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中考地理分层练习:青藏地区(Word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北京市中考地理分层练习:青藏地区(Word附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14 07:3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藏地区
三年真题再现
考点 青藏地区 
(2020北京,26~28题,3分)图1中阴影区域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区。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该区域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读图,完成1~3题。
1. 该区域(  )
A. 地处中高纬度地区 B. 属于我国西北地区
C. 包含了青海省全境 D. 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2. 该区域东南部山区完成从“穷山沟”到“致富村”的转变。主要措施有(  )
①守山护山,发展生态旅游
②靠山吃山,加大陡坡开荒
③保持水土,留住绿水青山
④升级电网,完善基础设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该区域四条旅游线特色为(  )
A. ①—越峻岭跨深谷,乐山悦水观大佛
B. ②—攀珠峰望冰川,携氧克艰破极限
C. ③—登阶梯渡大江,重走茶路游古城
D. ④—走大漠迎风沙,千年敦煌探宝窟
4. (2018北京,第42题,15分)雪域高原科考行
科学考察是人类认识区域环境的重要途径。2017年8月19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启动。图2为青藏地区简图,图3为青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图4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2
图3
图4
(1)青藏铁路的走向大致是________,途经的格尔木位于________盆地。青藏铁路多蜿蜒在海拔3 000米________(以上/以下)。
(2)读图2,青藏铁路沿线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青藏地区还有耕地和________(土地利用类型),后者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的________(方位)。
科考队员发现,自1970年以来,青藏地区的色林错面积不断增大。
(3)图4中色林错流域内的河流________(汇入色林错/自色林错流出),属于________(外流河/内流河)。
(4)在下面框图内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反映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变化过程。
(5)色林错流域的环境变化________。(双项选择)
A. 会导致青藏地区高山海拔上升 B. 使得青藏地区冰川面积持续增加
C. 短期内促进本区域农牧业发展
D. 若长期持续将导致当地生态恶化
科考启动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6)从“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中,任选其一,从地理视角进行解释。(至少答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层过关
基础过关
(2020海淀区初三期末)小磊一家要到青藏高原体验雪域之旅,出发前他进一步了解这一区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5题。
1. 青藏高原(  )
A. 空气稀薄,降水丰富,气温日较差小
B. 冰川广布,孕育了长江、黄河、乌苏里江等众多大河
C. 湖泊众多,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青海湖
D. 海拔高、气温低,形成典型的高原、高山气候
2. 旅行途中需携带(  )
①氧气袋 ②解暑药 ③保暖衣物 ④遮阳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游览,最有可能看到该地河水丰盈的时期是(  )
A. 1月 B. 3月 C. 7月 D. 11月
4. 小磊可体验的当地特色生活是(  )
A. 品尝米线、米酒等当地美食
B. 骑乘“高原之舟”骆驼
C. 住当地特色民居竹楼
D. 穿特色民族服饰藏袍
5. 旅途中最有可能使用到的清洁能源是(  )
①石油 ②太阳能 ③潮汐能 ④地热能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2020丰台区初三期末)某报记者探访了位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南部中印边境地区的拉则拉哨所。这是一座海拔4 000多米、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哨所。哨所外是连绵的雪山,没有公路,只有一条异常艰难的山路。漫长的冬季封山期,风雪交加,但冬天的雪水杂质很多,煮开了也不能喝,因此寻找水源成了士兵们最大的困难。虽然艰苦,但保家卫国的责任感让年轻的士兵们迅速地成长。根据图文资料,完成6~7题。
拉则拉哨所
图1
6. 拉则拉哨所的士兵们,面临的挑战有(  )
①高寒缺氧 ②山路陡峻
③湿热难耐 ④水源紧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青藏铁路开通后,青藏高原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7. 作为游客应该(  )
A. 随身携带垃圾袋,不乱扔垃圾
B. 在自然保护区内喂食野生动物
C. 购买野生动物制品作为纪念品
D. 将易拉罐、酒瓶等投入河湖中
(2020平谷区一模)读图2三江源地区示意图,回答8~10题。
图2
8. 下列有关“三江源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黄河流域在该区域的西部
B. 图中澜沧江的流域面积最小
C. 长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麓
D. 扎陵湖、鄂陵湖对长江水位具有调节作用
9. 长江总水量约25%、黄河总水量约50%、澜沧江总水量约15%都来源于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江之中黄河的总水量最大
B. 图中所示黄河流程最短
C. 图中所示湖泊均为咸水湖
D. 这里有“中华水塔”之称
10.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下列说法不是其原因的是(  )
A. 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对湿地、沼泽等水土保持作用突出
B. 该地区具有独特的藏族地域文化特色
C. 这里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集中的地区
D. 这里的生态安全对周边地区有重大影响
能力过关
1. (2020房山区一模)高原湿地 生态屏障
材料1:若尔盖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四周群山环抱。1997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若尔盖地区年平均气温约为0 ℃~2 ℃,年降水量约为600~700毫米。
材料2:湿地能有效调节大气成分,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通过湿地吞吐调节降水的时空分配,避免水旱灾害。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污染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地球之肾”。
下图为若尔盖地区地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若尔盖湿地位于________(地形区)的东北部。现在的黄河、长江分水岭相对于较早的黄河、长江分水岭位置向________移动。但若尔盖大部分地区一直位于______流域,流经若尔盖湿地的________河、白河是其支流。
(2)若尔盖地区年平均气温较________(高/低),降水量较________(多/少)。蒸发量____(大/小),排水不畅,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利于湿地形成。
(3)湿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也被人们称之为“__________”。
2. (2020房山区二模)世界之巅,中国精神
2020年5月27日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巅峰时刻,全民沸腾,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⑦________  ⑧________  ⑨________ ⑩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三年真题再现
1. D 2. C 3. C 
4. (1)东北—西南 柴达木 以上 (2)草地 荒漠石山
林地 东南部 (3)汇入色林错 内流河 (4)加快 增加 (5)CD (6) 亚洲水塔:海拔高;冰川广布,固体淡水资源丰富;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地球第三极:被誉为“世界屋脊”,空气稀薄;气候寒冷,与南、北极地区相似 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湿地、沼泽等水土保持作用突出;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大江大河的源头,对周边地区有重大影响 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具有独特的藏族地域文化特色;多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区;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等藏传佛教文化遗产
分层过关
基础过关
1. D 2. D 3. C 4. D 5. B 6. D 7. A 8. B 
9. D 10. B 
能力过关
1. (1)青藏高原 北 黄河 黑 (2)低 多 小
(3)蓄水防洪、缓解水旱灾害;分解、净化环境污染物,起到排毒、解毒功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调节大气成分(3选2) 地球之肾
2. ①亚欧 ②印度洋(①②可互换) ③青藏 ④西藏自治区 ⑤北纬26°40′ ⑥东经87°18′ ⑦测绘 ⑧冰雪(冰层) ⑨-3.7米 ⑩风 ?低 ?少(低)
?氧气瓶 ?登山服(?、?合理即可,可互换)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