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22 12:5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内容标准: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1)科举制的诞生与哪位帝王有关?
(2)在哪位皇帝的时候,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3)是谁首开殿试?
(4)哪位帝王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5)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什么?
(6)明朝的科举考试,命题范围是?答卷的文体是?
贡院,是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院最早始于唐朝。现存有北京贡院、江南贡院、河北定州贡院等遗址。
江南贡院
定州贡院
江南贡院——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坐落在闻名遐迩的南京夫子庙地区,为中国最大的科举考试场所。主要有致远楼、明远楼,鼎盛时期仅考生号舍就拥有20644间。
江南贡院出来的名士
唐伯虎、郑板桥、文天祥、吴敬梓、张謇、施耐庵、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陈独秀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也出于此。
张謇
唐寅(唐伯虎)
一进江南贡院,我们便看到一个龙门,从“一跨龙门”到“六跨龙门”分别有着不同的寓意,但都象征着好运。
我们当时也在考生的号舍中体验了一把。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 顾炎武
科举看榜图
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学生:先生,您好!请问今天我们
学什么呢?
先生:乃《论语》也。
学生:那《论语》主要讲什么呢?
先生:吾亦不甚解也。不过,背熟
了就知道了。君不闻书读百
遍,其意自现乎?
学生:那读《论语》有什么用?
先生:这还用问!自然是考科举,
他日你若高中,就可光宗耀
祖,享受高官厚禄了。你们
要用功读书,勿作他想,圣
人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
心只读圣贤书。
废 科 举
时间:1905年8月某日
地点:紫禁城内 乐寿堂
人物:慈禧太后( 岳 娅 饰)
瞿鸿禨 ( 郑逸枫 饰)
张之洞 ( 张 丞 饰)
袁世凯 ( 周瀚森 饰)
武 川 ( 邓博文 饰)
旁 白 ( 张 祯 饰)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宣告了自隋朝以来实行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考试制度的终结。
“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而“学堂绝无大兴之望。”
——张之洞
京师同文馆(1862年)
“嗣后英国文件俱用英文书写,暂时仍以汉文配送,俟中国选派学生学习英文,英语熟习,即不用配送汉文。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正义。”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
——京师同文馆
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同时学习天文、化学、物理、算学、万国公法、外国史地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
——培养外交人才、翻译人才
英文馆
法文馆
俄文馆
——京师同文馆
19世纪70年代福州船政学堂部分留学生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师生
严复(近代著名思想家)
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等(北洋水师将领)
1872年8月11日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启程赴美
詹天佑(京张铁路)、梁敦彦(清末交通总长)、
唐绍仪(民国总理)、蔡绍基(北洋大学校长)
唐国安(清华学校校长)
——京师大学堂
↑戊戌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
(旧时北京大学图书馆前身)
成立时的门匾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改名北京大学(1912年)
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北大校徽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算学 博物 图画 体操
课时 一年级 1 9 4 8 3 2 4 2 1 2
课时 二年级 1 9 4 8 2 3 4 2 1 2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和课时,如下:
1904年1月,清廷公布了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主持重新拟定的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学制主要分三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蒙养院4年、初等小学堂5年、高等小学堂4年;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5年;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3年,大学堂3-4年,通儒院5年。从小学堂到大学堂,学制总年限长达20-21年之久。
新学制
课程 修身 读经
讲经 中国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算学 博物 图画 体操
课时 一年级 1 9 4 8 3 2 4 2 1 2
课时 二年级 1 9 4 8 2 3 4 2 1 2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和课时,如下:
新学制
新式学堂 学生总数
1903年 769所
1905年 8277所 258873
1906年 19830所
1907年 35913所 1024988
1909年 52348所
1912年 2933387
新学堂
近代新式学堂
中国近代学堂——高等篇
制作人:张 丞
狄世杰
梁雨轩
京师大学堂
现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
陈独秀、李大钊、朱家骅、胡适等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在此时期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鲁迅也在此兼讲师。北大因而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
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
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
如今的三江师范学堂
南大
南师大
东南大学
三江师
范学堂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
百年老校 南京篇
制作: 张 桢 张振芳
夏诗琴 姚 丽
侯雨晗 于沁园
陈夕璐 高艺宁
江南水师学堂,又称南洋水师学堂、江宁水师学堂,光绪十六年(1890年)开设,校址在南京下关仪凤门内,主要为南洋水师输送人才。 毕业生择优送英国留学。
南京市考棚小学始建于1905年,前身是程子祠学堂,1927年改名为考棚小学。
汇文女中校门
汇文女中大礼堂
汇文女中生物实验室
南京市人民中学
校史沿革:
1887年—1902年 沙小姐学堂(女布道学堂)
1902年—1941年 汇文女子中学
1942年—1945年 同伦女子中学
1945年—1952年 汇文女子中学
1952年—1968年 南京市第四女子中学
1968年—至今 南京市人民中学
南京市金陵中学
创建于1888年,原为美国基督教创办的汇文书院,后更名金陵大学附属中学,简称金陵中学。1951年改名南京十中,1988年恢复原名金陵中学。现为江苏省重点中学、模范学校、国家级示范高中。
1902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严复译著《天演论》
“民主”和“科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敬告青年》
新思想
新文化
“我们也知道单有白话未必就能造出新文学;我们也知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做里子。但是我们认定文学革命需有先后的程序:先要做到文字体裁的大解放,方才可以用来做新思想、新精神的运输品。”
——《<尝试集>自序》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胡适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从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课本一律废止。
新人才
一、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新式学堂的兴起
三、新式教育的发展
1、科举制度的概况
2、科举制度的废除
1、洋务运动时期
2、戊戌变法时期
1905年
京师同文馆(1862年)
京师大学堂(1898年)
新学堂、新学制、新思想、新文化、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