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奇光异彩的金属
第2课时 金属的分类和共性
设计思想
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学生已有关于金属的不少生活常识,学习难度不大。本课题围绕学生熟悉的校园物品开展学习,感受无处不在的各种金属材料,从而引出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然后通过阅读书本了解常见金属的独特分类,通过学生分组观察讨论、自主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特性与用途的关系。从飞机外观使用铝合金而不用纯铝的疑惑,自然过渡到合金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但在教学中,加强一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深刻感知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在日常生活、航天航空等方面存在着巨大使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分类和共性。
(2)知道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认识金属材料(纯金属和合金)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初步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讨论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思考探究的良好品质。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金属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图片展示】
金属材料活跃在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闵三校园。
请问,我们周边有哪些是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呢?
学生观察
学生思考、回答 设置情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金
属
的
分
类
和
共
性 【史学认知】
简单引导学生结合科学所学知识,回忆金属发展史。
学生回忆思考: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让学生感知古人的智慧。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的分类。
【提问】
金属有多种分类方法,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有哪些? 学生阅读
学生回答:按密度分为重金属和轻金属。习惯上又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
【小组讨论】
观察所给金属的颜色、状态等角度,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教师通过小实验展示金属的导热性。
提供器材,学生自主探索。
【播放视频】
播放金箔的制造过程。
学生讨论归纳: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
学生代表感受金属优良的导热性。
学生演示各自金属导电性实验。
体会金属的延展性。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比较、共同归纳出“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的化学思想。
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金银铂都可用来做饰品,铁、铝做炊具,铁、铝等可制成片状、丝状,钢铁等可用来做轨道、桥梁四个生活示例,提问:这些分别体现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当然,金属也存在着各自的特性,下面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一场“金属之最”抢答。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某种性质最好就要选用该金属,还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牛刀小试】
以示例说明问题:
①银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一般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②为什么灯泡中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 学生思考回答
金属的性质决定了用途,而用途也反映了性质。
举手抢答
引导学生得出: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学生积极回答
合
金
及
几
大
家
族
【提问】
为什么制造飞机所用材料是铝合金而不是纯铝?
介绍合金的概念及优点。
【走进合金大家族】
铁合金、铜合金、铝合金、钛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等
思考原因
学生记录理解合金。
了解合金大家族的化学知识及用途。
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拓展学生的视野。
学
生
小
结 【未来的合金】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我设想有这样一种合金,具有怎样的性质,能用于做什么?
【课后作业】
通过上网、进图书馆等渠道查找资料,了解一些新型金属材料,试想一种合金具有特殊的性质用来做有意义的事情,并与同学交流。
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表想法。
学生查阅并思索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发学生求知欲,体现化学学习的可持续性。
2. 主要板书
6.1.2金属的分类和共性
1.金属材料(纯金属和合金) 2.金属的分类
重金属
根据密度
金 轻金属
属 黑色金属
根据习惯 (铁铬锰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 3. 大多数银白色固体
金属的 有金属光泽
共 性 导电导热性
决定↓↑反映 延展性
用途
4.合金
①铁合金 ②铜合金 ③铝合金
④钛合金 ⑤形状记忆合金
3.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在满足同学们发展需要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创设条件让同学们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做中学”,在亲历体验中学习金属的共性。我觉得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创设了符合学生生活实践的情境,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不足之处是课堂上学生发表的见解,没有及时抓住这些生成性资源充分展开评价。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