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地区
基础过关
考点1 北方地区概况
(2020石景山区初三期末)图1表现了我国某地区孩子们户外活动的场景。读图,完成1~2题。
图1
1. 显示该地区气候特征的图是( )
2. “粘知了”的季节,孩子们在当地可能看到的景色有( )
A.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B.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020大兴区初三期末)中国古代先贤观天授时总结出的“二十四节气”,为农民准确把握耕、种、收的农时提供了重要保障。图2为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展出的“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第3题。
图2
3.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是说春分节气前后,冬小麦返青到了起身期,这时应抓紧时间进行浇水、施肥等农业活动。该谚语主要适用于( )
A. 华北平原
B. 长江中下游平原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考点2 黄土高原
(2020海淀区一模)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完成4~7题。
4.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为( )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青藏高原 D. 云贵高原
5.该区域面临的典型环境问题为( )
A. 沙漠化 B. 水土流失
C. 盐碱化 D. 水污染
6.“黄土地”上人类活动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①土壤疏松,便于耕种
②大河流经,水源充足
③气候干旱,荒漠广布
④山高谷深,河网密布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7.该区域适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地貌类型有(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9朝阳区二模)黄土高原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是世界上黄土堆积最深厚的地区,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读图,完成8~9题。
图3
8. 某校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象及治理措施,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应在黄土高原大量植树种草
B. 地表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应削高填低改变地形
C. 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应改变当地的降水强度
D. 自然原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与人类活动无关
9.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黄河下游地区造成的危害有( )
A. 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B. 地形破碎,沟壑纵横
C. 泥沙沉积,河床抬高
D. 泥沙塑造华北平原
图4
(2019房山区一模)“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图4是一幅剪纸作品。读图,完成10~12题。
10. 对图中民居描述正确的是( )
A. 依水而建,墙厚,门窗大
B. 随土而建,墙厚,门窗大
C. 随河而建,墙薄,屋顶较陡
D. 依山而建,墙薄,屋顶较陡
11. 图中显示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 粮食种植 B. 渔业生产 C. 家禽养殖 D. 森林伐木
12. 剪纸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 塔里木盆地 B. 华北平原 C. 珠江三角洲 D. 黄土高原
考点3 华北平原
(2019房山区一模)国务院十三五规划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挥首都城市职能,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作为中心城市,人才、产业和技术等优势向周边辐射和输出,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图5为京津冀地区铁路分布示意图。读图,结合资料,完成13~15题。
图5
13. 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是( )
A. 大量人才引进 B. 加大科技投入
C. 强化城市建设 D. 加强城际交通建设
14. 图中( )
A. 地势西北低东南高
B. 天津至保定铁路大致为东西走向
C. 该区域原有铁路比2016年新通铁路少
D. 图中城市均为行政中心
15. 唐山至承德铁路线工程难度大,其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冻土
(2019西城区二模)2019年“两会” 期间, 有代表建言“推动构建环渤海大湾区”, 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 并充分发挥大连、青岛等沿海核心城市作用, 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下图(图6)是构想中的环渤海大湾区示意图。读图, 完成16~17题。
图6
16. 构想中的环渤海大湾区( )
A. 位于北方地区
B. 海岸线较平直
C.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D. 涵盖东部沿海各大城市
17. 环渤海大湾区协同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①辽东半岛拥有沿海核心城市青岛
②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
③山东半岛矿产资源丰富
④大湾区水陆交通便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点4 东北三省
(2020海淀区初三期末)东北工业基地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近年来,因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该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图7为东北地区示意图,图8为该区域三城市工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8~21题。
图7
图8
18. 图中( )
A. 春分日时,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 夏至日时,漠河会出现极昼现象
C. 大兴安岭以东的河流多为内流河
D. 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辽、吉、黑
19. 图示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A. 地高天寒,雪域高原
B.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C.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 地表崎岖,雪山连绵
20. 图8中三城市( )
A. 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
B. 工业生产对非可再生资源的需求量大
C. 轻工业所占比重均显著地超过重工业
D. 地广人稀是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
21. 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该区域应( )
①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
②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③大量采伐森林,发展木材加工业
④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2. (2019丰台二模节选)白山黑水东三省
东北三省不仅是“中国饭碗”,也是“国之重器”。北京某中学师生开展了以东北三省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图9为东北三省示意图。依据小组活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9
某小组:以“中国饭碗——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为主题进行学习。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从昔日 “北大荒”成为名副其实的“北大仓”。同学们收集资料探究了三江平原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的条件,并制作了框图。
(1)三江平原位于我国________(方位)角,西邻________(山脉)东南端,东至乌苏里江,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地势西高东低,南________北________。
(2)在圈码对应的横线上填写适当词语反映三江平原成为我国著名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能力过关
(2020东城区二模)华北地区十年九旱,且春旱严重,素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全国之首,下图是中国春季各月降水量分布图,表1为华北地区部分城市四季天气(平均最高温/平均最低温)。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小题。
注:数据基于国家观测站1981~2010年观测结果。台湾数据暂缺。
表1
春 夏 秋 冬
北京 21℃/9℃ 31℃/22℃ 18℃/9℃ 4℃/-5℃
石家庄 21℃/10℃ 32℃/23℃ 19℃/10℃ 5℃/-3℃
郑州 22℃/12℃ 33℃/23℃ 21℃/11℃ 8℃/-1℃
太原 20℃/6℃ 29℃/18℃ 17℃/5℃ 4℃/-8℃
材料:明代政治家于谦曾作《春愁》:“谩说韶光好,关心别有愁。雨悭禾未种,土渴麦难抽。吏牍勤披检,民风肆访求。寻芳游冶子,争识庙堂忧。”作者的“春愁”,根源便是“春旱”。
(1)3月我国春雨主要分布在________(双项选择)。
A. 滇藏地区 B. 湘赣地区 C. 川黔地区 D. 闽浙地区
(2)与3月相比,4月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春雨分布范围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华北地区春旱多发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 春季气温低B. 春季气温升高快C. 春季降水多D. 春季农耕忙
E. 居民用水量小F. 春季降水少G. 春季蒸发量大
(4)从文中概括华北地区春旱发生的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以缓解华北地区春旱的措施有________(多项选择)。
A. 扩大农作物播种面积
B. 兴修水库、沟渠C. 开采地下水D. 发展节水农业E. 退耕还林、还草
F. 跨流域调水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考点1 北方地区概况
1. D 2. B 3. A
考点2 黄土高原
4. A 5. B 6. A 7. D 8. A 9. C 10. B 11. C 12. D
考点3 华北平原
13. D 14. B 15. A 16. A 17. C
考点4 东北三省
18. A 19. B 20. B 21. B
22. (1)东北 小兴安岭 高 低 (2)①平坦 ②雨热 ③肥沃 ④水源 ⑤高
能力过关
(1)BD (2)降水范围扩大,从东南向西北地区推进
(3)BDFG (4)影响小麦生长、粮食减产、引发社会问题(合理即可) (5)BC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