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4 11:1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章节练习(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1)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2)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3)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4)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A.
比喻
比喻
象征
象征
B.
拟人
比喻
象征
想象
C.
比喻
想象
想象
象征
D.
拟人
想象
想象
象征
2.选出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
欺骗(piàn)
忧郁(yù)
来临(lín)镇静(zhèn)
B.瞬息(shùn)
怀恋(liàn)涉足(shè)丛林(cónɡ)
C.幽寂(yōu)伫立(zhù)
足迹(jì)诱人(yòu)
D.
萋萋(qī)
污染(rǎn)叹息(tàn)
路径(jìn)
3.《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路”象征(

A.
有形的、无形的、各种各样的路
B.
诗人自己的生活道路
C.
人生之路
D.
森林中的小路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
B.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
C.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D.
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5.下面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怪缘故儿,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说: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
B.
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儿。
C.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
D.
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二、语言表达
6.(1)请以“一个夏日的早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有些人总是沉湎于对过去的回忆,也有些人一直沉醉于对未来的憧憬。但事实上,对于任何人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没有预演,也没有重播。因此,把握现在,才是一种明智的理念,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才是一种务实的行为。请以“把握现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地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题,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7.下列句子句式变换以后,基本意思有所改变的一项是(

A.并非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你。——所有的人都喜欢你。
B.他把墙壁弄脏了。——墙壁让他给弄脏了。
C.难道你该这样做吗?——你根本不该这样做!
D.我直到上午11点才把作业做完。——到上午11点,我才做完作业。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莱蒙托夫
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
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
(1)
8.本诗中的哪个意象可以看作是诗人的象征?
9.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作为背景?
10.“帆”呼唤着风暴,它想呼唤什么?以下两种意见,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A.“帆”呼唤着风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B.“帆”在乞求风暴:“早一点风平浪静吧!别再让我弯着腰声声喘息。”
11.风暴中的“帆”有着怎样的品质?
12.对这首诗中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向往自由,追求自由。
B.痛恨黑暗,不向现实妥协。C.离乡远行的乡愁。
D.表达作者虽内心孤独却渴望斗争的激情。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荀巨伯探病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④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⑥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相视:看望你。④一:整个。⑤独止:一个人留下。⑥无义:不懂道义。
13.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B.值胡贼/攻郡
C.而/入有义之国
D.一郡并获/全
14.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的意思。
①语(

