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阅读:课外阅读的方法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小升初阅读:课外阅读的方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3 17:4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的方法
知识梳理
(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一项语言
和思维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以认读文字信息的方式,通过感觉、知觉、理解、想象来领
会和掌握文章内在实质和表达形式的思维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是学生许
多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相对独立的能力,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准的重要尺度,所以阅读文章的能力
在小学生各种能力中,显得非常重要。阅读一篇文章,需要用心去细读,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
(一)整体感知
1.初读全文,扫清障碍
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通览文章,把握文章的概要,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是总体上感知文本,这在初读文章阶段,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文章中心
句、各段的意思和文章的标题去思考和把握。阅读文章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可以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积累,推想和理解词句的意思。做到这些,就能扫清阅读障碍,为进一步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下面主要说说查字典的方法。查字典的方法,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熟练运用查字典的方法,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用处很大。查字典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部首查字法。如果不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但是能判断出这个字的偏旁部首,就去查这个偏旁部首,数一数部首是几画,看在字典的哪一页能查到这个部首,除去部首之后,再数一数有几画,翻到字典相应页码就可以了。如查“挠”这个字,先在《部首目录》中查“扌”,看在哪一页,翻到这页后,找
到“扌”,再查6画,就能找到“挠”及该字所对应的页码,翻到标注的页码,就可以查到“挠”这个字的读音。
二是音序查字法。有时我们在回答短文的问题或者写作文时,突然有个字想不起来怎么写,就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这个字。即如果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但是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写,就要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之后再翻到字典的相应页码,就可以查到这个字了。如查“约”这个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节表中的大写字母“Y”,接着查音节yuē,再翻到相应的页码,就能查到这个字了。
三是数笔画查字法。如果不知道这个字读音,也看不出它的部首,就用数笔画查字法,就是数一数这个字有几笔,到相应的页码去查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如查“毅”这个字,先数数要查的字的笔画,一共有15画,再翻到字典中,“部首检字表”的第三部分“难检字笔画索引”,最后按字的笔画数查出这个字来。
(
256
)
对文章中词语的意思,如果联系上下文还是不能理解,就可以去查词典上这个词的意思。查词典,
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找这个词第一个字的部首,也可以用音序查字法查找这个词第一个字的读音,就可以查到这个词语,再翻到相应的页码,就可以查到这个词语完整的意思以及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
需要指出的是,汉语的特点之一是同字不同义,有些词语有着几个不同的意思,如“骄傲”一词,
有“自负,看不起人”和“值得自豪的人或者事物”两个不同的意思,要准确地理解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来理解,看看在语言环境中这个词的意思。如果还不能理解,就去查词典,去判断到底属于哪个义项。
2.读懂词句,分清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开始阅读文章时,要仔细地一句一句地读,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再根据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通过对每个自然段的理解,分清上下两个自然段的联系,是并列关系还是因果关系,是转折关系还是递进关系,这对理解文章的内容意义很大。对一些关键性的句子应该重点理解,如描写生动或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表现文章主题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具有特殊意义的句子,包括文章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有:抓关键词语理解,如对含义深刻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如对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的理解;结合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如对文章中心句的理解,对描写生动和含蓄句子的理解等。还要理解段落的含义,想一想这一段落写了什
么,明确段落的作用,进而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之间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二)抓住重点
理解了词、句、段的意思,也就明白了文章是怎样写的,就为进一步阅读文章奠定了基础。首先要抓住全段的中心句,文章的中心句多在文章开头或结尾。段落的中心句多在段首或段尾,也有个别在段中,但是很少,有些段落没有中心句,需要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可用摘句法和归纳概括法。通过各逻辑段的内容,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写作脉络,即文章的写作顺序。
1.精读文章,抓住重点
文章中通俗易懂的内容,通过前几步就能够理解了,不用再花更多时间从头到尾阅读全文,要紧紧抓住文章中难以理解的重点内容仔细阅读,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同时思考文章要表达什么情感。
2.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指文章通过语言文字,用什么技法去表达文章主旨的。在这方面,适合我们学生用的方法有两个:
一是借鉴法。就是平日注意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是怎样对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的,自己阅
读文章时,通过联想、对比、对照去认识。
二是读写例话法。为了给学生们介绍一些读写知识和技能,很多语文课本中,都安排了一些“读写例话”的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方法。我们学了读写例话之后,可以从读写例话中学到的读写知识和技能,去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如果能在阅读过程中踏踏实实地按照上述方法做,既集中注意力,更动脑子,通过粗读、细读、精读,文章能读懂读通,文章后面的问答题也能较好地完成了。
