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档属性

名称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2 17:08:15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导入新课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家作品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还修订整理了《战国策》《楚辞》等。他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解题:
兼语句
“邹忌讽 纳谏”
齐王
齐王
今义:
古义:
讽刺
讽谏,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听课文录音: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kuī
jiàn

bànɡ jī
zhāo
cháo
zōu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
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美丽。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跟城北的徐公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你呀!”

通“佚” 美
穿戴
名→动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的倒装
在早晨。
名→状
偷看。此处
为“照”
对…说
固定句式。“与…相比,谁更…”
孰:代词,谁
即甚美。
太美了
比得上
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
及君也!”
  译文: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自己信不过,就又问他的妾说:“我跟徐公谁漂亮?”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我和徐公谁美?
判断句。标志:……者也。
即信自。
宾语前置

比得上
“我与徐公孰美”的倒装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
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第二天
省略句
(邹忌)与(客)坐谈
补足音节,
无意义

第二天
通假字,
“熟”,仔细
译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我和徐公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他漂亮;再照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相差太远。
认为
即甚远。
太远了
即视自。
宾语前置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
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译文:(邹忌)晚上躺在床上考虑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妾赞美我,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赞美我,是有求于我。”
偏爱
……的原因
在晚上。
名→状
以…为美。形容词作意动用法
划线的三个句子都是判断句。标志:…者,…也。
分析第一节:
思考1:第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三问、三答、三思
三问:
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思考2:“三问” 在表述上有无差异?
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
  
  问其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点架子;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答:
思考3:三人的回答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
妾——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
客——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人物心理、神态,但每一处回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小结
思考:邹忌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三思悟出什么道理?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直言不易
邹忌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从中三思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于是决定去见威王。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
徐公。
实在,确实


认为
译文:于是,(邹忌)上朝庭去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小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译文:如今齐国的国土方圆一千多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后妃和左右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来,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厉害的。”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土地方圆
国君旁边的近臣
没有不
表被动。受蒙蔽
没有不
没有不
分析第二节:
思考1:第二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
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思考2: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有求
方式:
设喻
三比
设喻说理,巧妙设谏,以家事比国事,以小见大,使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主张。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指责
公开场合
评论

当面。名→状
过失
上等的
于市朝谤讥。
介词结构后置
使…听到。使动用法
译文: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有时
门前和庭院像
集市一扬热闹
间或,偶尔
满一年
即使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人们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朝拜
“齐王纳谏”
这件事

所说的
即于朝廷战胜。介词结构后置
分析第三节:
思考1:第三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思考2:齐王听了邹忌话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三赏
面刺寡人之过 上赏
上书谏寡人 中赏
谤讥于市朝 下赏
思考3:齐王采取这些措施后发生什么变化?
—三变
令初下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无可进者
威王受蔽
(2)
邹忌比美
(1)
威王除蔽
(3)
除蔽结果
(4)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结构
小结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三赏
面刺→上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比喻说理
邹 忌:
邹忌、齐威王有何特点?
头脑冷静、实事求是、
善于思考、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闻过则改、虚心纳谏、
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齐威王:
三思-三比-三赏—三变
这个故事给你哪些启示?
1、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 。
2、要多去实践,多去观察。   
3、要多角度看待问题。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
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孰视之:通熟(仔细)
2、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又)
二、词类活用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名词作动词,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认为…美/以…为美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5、闻寡人之耳者(一般动词的使动,让…听到)
三、文言句式
(一)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二)状语后置
1、欲有求[于我]也 2、能谤讥[于市朝]
3、皆以美[于徐公]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皆朝[于齐] 6、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判断句
1、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五)省略句
(1)省主语
1、(忌)与坐谈 2、(邹忌)暮寝而思之
3、(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
(2)省宾语
1、与(之)坐谈 2、自以为不如(其美)
3、皆以(臣)美于徐公
(六)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被蒙蔽、受蒙蔽)
(七)固定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跟…比,哪个…)
2、吾与徐公孰美(跟…比,哪个…)
1、今齐地方千里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3、邹忌讽齐王纳谏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
今义
土地方圆
表处所
国君旁边的近臣
方位名词
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规劝别人
讽刺
背后批评
诽谤,无中生有,说人坏话
八、古今异义
一、解释下列各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朝
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济而夕设版焉
2.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是可忍,孰不可忍
3.诚
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朝见,朝拜
朝廷
读zhāo,在早晨,名→状

通“熟”,仔细
什么
真心,诚意
实在,确实
果真(表假设)
练习:
4.善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京中有善口技者
王曰:“善。”
善良的人,形→名
好的
擅长
好,可以。表示同意或应允
6.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身高
治理,整治
修建
5.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见张良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爱
私下
私人的,自己的
8.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汤熨之所及也
7.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时候
偶尔
参与
夹杂
比得上
追上
等到
到达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忌不自信。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王之蔽甚矣。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二、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说说句市式特点。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
固定句式。“与…相比,谁更…”
判断句。标志:……者也。
=信自。宾语前置
判断句。标志:…者,…也。
以…为美。意动
偏爱。形→动
=于朝廷战胜。介词结构后置
表被动。受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