象,学生可能更多关注动物外形,而忽略彩纸片外形、颜色合理运用与组合。就这方面突出的问题,通过示范、典型范例分析去突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形状的变化和不同动物的外形特点,初步学会用纸撕出动物外形,并拼贴组合成完整的动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在想象与交流过程中,学习用彩纸撕出各种形状并拼贴组合成动物造型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撕纸贴画的快乐,培养对形状的联想能力和表现能力,养成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动物外形的撕贴。
【教学难点】纸形的组合。
【教学策略】
1.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根据碎纸片的形状尝试想象与添加,激发学生的创意表现的兴趣;
2.欣赏教师演示微视频和现场示范,观察发现不同的表现方法。
3.师生作品比较赏析,明确画面主体提出和背景添加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观察发现
(一)欣赏感悟
1.引发思考:碎纸有用吗?
2.随意挑一片碎纸,探究碎纸形的相似?
3.结论:碎纸变成画了。转变对“废纸”的传统认识,知道撕纸可以变成画。
解析:媒体播放整洁、美丽的校园图片和垃圾满地的教室图片,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保持环境整洁的重要性;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渗透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学习反馈:本环节重在引发学生思考,通过设问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发现废纸片的再利用方法;教师的演示利用彩纸片拼贴小动物,吸引学生的兴趣;每个小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用彩纸片拼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降低学生的选题难度,孩子们可以更快的进入想象联想及制作的过程,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
(二)揭示课题:撕贴小动物
体验与表现
(一)欣赏感悟
1.欣赏一组撕纸拼贴的动物作品,感受动物造型的可爱与趣味性。
2.学生互动交流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
解析:通过不同造型动物撕纸作品的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意潜能。欣赏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动物的特征,加深认知,为后续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反馈:这个环节重在解决引导学生发现抓住动物特征的方法,为了学生更容易发现动物特征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欣赏图片时我直接采用了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问题。在学生欣赏后请学生自己来说一说自己的动物好朋友,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征印象,并思考用什么放形状的纸张表现动物。
(二)撕撕想想
1.根据所撕出的碎纸形状,交流想要表现的动物造型特点。
2.激励在小动物造型组合上有创意的表现想法。
3.提出问题:在制作的过程中,应该先怎样,后怎样? 4.小结:先构思,后撕贴。
解析: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促使学生能自主发现操作的基本步骤,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反馈:在这一环节的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通过各种策略帮助学生,以及几种难易不同的撕法,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如:用动画慢速播放的方式引出生动形象的撕贴方法;教师演示巧用彩纸片的形状进行联想想象,再进行拼贴组合成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注意动物特征的把握,再进行对比欣赏碎纸片得知连接利用作品与进行有意识修改的作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动的动物形象;另外,通过欣赏现场演示和微视频演示,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大过程中对已学过的撕纸技法知识得以巩固,并将撕曲线方法迁移运用到动物制作的新知识上,使新旧知识得以有效衔接。最后又通过平行班学生案例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在观察比较、小组讨论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如何改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撕贴动物的注意点;使全体学生共享智慧,更好的掌握本课核心知识。在这一短短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观察、比较、讨论及反思改进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层层推进,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
创作与实践
(一)提出作业:
作业内容:用彩纸撕贴一个可爱的小动物形象。
作业要求:1.主体突出;2.画面饱满;3.粘贴平整;
(二)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撕纸方法生动的动物,并适当添加背景使画面更完整、更富有情趣。
学习反馈: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学生表现还不够大胆,部分学生撕贴的动物形象过于简单,活动中我通过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撕贴平整、动物形象生动等,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画面,基本能到到重难点的要求。
欣赏与评论
(一)欣赏自己完成的作品,交流制作感受,分享撕纸变成画的乐趣。
(二)生生互评
评价内容:
1.主体是否突出?
2.画面是否饱满?
3.撕贴是否平整?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增强学生感受美和发现美的意识,教师点评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为后续的学习指明努力的方向。
学习反馈:展评环节模拟“动物乐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以小组评价、自评、互评及师评的方式进行。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表现得积极主动,根据评价要求大家畅所欲言、大胆评价,气氛活跃。通过这一过程的评价,学生更明确了撕贴画的知识点和注意点,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拓展与小结
欣赏用蛋壳、碎布等其他材料制作的作品,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美术作品,美化生活。
【重难点的突破】
本课重难点是动物外形的撕贴和纸形的组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予以突破:
欣赏尝试抓住动物特征
巧用纸片形状表现动物形象
5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