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积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现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还记得吗?(周长)
2、谁来说说看: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出示下图:(长方形、正方形)
①
它们的周长在哪里?(请同学上来指)
②
你能判断出这里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哪一个会长一些呢?(可能会出现有几种结果),到底谁的周长更长些呢?
4、
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分组探讨长方形周长
师:每组拿出长方形卡片,这就是刚才的长方形,你有办法知道这长方形周长吗?
①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周长
②
汇报交流:
◆
汇报量出边的长短情况(可能会有学生四条边都量,如果出现此情况,可以引发讨论)
◆
汇报不同的周长计算方法
2、汇报算式
师:谁来报一下你列的算式
A、50+25+50+25=150米
师:有没有不同的列式
B、2×50+2×25
C、2×(50+25)
师:好,同学们列出了三种算式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谁来说说看这些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长+宽+长+宽;②、2条长加上两条宽,2×长+2×宽;③、2个“长加宽”,2×(长+宽)。】
师:这三种算式都有各自的意义,第一种用四条边逐个相加求出周长,后两种有个共同的特征你有发现吗?(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
师:这三方法都可以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不管哪一种算法,都必须要知道长方形的什么?(长和宽)
巩固练习
(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测量、共同探究,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个长方形“课件显示图形”,请你用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它的周长)
反馈后,引导学生交流:你更喜欢哪一种长方形周长的算法?
4、优化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有很多小朋友都会利用长方形的特征来求它的周长了,谁能来概括一下,长方形的周长到底是怎么来求的呢?
(长方形的周长=2×长+2×宽)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
师:这两个算式,那种更能体现出长方形的特征呢?(第二个)
引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板出)
归纳:通过刚才的探究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求出长方形的周长,我们只要知道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就可以了,用2×(长+宽)算出它的周长。
4、正方形周长
师: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我们都掌握了,那这个正方形周长又怎么求呢?想不想自己来探究啊?
①
学生独立探究正方形周长计算法
②
汇报交流(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都要在课件上罗列出来)
师: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哪种最符合这个图形的特征呢?(第一种)
师:为什么适合呢?(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就是有4个30厘米)
师:是不是所有的正方形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算呢?(可以,因为所有的正方形都具有四条边相等的特征)
这些方法你们觉得都对吗?(对)请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一个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③总结正方形周长公式
师:谁能来概括一下,正方形的周长是怎么来计算的?(正方形的周长=4×边长)
④
归纳:通过学习知道了:求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而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它的边长,用4乘边长求出周长。
三、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CM)
35
20
30
(完成后反馈,汇报:如何列式、计算结果,注意学生错误情况)
2、应用练习: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本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出示下面两题:
①、一个长方形花坛长12米,宽8米,周围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②、要给一块正方形桌布的四周缝上花边,已知桌布的边长是16分米,那么至少需要花边多少?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独立作业(一定要有课堂独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