②败(

③全(

15.用自己的话来回答,面对危难,荀巨伯是怎么做的?
16.胡人为什么要撤退已经占领的城市?本文主要刻画的人物荀巨伯,为什么要写贼相?
17.读了一文之后,你有何感想,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回答。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世上最柔软的路
参加一个捐资助学的公益活动,活动结束后,主办方留我们吃饭。在饭桌上,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
  女教师30多岁,很文静,有些腼腆,一说话就有点脸红。对她,我有大概的了解,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席间,众人不断称赞她,问她这么多年来一直能坚守在山村,是怎样做到的。她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去偏僻山村教书,是受了《凤凰琴》电影的影响,于是就来到了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小学。
  在这里,她受到了最尊贵的礼遇。白发苍苍的老村长湿润了眼睛,一再代表全村人向她致谢——在她之前,已经有6个教师,来了又走了,最长的呆了不到半年时间。
  学校只是简陋的三间屋,三十多个学生,一个操场,操场上一杆国旗。除了她,还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电影中的场景惊人地相似。山里的风景是美的,山里的人是可亲的。村里家家户户,做了什么好吃的,就让孩子来拉她去吃饭。学生们也都很懂事,每天放学后,喜欢黏在她身边,不舍得离开。她的心里,始终是暖暖的。
  让她感到不方便的是,手机信号不稳定,有时要跑到山顶上才能打出去。没有网线,手提电脑上不了网。她感觉与外面的世界失去了联系。但这也没什么太大的不方便,刚去的第一年里,她这样感觉。直到第三年回城参加一个同学会。
  在同学会上,她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在穿着打扮上,还是在思想意识上。她感觉自己与山外的社会已不合拍。一位朋友问她,难道你就在山里呆一辈子吗?这个问题,一下子刺痛了她的心。
  走,还是留,从那以后就一直盘旋在她的脑海里。每次回城,父母每次都苦苦劝她,甚至可以说是哀求;她已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还有……现实需要面对的很多很多。
  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老村长说出了自己的决定,老人吧嗒吧嗒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也该回去了,在这里已经快三年了,够长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山里下起了罕见的瓢泼大雨。她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白天时孩子们的泪脸。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一个劲说不让她走。
  天亮了。她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妇女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晶莹。
  终于要走了。被众人拥着,她出了院门,发现院前平日一下雨就泥泞无比的路,现在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沙,脚踩在上面,不会陷在泥里。抬头向远处望去,路的前方,男人们在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的,用铁锨铲的,忙忙碌碌。好像全村的男人们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们。
  老村长走过来,说,妮啊,你来这里近三年,我们没能为你做什么,今天你走,我们也只能为你做这些了,铺了沙,让你能好走些。
  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送她的女人们也一直送她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
  ……
  故事的结局,让我没想到。第三天,她又回去了,重新又拿起了教鞭。
18.“世上最柔软的路”
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19.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女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那天,铺路的男人们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送她的女人们也一直送她到山外。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
21.“她也一直流泪到山外”后的省略号包涵了许多内容。请从女教师的角度,续写此时此刻她的心里活动。
22.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六、作文
23.作者写紫藤萝,告诉我们“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人生感悟。选择生活中的给你感触最深的事物,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七、填空题
24.选出每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①A.浅紫
B.抚摸
C.遮住
D.遗撼
(   )
②A.笼罩
B.繁蜜
C.琼浆
D.喜悦
(   )
③A.瀑布
B.发瑞
C.迸溅
D.蜂围
(   )
④A.蝶阵
B.盛开
C.最嫩
D.贮立
(   )
25.常识填空
(1)《望岳》作者是,字子美,自号,(朝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他的诗被称为“”。
(2)《游山西村》作者是,字务观,号,(朝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26.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困难的时候,它是kuī(1)甲;nì(2)水的时候,它是小舟。从爱中走来,我们总是xù(3)满力量。我们能迎着风笑,对着水笑,含着泪笑。在爱中,我们用笑声pǔ(4)写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4)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用排除法来做比较好,其中比较难的是理解象征的含义。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2.【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D项“路径(jìn)”应读作“jìnɡ”。
3.【答案】C 
【解析】“路”的象征意义,从全诗来看,最恰当的是C项。
4.【答案】C
【解析】C项,成分残缺。在“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后加“中”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只要字形其中“委琐”应该为:猥。
6.【答案】示例:
一个夏日的早晨
  “懒虫起床,懒虫起床”正在做美梦的我被闹钟声惊醒,我不情愿地睁了睁眼睛,美好的一天从早晨开始了。
  吃过早饭,父母已经下地去摘黄瓜了,我一个人在家准备写作业,“叮铃铃”电话铃声打断了我,电话那头原来是爸爸,说今天黄瓜太多了,要我去帮忙。
  我独自骑着自行车,太阳刚刚露出点儿头,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便到达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的黄瓜架,一朵朵的黄瓜花似乎为碧绿的叶子上多添了一丝生机,蜜蜂也赶忙来采花蜜,一根根身披绿装还长满刺的黄瓜躲藏在它们之间,正等着我们去发现。
