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科目:语文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课时:1课时
汇报人:撒宁静
一、教材内容分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阅读鉴赏”内容的第二个单元,主题是情思与意境。本单元学习宋词,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长调和小令两种体式,涵盖词作的不同题材,词人的风格变化。
本词位于第三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单元内部说:从内容上看,不同于表现市民生活的柳词,体现人生思考的苏词,辛词主要表现爱国情感。从风格上来看,本词是豪放派代表,不同于苏词的文人的豪放,辛词是武将的豪放,词中所表现的是他正面的志意。从艺术手法上看,本词是长调,不同于柳词按时间顺序平铺的铺陈方式,辛词的铺陈是全篇结合在一起的,融会贯通。通过对辛词的学习,对豪放词进行深一步的理解,为下一课学习婉约派代表的李清照词打下基础。从课文内部说:通过本词的学习,为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悲痛沉郁的感情做铺垫。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词人34岁时的作品。词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本词上片重在写景抒情,下片重在用典抒情,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在词中刻画了一位献愁供恨的江南游子,无人会意的流泪英雄,这正是辛词豪放真正的含义:意境的雄浑壮阔和爱国感情的真挚。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
1.文化素养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柳词和苏词,初步了解词的知识,感知了婉约词和豪放词,明白长调更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对于辛弃疾,在初中学习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对辛词的豪放特点和词人的经历有一定了解。但对辛词中大量用典的手法理解存在问题,对辛词中贯穿的爱国志意的理解存在困难,要结合文本,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搭建支架帮助学生。
2.思维审美方面:
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不错,但在诗词中具体应用时,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之间的思维转换能力较为欠缺。同时,在将意象构建出意境的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训练,感知意境和情感。学生对豪放词美的认知较为浅显,仅仅认为是情感奔放,需要结合文本进行引导理解,豪放不仅仅是直抒胸臆。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能初步感知词人复杂的爱国情感。
2.通过联想和想象,能用形象思维理解情景交融的特点。
3.通过资料整合思考,能归纳理解用典抒情的表现手法。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通过写脚本的方式,运用形象思维,理解借景抒情的手法。
学生能够理解典故,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典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理解词人复杂的的爱国情感。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根据新课程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要求,本课主要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朗读感知词意——合作探究情景交融——启发思考典故作用——知人论世认识爱国英雄——课后作业巩固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学法】
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在对词作的合作探究中应用形象思维探索写景与情感的关系,在对典故的理解、表达中发现典故与情感的关系,学习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理解豪放词的美所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唤醒旧知,创设情境
①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导入。
②创设重登建康赏心亭的情境。
③带领朗读,梳理词意,感知情感基调,找到词的重点句“无人会,登临意”和“英雄泪”。
朗读词作,梳理词意,找到词作的重点句。
用初中学习的辛弃疾的词,唤醒学生对词人的相关知识记忆。创设重登建康赏心亭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为下面感知景物描写铺垫。用朗读的方法,感受长调的韵律,梳理词意,找到词的核心句,奠定情感基调。
(二)合作脚本,理解景情
活动一:让小组合作,对上片的四个场景进行脚本写作。
教师先带领学生写第一个场景。
片名画面景物拍摄角度拍摄景别拍摄意图情感
学生小组合作对场景进行相应的脚本写作。
通过将文字想象成画面,将画面改写成脚本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理解写景与抒情之间的关系,“一切景语,皆情语”。体会词作的基本氛围,深入理解词作意境,把握情感,提高语言建构的运用和审美鉴赏创造,增强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三)理解典故,表达观点
活动二:让小组合作,对下片的四个典故进行思考。
教师带领进行第一个典故的分析。
典故涉及的人物是……,内容是……,使用方式是正用/反用,表达了词人……。
默读词作,结合注释,小组合作探究,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结合注释,小组合作探究典故的内容与作用,提高学生整合资料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用典与抒情之间的关系,同时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与高考考查方式对接。
(四)知人论世,重见英雄
①教师展示辛弃疾的相关生平资料,结合具体词句,向学生介绍辛弃疾词作中所贯穿的爱国英雄情感:
横戈执槊的英雄——慷慨激昂的英雄——悲痛沉郁的英雄。
②最后总结,辛词豪放的真正美所在,意境的雄浑壮阔和爱国感情的真挚。
学生理解思考词人一生的经历。
通过对词人生平的介绍,将词人词中豪放的真正意义显现出来——爱国热情,并理解词人的英雄形象,为下一篇《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做铺垫。在这一部分完成了情感的熏陶和文化的传承。
(七)板书设计
天空、长江
远山、落日、断鸿
写景抒情
吴钩、栏杆、游子
登临意?
张翰——乐于归隐
英雄泪!
许汜——谋取私利
用典抒情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时光流逝
(八)作业设计
请你将这首词改写为一篇散文。
设计意图:阅读古代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注重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训练学生迁移创新的能力。通过对古诗词的改写训练,让学生走进诗词,与古代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词的深邃意境,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九)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