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5 08:2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课程标准】
1.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课程标准】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
2.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01
材料一:1825年英国新拉纳克纱厂2500名工人每天生产出来的社会财富,如果在仅仅50年前,还需要60万名劳动者生产出来。
——《历史的细节——马镫、轮子和机器如何重构中国和世界》
材料一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如何?
材料二: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产阶级使用降低工资、延长工作时间等手段,对工人进行残酷剥削,1810年英国纺织工人的工资每周平均为40先令6便士,而到1825年便降为25先令6便士了;十九世纪中叶,工作日仍然长达16—18小时。据统计,1839年英国工厂有43万多工厂,其中,妇女24万多,18岁以下童工占19万,工厂环境条件差。
——《历史的细节——马镫、轮子和机器如何重构中国和世界》
材料二说明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如何?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1)经济(根因):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阶级矛盾尖锐
1831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失败
(2)阶级基础: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不仅要求经济权益,还要争取政治权利
“一切人都应该劳动”
“法国革命是阶级斗争。”
“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的。”
“法郎吉”的梦想。
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
创办新和谐公社
他们看到了阶级对立,但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他们拒绝……一切革命行动,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P115
空想社会主义者
“新和谐”公社蓝图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想一想:为什么在资本主义经济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同时却有那么多思想家、改革家要探寻“公正的理想国”?他们的设想为什么被称为空想呢?
材料一:“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
出身:贵族
憧憬:实行实业制度,平均分配产品,财产共有
傅里叶
出身:资产阶级
憧憬:建立“法郎吉”,人人都可按兴趣爱好从事工作
欧文
出身:资产阶级
憧憬:建立“新和谐公社”,人人平等,民主管理
(他们)指望国王或者富人来投资,但希望落空。
———据马世力《世界史纲》整理
材料二:马克思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三:“(它)……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列宁《论马克思和恩格斯》
探寻公正的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A、工业革命后,西方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B、工人阶级生活悲惨,创造财富的工人阶级没有享受到工业革命的成果,等待他们的是饥饿、失业、和死亡。
C、一些思想家、社会改革家认为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不是公正、合理的社会。
因为他们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不公正的根源。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真正动力。寄希望于富人的道德情感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批判
继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
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辨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黑格尔
费尔巴哈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3)思想基础: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4)实践基础:马、恩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从巴黎到布鲁尔,马克思始终积极参与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弗
·列斯纳《一个工人对马克思的回忆》
马、恩在《新莱茵报》编辑部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马、恩格广泛吸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马、恩长期的革命实践与理论研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资本主义大工业建立和发展(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暴露,社会矛盾尖锐
理论
来源
思想
基础
阶级
基础
经济
根源
实践
基础
归纳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02
马克思主义诞生: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思想来源
德意志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展为
发展为
发展为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剩余价值学说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
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一)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正义者同盟
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7年
流亡法国的德意志工人组织
1848年2月,发表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
》1848年德文原版
1.概况
2.主要内容:
《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知道,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共产党宣言》摘录
1.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使资本主义社会无法继续发展生产力。
3.大工业的发展…………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4.无产阶级不仅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而且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①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②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③论证了客观规律
④肯定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阐明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二)丰富与发展
1.革命实践
积极投身于1848年革命斗争中:
2.理论探索
⑴剩余价值学说
⑵唯物史观
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鲜明地提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意义: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剖析,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地位:《资本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
①创办报纸宣传革命
②组织工人参加武装起义
工人阶级的《圣经》
(二)丰富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又有什么意义呢?
B.推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人民第一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1.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
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实践意义:
A.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推动世界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西欧、
东欧和东南欧、亚洲和美洲)。
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03
成立: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一)第一国际成立
(二)巴黎公社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背景:
1870年普法战争
梯也尔
对外:卖国
对内:镇压
1871年3月巴黎公社革命
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民族矛盾尖锐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不可调和的矛盾)
政权
建设
打碎旧的国家机关,建立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和治安委员会
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由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
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社会
经济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等
2.革命措施
除旧立新
人民民主人民公仆
维护人民利益
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机器
巴黎公社作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被载入史册,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无产阶级革命与专政的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3.意义
巴黎公社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但客观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且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巴黎公社不是一个全国性的政权,而是一个城市自治组织。
巴黎公社社员殉难处
巴黎公社失败
公社战士共有7.29万人在作战中牺牲,2.98万人被枪杀,6万多人被投入监狱或被流放.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曾参加公社街垒保卫战的幸存者——公社委员欧仁、爱德蒙·鲍狄埃,在巴黎市郊一所简陋的木屋里,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国际歌》。
英勇斗争,虽败犹荣,精神永存
4.结果
1871年5月28日,巴黎公社被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联合扼杀。
失败原因:
⑴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不具备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
⑵客观原因:资产阶级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国内外联合镇压(法国资产阶级和普鲁士)
⑶主观原因:法国工人阶级力量弱小,在政治上还不成熟

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②
未能乘胜追击残敌;③
未没收法兰西银行,让它给反动政府以资助;④未能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无产阶级孤军作战。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受到历史客观条件的制约
英国宪章运动
工人们认为,假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成果。
“捣毁机器运动”
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排斥手工劳动。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但禁止对人身施用暴力。
巴黎公社
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他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
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业革命前后对比):
由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由关注经济状况到争取政治权利;由和平改良到暴力夺权
知识总结: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传播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实践——
巴黎公社
经济基础、阶级基础、
理论基础、实践基础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由空想到科学
由理论到实践
“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000台,几乎有14000人要靠慈善机构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1000……全城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泰晤士报》1826年4月4日)材料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英法之间战争带来的破坏
B.早期三大工人运动的影响
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影响
D.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
C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宜言》中向全世界无产者发出号召。从社会演变的物质基础看,《共产党宜言》的发表得益于(
)
A.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前人的理论成果
C.工人阶级的斗争
D.马克思、恩格斯的潜心研究
A
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C
马克思说:“而现在,(巴黎公社)普选权已被应用于它的真正目的:由各公社选举它们的行政和创制法律的公职人员。”材料中的“真正目的”是指(
)
A.使工人阶级取得民主权利
B.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学说
C.使人民成为巴黎公社的主人
D.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支持革命
C
有史学家认为:“
巴黎公社失败的具体原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当时法国仍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由此可知,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没有结成稳固的工农联盟
B.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C.缺乏先进革命理论的指导
D.缺乏强有力的国际援助
B
谢谢观看!
2021
3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