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浓稀的表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2、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和方法: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提高交流合作意识;
2、感受到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定量的认识溶液,体验研究物质的定量方法,并进行基本的化学计算训练。学生学习本课题所需的“百分比”“百分数”等为数学基础知识,理解“质量分数”困难不大。但是化学计算是应用化学概念和原理的计算,学习的重心应放在准确理解、正确分析计算问题的化学原理、过程上。因此,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重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过程,学会运用概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引入
展示两杯维生素C泡腾片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
哪杯更浓?
含维C的溶液喝起来是甜的还是酸的?请位同学品尝。
A杯颜色深,更浓
A杯喝起来更酸
通过生活中喝的维C泡腾片溶液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所有的溶液都可以通过看颜色和尝味道来判断浓稀吗?
像无色的、甚至有毒的溶液怎么判断?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样问题。
不是
通过质疑,层层推进
环节二:明确学习目标
展示本节课的课堂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环节三:实验活动
活动1布置任务:
老师准备分别0.5g、1g、1.5g的硫酸铜固体,以及10ml的水,请同学们简单配成溶液。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表格。
每组代表上台讲解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组与组之间进行对比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通过云校家的软件,将手机和电脑连接,把每组学生的实验照片上传白板,每组代表上台讲解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并分析原因,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活动2分析实验数据:
认真分析每组的实验数据,并能得出规律,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组内成员相互合作,理解能力快的学生发挥优势,能给予薄弱学生讲解并理解,明确颜色、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关系;根据概念计算出本组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合同学们的实验数据,通过对比得出规律,并引出溶液的浓度这一概念,再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一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
学会应用并计算
环节四:例题精讲
在农业生产中,常用食盐溶液去选种。现要配制8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盐水,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学生上台书写解题过程,进行评价分析
学生之间寻找问题,并指出问题,学生在交流中可以互相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体验互帮互助和分享的乐趣
环节五:小组讨论
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这表明,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把10g食盐加进10g水,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食盐溶液。对吗?为什么?
学生讲解:
溶质是36g,溶剂是100g,溶液是136g,溶质质量比上溶液质量后比36%小。
2.10g食盐是否能完全溶解在10g水中。所以溶质不能以
这是两道典型练习题,也是易错的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先进行组内分析、质疑,再组与组之间进行质疑,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
环节五:课堂小结
谈体会: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
学生回答:
农业上,施用农药时,药液太稀不能杀灭病虫,太浓又会毒害农作物和浪费;
医疗上,给病人输0.9%的生理盐水;碘伏中碘的质量分数是0.45-0.55%;医用酒精中酒精的质量分数是75%等;
生活上,死海不死的原因是因为死海的盐分高,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形成的浮力大;啤酒中酒精的含量2%-5%之间
学完溶液浓稀的表示这节后,同学们能想到身边好多跟浓度有关的事例,生活处处有化学,体现了化学为生活服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了生活中的实例教学,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知识。
本节课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课堂最后请同学们举例生活中哪些实例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同学们想到的特别多,也举的非常好,真正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