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伤仲永》第1课时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伤仲永》第1课时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2 14:0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伤仲永》基础练习 课时:第1课时 使用时间: 第 周 总课时:14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5、《伤仲永》第1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4、了解本文的作者王安石。
学习指导:
学习本文,认真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弄清文章结构,找出生字、生词,并逐一查字典注音、解释。
自测——互查——互教
走近王安石
温馨提示: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王安石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王安石,字_____,号_____,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韩愈、_______,宋欧阳修、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_、曾巩。
读准字词音
世隶耕 或以钱币乞之 日扳仲永 环谒于邑人
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然众人矣 卒之为众人
解释加点词
父异焉 即书诗四句 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复到舅家问焉
展示——反馈——导学
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朗读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本文就是通过记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主要采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表达方式。
3.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这篇课文一共三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请根据下面的划分,归纳出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叙事:
第二部分( 3 自然段)议论:
2、这篇文章的叙事部分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请认真阅读叙事部分后填空。
⑴从“ ”到“ ”详写仲永才智极盛。
⑵从“ ”到“ ”略写仲永才智枯竭。
⑶从“ ”到“ ”略写仲永才智衰退的原因。
自测——反馈——点拨
1、先按要求摘句填空,然后答题。
方仲永五岁作诗能“ ”,而且“ ”;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 ”;二十岁就“ ”。
⑴从上面可以看出方仲永的才能是:( )
A、天资聪慧 B、平庸无奇 C、日益衰退 D、与日俱增
⑵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C、邑人奇之 D、不使学
2、朗读下面的文言短句,画出正确的语气停顿。
⑴传一乡秀才观之
⑵余闻之也久
回顾——总结——反思
主备课人:刘佑欣 小组成员签名: 信昌、桂英、徐娟、孙皛 领导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