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章末练习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市区内某些路段
“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
2、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凝水浅”----光的折射现象
C.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
3、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4.五一期间,小明和同学到泰山去游玩,当他为全体同学拍了一张合影后,又想为一位同学拍一张单身照,则他应(
)
A
保持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不变,拉长镜头
B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镜头不动
C
增大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缩短镜头
D
减小照相机与同学间的距离,拉长镜头
5.某同学是近视眼,从戴上眼镜能看清书上的字迹,到摘下眼镜仍能看清书上的字迹,他应该(
)
A.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B.将书靠近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C.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D.将书远离眼睛,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6、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当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则(
)
A、电铃的振动停止
B、电铃继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7、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
8、一般的书都是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之所以能看清楚这些字的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书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射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9.随着支付宝和微信的普及,扫描二维码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用扫码仪扫描如图所示的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上白色区域反射所有色光
C.二维码上黑色区域反射所有色光
D.二维码上每个区域都反射所有色光
10.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科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物体距透镜5cm时,成正立的像
B.当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当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
11、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蓝色
B.全身红色
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12.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
C.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点
D.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13、一平面镜与水平桌面成45°角,一小球以1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
(
)
A.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
B.以1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
C.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上运动;
D.以2m/s的速度做竖直向下运动。
14.在凸透镜主轴上的一物点P,物距大于焦距,如果沿直径对称切除透镜很小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下半截透镜向原主轴位置合拢,则成像情况与原来相比(
)
A.相同
B.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上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下移
C.成两个像,上半截透镜A成像点下移,下半截透镜B成像点上移
D.不能成像
15、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
下列叙述中: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
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像”走大步,“小像”走小步;
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
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③④正确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
17、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的;发出强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焰跳舞”,说明声波具有????
;有一种新型声纹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陌生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该声纹锁辨别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18、如图,MM′是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既发生反射也发生折射.由图可知,A0是?????
光线,OB是????
?光线,OC是????
光线,∠N′0C是????
角.
19、通过下图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A为______光。
20、“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如图所示。该款“虚拟试衣镜”解决了购物者很难观察到试穿衣服时背面的情况,摄像头能够监视顾客的移动,并将衣服的背面展现给他们,监视顾客移动的摄像头相当于
镜;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21、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选填“60-70”或“大于70”);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5厘米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
22.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________,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下图中的________,而矫正后则变为下图中的________?。
三、作图题
23、在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填入合适的透镜。
四、实验探究题
24、小鹏看到教学楼对面的玻璃幕墙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里,他想:光在反射时会遵循怎样的规律?于是他利用平面镜、白纸板、量角器和激光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由图甲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
(2)如图乙将纸板NOF向后折,纸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
。
(3)小鹏想利用上述器材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将白纸板和平面镜互换位置,做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但是他无法确定像的位置,他应该用???
代替平面镜,就可以解决问题。请你写出平面镜成像特点???
。
丙
25.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做过的两个光学实验,请回忆所做的实验,完成下列问答。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①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②如图甲所示,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该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这里运用了
法。
③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由丙图可知,该凸透镜的
是15.0cm。
②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
,同时注意将
(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③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
④凸透镜放在50cm刻度线处,把蜡烛移到40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要想看到这个像,观察的方法应是
。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章末练习
一、选择题
1-5、DCADA
6-10、BCCBD
11-15、DDBCD
二、填空题
16、振动
固体
17、?空气?
能量?
音色
18、入射
反射
折射
折射
19、太阳由多种色光组成
红
20、凸透
20
21、
60-70
不能
22、照相机
丙
甲
三、作图题
略
四、实验探究题
24、(1)等于
(2)不能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3)玻璃板
正立等大的虚像
25、(1)2
等效替代
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A的像重合
(2)焦距
高度
凸透镜
上
从凸透镜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