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伤仲永》基础练习 课时:第3课时 使用时间: 第 周 总课时:15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5、《伤仲永》第2课时
班级: 学生姓名:
自学——质疑——解疑
学习目标:
1、熟读、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文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自测——互查——互教
1、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⑴ 日扳( )仲永环谒( )于邑人
⑵ 不能称( )前时之闻
⑶ 泯( )然众人矣
2、按原文填空。
⑴ 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 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展示——反馈——导学
学习第一部分
1. “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2.那些语句可以反映出仲永天资聪颖?
3.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
4. “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第二部分
1.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
2.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
3.你认为人的天资和 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
4.如果你天资聪颖,是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应该怎样做?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自测——反馈——点拨
一、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 ”: )
2、贤于材人远矣。 (“材”同“ ”: )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⑴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_______________
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_______________
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_______________
⑷ 稍稍宾客其父 其:_______________
⑸ 父利其然也 其:______________
回顾——总结——反思
阅读以下典故,说说自己的探究性结果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你觉得会是什么原因江淹写不出好文章了呢?
主备课人: 刘佑欣 小组成员签名: 信昌、桂英、徐娟、孙皛 领导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