(三)浏览阅读需要关注的方面
浏览阅读,就是快速地读书,对快速掌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效率的作用是很大的。浏览阅读需要做到:
1.推敲篇名
篇名,包括书名,往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揭示了文章的基本论点、论述的范围,只要稍加琢磨就可以对文章有初步了解。
2.浏览序、目录、提要、题解、要点
序,包括后记,有自序、他序之分。自序偏于说明作者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还可就书中的重点和难点作简要的阐述。他序常常对作者、作品作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读序,能帮助读者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
目录,是书的纲要。从目录和章节的大小标题中,读者能了解到全书涉及哪些主要问题。目录不仅仅是供检查某一章内容在哪页上,它从整体结构上显示内容的总轮廓。
提要,即内容提要,又称内容简介。它是关于图书内容及其特点的简明扼要的介绍文字,它能帮助读者概括性地了解书的内容和把握书的要点。浏览内容提要后,还得看看书的其他部分,才能获得客观的结论。
题解,多是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概括的解释。一般是介绍作品的背景、意义、影响、作者的基本情
况、作品最初发表的时间和刊物的名称等,有的还对作品作出评价或按读者对象的不同做一些具体的分析。
要点,有些书写有要点,这是各章节的提要,它概述各个章节的论述要点。阅读要点,能了解作者在各章节中表述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四)不同文体阅读方法
读不同文体的整本书时,我们还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一般故事类
一般故事类采用“略读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我们可以尝试略读的方法,略读与一般速度的阅读是不同的。在以一般速度进行阅读时,读者是将文章的每一部
分,比如每一句子或段落都过目,而略读则要求有选择地省略文章的一些部分,如某些段落、句子,而只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从而加快阅读速度。略读时,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尽自己最快速度进行略读,
只求掌握文章的主要意思而不阅读细节。文学巨匠高尔基就是运用了这种纵阅横览的略读法,每翻一页就像下台阶似的从上到下地垂直看,读完了多得惊人的书籍。我国古人说的“一目十行”,指的就是这种
阅读法。一般说来,略读速度可以是一般阅读的两倍。快速的略读速度达800字/分钟,至少也应达到
400字/分钟。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略读速度,应根据所读的材料以及个人的理解程度而定。在快速阅读时,迅速抓住故事本质,掌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能够把故事中印象深刻的地方讲述出来。运用略读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不影响对故事本身的理解程度。
2.科普知识类
科普知识类采用“浏览法”。所谓浏览,就是读书时视线快速地移动,扫视读物上的每一行字,但只注意每一行中少数几个重要的字。如我们平时一般都看报纸,有的内容可能是你需要的,相当多的内容又可能是你不需要或不感兴趣的,采取浏览的方法,能使你快速得到一个总体印象,能节省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阅读时间。浏览可以扩大知识面和了解最新信息,从而多发现对自己有用的资料,以便需要时进行查找。科普类的文章,一般都是一些说明性较强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对这类文章不需要进行深钻细研,因此,也可以采用“浏览法”阅读此类文章。
3.文学作品类
文学作品类采用“选读法”。在一篇文学作品中,需要学生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如何谋篇布局的,有如何遣词造句的,有如何刻画人物、描写形象的等等。对于文学作品,实实在在需要精读、细读。可以对精彩的段落、篇章加以背诵;小说则可以谙熟情节,把握形象,归纳主题等。有针对性地选择所读文学作品的侧重点,轻装上阵,会读得更愉快,学得更深刻。
4.课程辅导类
课程辅导类采用“整体阅读法”,如我们做的“阅读理解”就属于这一类。这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文章从整体上加以理解的方法。这种程序是根据文体的特点,运用整体阅读法,可以有步骤地对信息进行筛选。整体阅读法的程序就是筛选有用信息的程序。运用整体阅读法,能使阅读的过程变得有序,提高阅读效率。有些人在读书时,往往习惯于一个字一个字地看。采用对文章结构整体认知方式,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不会影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所谓整体认知,就是一瞬间辨认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一行两行的内容,从整体上理解它的意思。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无疑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
5.诗歌类
阅读诗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把握诗意,再现图景
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写景小散文,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等;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为课本剧,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从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分析诗的构思
语文课本中、课外学习中,常常会遇到诗歌。诗歌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常用比兴手法,即用渲染、比拟、联想、对比等手法,将所要表达的感情事理具象化,形成鲜明生动的画面。诗歌抒情言
志,具有强烈的情感,常用抒情手法,表达作者独特的感受,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如语文教材中有儿童诗《我有一盒彩笔》:
我有一盒彩笔,
我用它画美丽的今天。
画一条条细细的银丝,
那是雨点在哗哗地下着。画一座七色的小桥,
那是彩虹挂在天空。
我有一盒彩笔,
我用它画明天的理想。我画会说话的大树,
为了让人和树之间便于沟通。我画会说话的白云,
为了让我们知道云儿想些什么。
诗歌以大胆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怀,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阅读时,要理解作者的感受和表达的情怀。
(3)了解诗歌的结构
诗的结构遵循的是情感和想象的逻辑,具有跳跃性。因而诗人特意进行了跳跃与省略。如,田间的
《义勇军进行曲》:“在长白山一带的地方,/中国的高粱,/正在血里成长。/大风沙里,/一个义勇军。/
骑马走过他的家乡。/他回来:/敌人的头,/挂在铁枪上。”诗人省略了奋勇抗战的场景,但那浴血奋战的场面和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都洋溢在字里行间。因为开头时代气氛的烘托及最后一句,使读者得以有根有据地用想象补充战斗场面。
(4)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炼、富有韵律美的特点,常用比喻、反复、排比等手法,注重语言的声调、押韵和节奏构成音乐美,阅读时要注意把握。
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的好处有多么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读书方法,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