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后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后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3 19:0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后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2.
下列词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B.格物致知
豪无选择
C.推之四海
传之万世
D.寻求真理
学术权威?
3.
下列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阳明的观点符合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B.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所以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C.由于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意动手,所以他们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不知所措。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对事物的客观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
4.
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缅(miàn)??实(jiàn)?格物知(zhì)
B.检(tǎo)???徨(fáng)?一风顺(fān)
C.盟(zūn)???理(zhé)??手旁观(xiǜ)
D.恐(huāng)?量(cè)???不知所(cuò)
二、
填空题
5.
对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我们不但要辨析其不同意义,还要会运用它们。请你辨析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________(探寻、探讨、探询、探问)自己。
(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________(探索、探察、探究、探求),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________(实验、实践、实习、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4)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________(领会、领略、领悟、领取)的。?
6.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儒家(?
?
?
?
)埋没(?
?
?
?
)测量(?
?
?
?
)彷徨(?
?
?
?

jī变(?
?
?
?
)清táng(?
?
?
?
)华yì(?
?
?
?
)丁zhào中(?
?
?
?
)?
7.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chéng
yì(?
?
?
?
)、zhèng
xīn(?
?
?
?
)、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
(2)我觉得真正的gé

zhì
zhī(?
?
?
?
)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8.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的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彷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激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新的知识不可能由自我探讨或哲理的清谈而求得。
清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文言文阅读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一)
????????????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於校雠如此。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古义,引伸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张揖之书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二)
????????????刘羽冲,沧州人也,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所禽。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郁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校雠:校对。②藉:借助。③经年:一年以后。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
.十年而书成(经历)?????????????????
.其书就古音以古义(探求)
.自谓可十万(带领)?????????????????
.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会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________
.撰《广雅疏证》
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盖藉张揖之书纳诸说
先帝不臣卑鄙
.全队溃覆,几所禽
仅有“敌船”火所焚
.州官亦好事,使试一村
今有人此,舍其文轩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②恒独步庭院,摇首叹息:“古人岂欺我哉!”
(4)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四、
现代文阅读?
10.
议论文阅读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最美的姿态》阅读附答案。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4)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5)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
1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___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4)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5)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
五、
综合读写
?
12.
就下面两则材料进行探究。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奥地利作家、剧作家埃尔费里德·耶利内克女士摘得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第十位女性。诺贝尔文学奖给耶利内克带来的不仅是无上的荣誉,还有超过100万欧元的巨额奖金。在被问及获奖后的计划时,耶利内克说她不打算去旅游,一个人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时间,我的乐趣不需要花钱。
材料二:
据《青年时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已决定授予著名小说家金庸先生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先生在获授剑桥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后,随即向该校提出申请,请求到该校继续攻读博士课程,剑桥校方表示无此必要。但金庸先生坚决请求入校就读,最终得到校方同意。金庸先生告诉记者,入剑桥攻读博士课程,志在求学,而非为求学位。
(1)请你从这两则材料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2)请写出你对这个问题的探究结果或解决的办法。
(3)假如你是这两则材料中的一位,你将会怎么做?
?
13.
综合性学习。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为增强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班委会决定召开“创新·成才”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励志名言
请你提供两句倡导“创新”或“成才”的名言或诗句作为宣传标语。
(2)【活动二】“格物致知”大家讲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串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你有过“格物致知”的经历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3)【活动三】从我做起
请仔细观察王丽同学向大家展示的这幅图,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六、
写作
14.
牛顿和莱布尼兹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达尔文进行环球航行时是22岁;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是29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是26岁;《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年轻,多么诱人的字眼!因为年轻,我们代表着未来的希望;因为年轻,我们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也因为年轻,我们会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
请以“年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A
B
A
D
5.(1)探讨(2)探察(3)实验(4)领悟
6.
rú,mò,liáng,páng,激,谈,裔,肇
7.
(1)诚意,正心(2)格物致知
8.①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②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③激烈变化。,④不切实际的谈论。
9.(1)
(2)
(3)①(王念孙)被罢免官职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
②(刘羽冲?)常常在庭院里独自漫步,摇着头自言自语:“古人怎么会欺骗我呢?”
(4)王念孙为考证一字而博涉万卷,持之以恒,严谨治学,值得推崇;刘羽冲则盲从典籍,泥古不化,落得可悲下场,我们要引以为戒.(分,各分.治学态度分,启示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译文:
????刘羽冲,是沧州人,性格孤僻,喜欢讲古制,实际上根本行不通.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若干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地方土匪军队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画了图劝说州官.州官也喜欢多事,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时的人怎么会欺骗我呢?”像这样每天读个几千几百遍,只读这六个字.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10.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对比论证(或正反对比论证),通过对比,论证了阅读与不阅读,会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如在方式,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示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
示例二: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示例:文章首先运用对比论证,突出了阅读的重要性;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分析了读书的
好处;最后得出了“人类最美的姿态是读书”这一结论。
示例: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开阔了眼界等。
11.(1)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作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3)第②段。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4)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5)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如在阅读名著时,对某一情节熟读之后,然后再加以联系,想象,思考。能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12.(1)如何对待荣誉?(言之有理即可)
(2)就把它当作今早吃下去的面包,化作能量,为继续前进的步伐提供无尽的精力吧!(要与前面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相符)
(3)我不论是耶利内克或者还是金庸,我都会像他们一样;当然,我还会拿出一部分奖金做慈善。
13.(1)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2)我怀着好奇心,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部件,然后,再按照图纸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虽然牺牲了一块表,但我明白了钟表的工作原理。
(3)以后,我们应该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帮父母干家务。学习是为了以后能自力更生,不仅仅是了解更多知识,还让我们学会更多生活技能,而不应该是有高分就满足了。希望同学们分数高,能力强。
14.[参考例文]一只猫的自述佚名我是一只猫,一只漂亮的猫,一只惹人喜爱的猫,
-只颇有学问的猫。我住在城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这个家庭很好,
我的主人
是一个16岁的女孩子,可她是个盲人,但是眼育心不言。她爱跳舞、唱歌、用手“看书”。她并不因自己残疾而丧失对生活的憧憬。女孩的奶奶,今年70岁,双腿不灵便,整日呆在家中,唉声叹气,抱怨这抱怨那。我凭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一条:快乐能使我和人都健康。于是,我总爱跑到女孩房间,那里有阳光,有活力,女孩正用心感触这一切:站在窗前“眺望”。我叫了几声,女孩便怜爱地抱起我,指着远处的一切,叙述着她心中那美丽的景色。我听着,
虽然不懂人话,但从她那朝气蓬勃的脸上,从那阳光般灿烂的微笑中看懂切。我也爱朝窗外望,
再叫几声,把我所看见的告诉女孩。我们都快乐。相反,我不爱到女孩隔壁一间,那是老奶奶的房间,没有阳光,不,不是没有阳光,是那窗子终日闭着。昏暗的房间里,老人坐在椅子上,喃喃地说些什么。我总爱站在门口,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引她发笑,使她快乐,可没有,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总是透出一-股悲凉。我不懂是什么使她们差异如此之大,也许如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大地光辉
,因为有个太阳;夜空灿烂,因为有个理想。”年轻的女孩,心中有一一个彩色的理想,而老奶奶却只看到人生尽头的坟墓。唉,实老奶奶的生活也可以充满阳光、充满欢乐的,只要她有一个年轻的心态。不管怎么样,我这只漂亮智慧的猫还是想说:年轻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