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伤仲永》基础练习 课时:第3课时 使用时间: 第 周 总课时:
夏邑县济阳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伤仲永》第3课时 基础练习
班级: 学生姓名: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邑人( ) 环谒( ) 不能称( )
世隶耕( ) mǐn然( ) 或以钱币qǐ之( )
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5分)
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 )
即书诗四句( ) 自为其名 ( )( )
邑人奇之( ) 环谒于邑人( )( )
称前时之闻( )( )
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5分)
父异焉 ( )
稍稍宾客其父 ( )
父利其然也 ( )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邑人奇之 ( )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5、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能称(相当)前时之闻。
B.日(每天)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传一(一个)乡秀才观之
D.从(跟随)先人还家
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稍稍宾客其父 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邑人奇之 D、父异焉
7.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B.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C.日扳仲永环渴于邑人。 D.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8.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父利其然也
C.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D.彼其受之天也
9.下列句子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借旁近/与之。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稍稍/宾客其/父。 D.不能/ 称/前时之/闻。
10.课文标题“伤仲永”中“伤”是 的意思,“仲永”就是课文中的方仲永,作者“伤仲永”“伤”的是方仲永由一个 沦为“ ”的经历,并由此说明的道理是( )(4分)
A.后天的教育和自身的学习是成才的关键。
B.先天的察赋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C.物质利益毁灭人才。 D.乡人称誉使人骄傲。
11.《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字介甫,号 ,北宋时期的 家、 家、 家。(3分)
12.下面两个句子中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空白处。(4分)
(1)由于加强了管理,我市的社会安全和隐患都有了保障。
(2)自从他上学那天起,就认真刻苦学习。
1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3分)
人们在生产中发现,种植大豆、豌豆、蚕豆等豆类植物时,不仅不需要给土壤施氮肥,而且这些豆类植物还能使土壤中的含氮量增加。但在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非豆类植物时,却没有这种现象。经过研究后人们发现,这些豆类植物的根部都长有根瘤,而其他植物却没有。
根据以上情况,能得出什么结论?
14、回顾提高,用原文回答问题:(6分)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
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
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
仲永变成普通人的个人、直接原因的语句是:
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语句是:
14.同学们感受了方仲永的故事。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呢?(三选一)(3分)
⑴ 仲永啊,我想对你说
⑵ 方父啊,我想对你说
⑶ (假如你是方仲永,你有什么话对大家说呢?)各位啊,我想对你们说:
主备课人:刘佑欣 小组成员签名: 信昌、桂英、徐娟、孙皛 领导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