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鱼我所欲也
一、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人皆有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B.舍生而取义者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C.故不为苟得也
既克,公问其故
D.贤者能勿丧耳
陈胜者,阳城人也
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下列对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比喻、排比)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比喻、对偶)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设问)
D.“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的河流。”(象征)
对下面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凭借这种手段就可以活命,但是有的人不肯采用;凭借这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灾祸,但是有的人不肯采用。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不仅是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如果见了高位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
D.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到我的帮助吗?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箪食(dān)
苟得(gǒu)
B.一豆羹(gēng)
不屑(xiè)
C.弗得(fú)
蹴尔而与之(cù)
D.勿丧(wù)
死亦我所恶(è)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
B.乡为身死而不受(家乡)
C.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D.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下列句子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二、填空题
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
”并称。其思想对后来的宋儒影响很大,他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名
,邹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
的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核心是
、
。本文选自
。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所恶
蹴尔
不屑
一豆羹
苟得
一箪食
三、解答题
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
21
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下面这段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四、复合题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鱼,我所欲也
(2)
?二者不可得兼
(3)
?所欲有甚于生者
(4)
故不为苟得也
(5)
?故患有所不辟也
(6)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7)
?贤者能勿丧耳
(8)
?呼尔而与之
(9)
?蹴尔而与之
(10)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于·滕文公下》)
(1)
下列句于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万钟于我何加焉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B.是亦不可以已乎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C.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抚苏、项燕
D.往之女家,必敏必戒
男有分,女有归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以“乡为身死而不妥”“一箪食,一豆羹,”与“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夯乏者得我”而受“万钟”作对比,论证了舍生取义不易的道理。
B.乙段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等人一己的喜怒可以凌驾诸侯、天下之上,是大丈夫的表现,反映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主张和理想。
C.乙段孟子以“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再论述大丈夫无论得志与否,都应当行正道,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从上述选文看,孟于善于运用排比句,营造非凡的气势;又运用对比的手法,在两相比照中突出自己的看法,体现了其文雄辩的特点。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均为代词,“它”。B.表承接/表转折;C.所以/原因;D.……的人/表判断。
2.
【答案】D
【解析】正确的划分应是“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
【答案】B
【解析】A、没有排比;C、反问;D、“象征”不是修辞手法。
4.
【答案】D
【解析】正确翻译应是: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5.
【答案】B
【解析】A.“辟”同“避”;C.“乡”同“向”;D.“辩”同“辨”。
6.
【答案】D
【解析】“恶”应读wù。
7.
【答案】B
【解析】“乡”同“向”,“先前、从前”的意思。
8.
【答案】D
【解析】D.“得我”是“感激我”的意思,应连在一起读。
二、填空题
9.
【答案】儒;孔孟
10.
【答案】轲;儒家学派;仁;义;《孟子·告子上》
11.
【答案】wù;cù;xiè;gēng;gǒu;dān
三、解答题
12.
【答案】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人们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13.
【答案】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儿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14.
【答案】三个“乡为身死而不受”,排比与反复兼用,今昔对比,批判了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并运用“是亦不可以已乎”这一反问使论证富有气势,显得义正词严,理直气壮。
四、复合题
15.
【答案】
(1)
喜爱的,想要的。
(2)
同时。
(3)
超过。
(4)
?苟且偷生。
(5)
祸患,灾难。
(6)
这种。
(7)
丧失
(8)
给,施舍。
(9)
踩踏。
(10)
优厚的俸禄。
16.
【答案】
(1)
B
(2)
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