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学习目标:
掌握新闻的特点。
学会用新闻的形式反映生活。
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新闻
广义
消息
通讯
特写
报告文学
狭义
消息
新闻的特点
及时性
真实性
新闻的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对象)
事件起因
事件发展
事件结果
新
闻
的
结
构
标题:全文的“眼睛”,简明准确的概括主
要内容(主题、引题、副题。)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是对
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用简洁生
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
鲜的事实,鲜明的揭示消息的主题
思想。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背景:事件的背景材料
结语:新闻消息的结束语(小结式、启发
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形式)
《别了,“不列颠尼亚”》
获第8届“中国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新闻两篇
标题创意
构思创意
回归之路
标题创意
1、旧题新用 意味深长
2、句式倒装,重在突出、强调;
3、寓虚境于实境,匠心独运,了无痕迹。
实境
告别
虚境
回归、雪耻
第一部分(1):
----导语部分。
总写不列颠尼亚号离开
香港,英国结束对香港
的殖民统治。
构思创意
描述现实场景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增加作品的厚重感。
借鉴价值:极强的实录性
一、清晰的可视性
二、生动的可听性
三、清新强烈的动态感
四、对比强烈的色彩感
场景一
场景二
场景三
场景四
场景五
一、清晰的可视性
捕捉镜头
场面一(2-4):
时间:4:30
地点:港督府。
末任港督彭定康降旗离府。
前港督府
最后一任港督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庭院
场面二(5--6)
时间:6:15
地点:添马舰军营东面
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英王储查尔斯
英女王
依丽莎白二世
游轮与邻近大厦上的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日落仪式”的背景
场面三:( 7)
时间:7:45
英国举行当天港岛上第二次降旗仪式
场面四(8--9):
时间:子夜时分。
易帜交接。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升起,解放军接管香港防务。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将至,英国旗徐徐降下
米字旗徐徐降下……
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
易帜交接
场面五(10):
时间:零点40分
英人回国:英王储查尔斯及第28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回国。
0点40分, “不列颠尼亚”号驶离港湾,消失在南海夜幕中
环境音响
二、生动的可听性(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旗落
雨声
讲话声
乐曲声
三、清新强烈的动态感
背景与现场对比
米字旗插上港岛
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又从海上去
四、对比强烈的色彩感
画面色彩交错 色彩明快
黑色“劳斯莱斯” 广场上灯光渐暗 绿树丛 白色建筑 南海的夜幕 巨幅紫荆花图案 五星红旗
手捧刚刚降下的英国国旗,彭定康神情黯然
1997年7月1日英军卷旗走人
7月1日凌晨,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喜迎香港回归祖国
第三部分(11):
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特写新闻
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历史的厚重感。
本文在这方面堪称典范,说说课文中现实的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与一个现实的场景。比如:
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引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掩映在绿树从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写广场告别仪式时,插入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的背景材料,与今天一个英国士兵在这里降下米字旗对比,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
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画面感强,且突出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今昔对照,深化主题,历史的回顾更强化了有永不再来的意味。
背景材料并不是杂乱无章的,靠现实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
历史纵深感,使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内涵,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
分析鉴赏
文中多处运用了恰当的对比,请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1)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明确:运用对比,强调了这次升旗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象征着英国殖民者在香港统治的终结。
(2)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了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明确: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即将结束,而作为特别行政区象征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香港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
(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明确: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当年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小结
本文重温了香港回归那一刻的激动与自豪。这不仅仅是因为事件本身的特殊性,也是与本文的艺术再现分不开的。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本文新颖别致,匠心独运。作者没有直接写仪式现场的庄严,而是选择了末代港督和“不列颠尼亚”号离开这一角度,耐人寻味,独辟蹊径,本文也应成为我们写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