  迫不及待的我也没问清要怎么摘,就胸有成竹地提着篮子进去了。可还没等我摘几支,我就发现手上,胳膊上已被那带刺的叶子划得红红的一道一道,感觉火辣辣的痛,手上还沾满了黄瓜汁,怎么擦都擦不掉。我刚要开口抱怨,却看见妈妈的手上斑斑点点的黄瓜汁覆盖着老茧,但熟练的摘着黄瓜,低头一看,我手上的这点痛与妈妈的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心里的抱怨不由变成了一种动力。
  不一会儿,我便摘了满满的一篮子,得意洋洋地向父母炫耀我的劳动成果时,父母却说不合格,原来是因为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看见黄瓜就“拿下”,结果把那些还很嫩的给“误杀”了。
  受到父母的指导后,我又重新武装,再一次走进了黄瓜架。这次没有了抱怨,我小心翼翼地拨开黄瓜叶来寻找隐蔽在里面的成熟的黄瓜,汗水豆粒般滑落在黄瓜地上,我摘满一篮后准备让父母验货,这次终于合格了,在我和父母的共同努力下,总算大功告成。
  我决定以后每天早晨都来与父母一起劳作,只为他们少受一点儿苦。
  这个夏日的早晨,让我学会了坚持,做任何事都要忍耐……
【解析】题目一:1.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题目。可以写亲情类、成长类、回忆类、个人感悟类、自然类、读书类、乡土情怀类等素材。因为题目没有明显的限定是个什么夏日。这个夏日,可以是许多故事的发生背景。2.“夏日”是一个故事发生的大的时间、背景。那么文中应该有一段对这个特殊的夏日的刻画。另一方面,既然是夏日,那在我们生活中,与其他诸如春、秋等有哪些区别、这个故事为什么发生在夏日,在选材的时候这些都要有所考虑。3.“早晨”一词,进一步细致地限定了故事的具体时间、背景,所以要着重刻画早晨的画面。同时要突出这个早晨起到的衬托作用,还要设计好它与情感的连接点。4.选材方面,一个简单夏日,发生的应该是一个不简单的故事,它要么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要么让我们体会到了以前不曾体会到的感情,比如让人感到温暖、温馨、清爽、感动等等。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选择的故事要信颖、独特。5.立意方面,因为选材的角度广泛,立意可以根据选择素材的方向确定。所以立意的方向、深度要和选材结合。6.布局上,可以用触景生情写回忆,可以用倒叙开头,可以用先声夺人,可以用悬念开头,可以直接入题等等,结构上的限制不多。
题目二:这是一篇话题作文,材料的文字来就给同学们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这就降低了题目难度。审题立意:写清为什么把握现在,怎样把握现在。
7.【答案】A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句式变换的问题。A句,句式变换前的意思是“也有人喜欢你”,变换以后的意思是“人人都喜欢你”,基本意思差别最大。
8.【答案】帆。
【解析】本题考查意象的象征意义。“帆”是本诗的中心意象,是诗人的写照。另外还可从标题中得到启示。
9.【答案】写了孤帆、波涛、海风、桅杆、阳光等景物。以笼罩着海雾的大海做背景。
【解析】这首诗写了孤帆、波涛、海风、桅杆、阳光等景物。以笼罩着海雾的大海做背景。
10.【答案】选A。理由:对暴风雨的渴望表现的是一种勇敢战斗的精神,符合诗中“帆”的形象特点。
【解析】B项与本诗中心不符。回答选A项的理由时,可联系高尔基的《海燕》中的“海燕”的形象,围绕诗的中心作答。
11.【答案】执着、坚定,勇敢奋斗,富有反抗精神。
【解析】解答时,结合诗句及中心思想理解,到远方寻求,呼唤着风暴,不顾“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等,都可看出“帆”的战斗风格。
12.【答案】C
【解析】C项与中心不符,诗中看不到“乡愁”的影子。
13.【答案】C
14.【答案】①告诉;
②放弃;
③保全。
15.【答案】①拒绝好友劝告,留下来照顾好友。
②义正辞严回答敌人,宁愿自己去死也要保全友人的性病。
16.【答案】胡人知道要统治这样有情有义的人民既非常困难,不如早点撤退为好。通过贼相来烘托荀巨伯重情义,珍视友情的品质。
17.【答案】略。
【解析】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动整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18.【答案】既指乡亲们为她铺的那条路,也指乡亲们用一颗颗心铺成的感恩之路,还指女教师用心去铺就,能让孩子们踩着这条路,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的路。
【解析】从近几年试题发展趋势看,要求阐释标题含义的题目不少。标题中的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甚至还有第三种更深刻、更深远的内涵。学生能理解标题的手法,明确标题的风格特点和作用。
19.【答案】文静、腼腆、有爱心、热爱教育。
【解析】人物形象分析是必考题,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0.【答案】第一个“一直”包含山里人的质朴、感恩;第二个“一直”包含山里人质朴、感恩和依依不舍;第三个“一直”包含女教师的感动之深。
【解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
21.【答案】人称符合,心理活动合理即可。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具体应符合人物的身份、职业和年龄等特点,还应注意语气和口吻,内容还应围绕中心来组织。
22.【答案】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旨结构:出乎意料,情理之中。与前文“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去了很偏僻的一个山村小学”“她的心里,始终是暖暖的”呼应。
【解析】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23.【答案】珍惜生命
死,只需一时的勇气,生,却需一世的胆识。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不要在于它活得是不是长久,而在于活得是否充实。
肖伯纳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所以我们遇到坎坷时,不该对生命有什么抱怨,应该对生命有着希望,有着向往,有着憧憬,让生命变得辉煌。应该把每一个黎明看作是生命的开始,把每一个黄昏看作是生命的小结。小结的后面不是都挂着一个丰满充实的果子吗?
有时我在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来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更能让我善待生命。觉得自己要做的事还很多,把时间排得满满的。当夜里躺在床上的时候,自己就会有一个欣慰的微笑。
我们要把握上天给我们创造的机遇,因为生命是一去不复返的!眼前保得了的切莫要放手,一放手,你就永远找不回来。我们只有掌握好自己的生命,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到了蓦然回首的那一瞬间,生命必然给我们公平的答案和又一次乍喜的心情,那时的山和水,又回复了是山是水,而人生已然走过,是多么美好的一个秋天。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不留遗憾地对自己说:如果容许我再过一次人生,我愿意重复我的生活。因为我向来就不后悔过去,不惧怕未来。
【解析】本题是一道话题作文,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确立好主题。尽量“化大为小”,缩小范围,同时要“以小见大”,深化主题。然后要依据主题,确立文体,还要注意独辟蹊径,表现个性,选择不同的角度,把文章写出新意。根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得出的启示,我们可以拟写题目为:珍惜生命。用具体的事例和名人名言来证明我们要珍惜生命,不要在于它活得是不是长久,而在于活得是否充实。
24.【答案】①D
②B
 ③B
④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词的识记。①D项应为“遗憾”;
②B项应为“繁密”;③B项应为“发端”;
④D项应为“伫立”。
25.【答案】(1)杜甫
少陵野老
唐代
“诗圣”
“诗史”
(2)陆游
放翁
南宋
【解析】这是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26.【答案】(1)盔 (2)溺 (3)蓄 (4)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