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6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3 19:0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飞来峰
王安石
Ppt目录
1、初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补充飞来峰资料。
2、再读课文,知人论世,体会文章中的道理和感情。
补充诗人生平、创作背景。
诗歌中的典故。
1、注意朗读节奏。
2、作者此刻心情如何,请从下文选择()
a、开心 b、惆怅 c、迷茫
初读课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3、根据你的选项,从原文中找出答案。

提示:结合作者生平,概括。
结合注释,弄清原文,总结。

初读课文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
诗人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1050年夏天,王安石在浙江鄞县做知县,任满以后回江西临川故乡,途经杭州时,登临杭州西湖飞来峰,有感而发,写下这首七绝。这一年王安石正好三十岁。
写作背景
宋真宗
天禧五年
1021
1
江西临川
出生
宋仁宗
景佑四年
1037
16
京都开封
被欧阳修赏识
皇佑三年
1051
30
舒州常州
政绩显著 被宰相赏识
嘉佑三年
1058
37
进京述职
上书提出变法主张
(未采纳)还乡
宋神宗
熙宁三年
1070
49
京都开封
上任宰相 开始推行新法
熙宁七年
1074
53
离京
变法受阻 第一次罢相
熙宁八年
1075
54
京都开封
复拜相 推行新法受阻
熙宁九年
1076
55
离京
辞去宰相职务 隐居江宁
宋哲宗
元佑元年
1086
65
江宁
新法被废除 郁然病逝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赏析诗句
山高,塔高。

《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
了解典故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赏析诗句
“最高层”
表义:是指塔的最高层
了解典故
 飞来峰:山高168米,峰顶的应天塔是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平面为六边形,7层,高37.91米。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
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赏析诗句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山高,塔高。
站上去我更高
在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
(如:困难 麻烦 辛劳 猜忌 委屈 陷阱 诱惑 诽谤 诬陷 讥讽 嘲笑 打击 陷害 等)
“浮云”
了解典故
“最高层”
含义: ( 地位、学识、情操、才德、修养、理念、境界)的最高层
表义:是指塔的最高层
了解典故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不怕被漂浮的云彩遮挡住双眼,
只是因为自己处在(山)的最高处。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前的小事所羁绊。
赏析诗句
感情、主旨?
哲理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探究主旨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复习总结
山高
人心高
望岳
知人论世
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