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培根
培根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培根曾在牛津大学任教,获得过神学博士学位。他强调科学试验,认为观察和实验才是获得真知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走近作者: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论及哪几种美?这几种美之间是什么关系?
2、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文章最后作者给我们提出怎样的勉励和希望?
论美
“美”
内在美
外在美
美犹如盛夏的
水果,容易腐
烂而难持久
颜色之美
形体之美
行为之美
(品德之美)
美德好比宝石,
在朴素的背景
下反而更华丽
胜于
胜于
(最为重要)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对比)
(比喻)
快速阅读文章,找出文中阐释美的语句。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
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
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
探究文本
(1)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
更华丽。
“朴素背景”指的是( ),
“更华丽”的意思是( )。
(2)为什么作者说“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
不华丽却端庄严肃的外表
有美德令人肃然起敬
(3)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
“晚秋”比喻( ),
其特点是( )。
(4)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以保持的。
这里的“美”是指( )的美,
因为其( ),所以
难以保持。
老年
成熟、稳重、作风优雅等
外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消失
小组讨论:
也许作者的观点启发了你,你认为还有那些是美的现象?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容貌之美)
(形体之美)
如果你很平凡, 优雅的风度能让你出类拔萃; 如果你很优秀, 翩翩风度能让你卓而不凡
(风度之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孟子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德行之美)
(神态之美)
(劳动之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思想之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
(语言之美)
容貌之美
形体之美
风度之美
德行之美
人的
神态之美
劳动之美
思想之美
语言之美
《论不美》
谈吐粗俗者不美
妄自菲薄者不美
思想肤浅者不美
追名逐利者不美
灵魂丑陋者不美
…
小结:
《论美》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 )。作者通过( )之美与( )之美的反复比较,论证了(
)的中心论点,从而得出了( )的结 论。
培根
形貌之美
德行之美
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
美德最美
1、真正的美是画不出来的。
2、和谐才是美。
3、心灵的美,才是至高无上的美。
4、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将会变得一
无所有。
5、形貌美与德行美的结合,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愿同学们拥有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德行,做一个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