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周恩来的每一个影像都是新中国外交的缩影
……
1954年日内瓦会议(处理越南问题)
访问印度时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971年尼克松访华…………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重难点
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重点
难点
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交政策
(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49年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毛泽东和斯大林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
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美国敌视政策:政治对立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军事包围。
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
v
s
①资本主义阵营削弱
②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③亚非拉大批国家独立
美国等孤立、封锁、禁运
国际形势
有利形势:
最大特点:
不利形势:
“冷战”--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内形势
历史
现实
建国之初,基础薄弱,国力不强,需巩固政权
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
不平等的外交关系
外交方针制定的背景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知识拓展
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年里,就与17个
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经济建设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新中国第一个建交国家——苏联
知识拓展
1950年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12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交。
1949年毛泽东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
这对促进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意义
材料一: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目的是维护本国利益。
另起炉灶
1949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原则的基本保证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人捣乱。
——巩固了新中国的
独立和主权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
孤立无援的地位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
材料
2.阅读材料,思考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政策实施目的是什么?
1.阅读材料,思考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次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6月,周恩来
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
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关系的基本原则。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正式确定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影视留声
材料一: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材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标志新中国外交逐渐走向成熟,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材料
意义
阅读材料,思考建国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知识拓展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7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经过周恩来积极的外交努力,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
周恩来所表现出的宽阔的政治家胸怀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给与会者及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初露锋芒。
知识拓展
中印的战争与和平
印度侵占我国领土12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浙江省)
毛主席:这一仗不打则已,打就打出威风,保证和平30年!
中印关系(Sino-Indian relations)伴随着冲突与合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1954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2年印度入侵导致新中国开始边境自卫反击战争。
1976年两国恢复互派大使,双边关系逐步改善和发展。
2017年印度挑衅中国,爆发中印洞朗对峙危机。
印度先后支持西藏叛乱,挑衅边境,大国沙文主义严重。
印度大国沙文主义横行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争
解放军进军西藏
印军入侵西藏
1954年中印总理互访
周恩来与尼赫鲁
1988年印总理访华
印度总理拉·甘地
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
2020年中印互致贺电
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
A. 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 中国坚决不干涉美国、苏联的内政
C. 中国、美国与苏联应该和平共处
D.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2、通过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万隆会议
时间:
地点:
特点:
背景: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1955年4月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
印度尼西亚 万隆
万隆会议
遇到的困境
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一些国家在美国怂恿和蛊惑之下把矛头指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国。
有的污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形势的殖民主义”有的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并要与美国联合反对共产主义。
困境:
万隆会议
如果你是周恩来,如何化解危机呢?
“求同存异”方针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同:
共同的历史遭遇 :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共同的现实问题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
“万隆精神”指: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
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解决方案
万隆精神
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加强与亚非国家团结合作。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
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1)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访问印、缅,首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外交公报;
(3)1954,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周恩来多次与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交谈
归纳总结
归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949年--1950年
与苏联等17国建立外交关系
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境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954年
参加日内瓦会议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55年
万隆会议
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归纳总结
2017年5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促进各国共同繁荣的主题
D.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
“万隆会议”;
2、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得出。
总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
方针
背景: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时间:1955年
地点:万隆
方针:求同存异
首次提出:1953年底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确立:1954年
意义: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