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2020-2021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14 09:2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初遇青藏
认识青藏
了解青藏
初遇青藏:“世界屋脊”
世界屋脊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一、位置
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二、地形
地形
1.地形结构的区域差异明显;
2.藏北地区,高原面保存完整:藏北高原
3.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山原宽谷:藏南谷地
4.青海柴达木地区盆地;
5.川西滇北横断山区强烈切割、高差悬殊。
远看是山
近看是川
三、地势
地势:
位于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m以上。
世界屋脊,雪域高原!!!
思考:
因为海拔高,山顶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那这些冰川积雪融水去哪了?
苏轼: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四、气候
说说两地(同位于30°N附近)气温有何差别?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拉萨年日照时数3005小时
成都年日照时数1239小时
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
1.海拔高,湿润空气难以爬升至此,降水较少;
2.空气稀薄,白天日照强烈,夜晚保温作用弱,降温快, 气温日较差大;
3.冬寒夏凉(复习知识点:夏季我国普遍高温,青藏地区除外!),气温年较差小。
分析总结
晒出来的“高原红”
活动:一场说走就走的雪域高原之旅
出发前我们需要准备些什么物品?
雪域高原之旅
想一想:在高寒的青藏地区旅游你会发现当地人们衣、食、住、行有何特点?

酥油茶
青稞酒
糌粑

牛羊肉和乳酪
这些高热量的食物从何而来?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在高原面上,气候条件差,土层薄,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只能发展畜牧业。

“高原之舟”——牦牛
高寒牧区:高寒、缺氧、低气压
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畜种特点:皮厚毛长、体矮粗壮、心肺强大

为抵御严寒和躲避烈日照射,牧区藏民一般住在方便拆卸搬运的牛羊毛毡搭建的帐篷里。
非牧区藏民一般住在用石块、土坯砌成的墙体厚实的碉房中。

分析:在青藏高原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劣势:
1.优势:光照充足(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
2.劣势:气温低,降水较少
高原面土层较薄
思考:哪里气温高?
海拔低的地方
哪里海拔低?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河谷农业区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土壤较肥沃,靠近河流便于灌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生长周期长。
因此作物单位产量高。
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甜菜、油菜
主要分布地区:青海的湟水谷地、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梳理归纳,了解青藏
海 拔 高
(世界屋脊)
空气稀薄
气候寒冷
光照强烈
以畜牧业为主
(高寒牧场)
河谷农业
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一条铁路的故事
我是一条铁路,名叫“青藏”,从青海省的西宁开始出发,历经1956千米,到达了西藏自治区的拉萨。
西宁
拉萨
在我“诞生”以前,青藏地区与祖国其他地区的联系十分不便。
从建国初期至今,几十年的风雨,铁路工人们挥洒青春和汗血,克服千里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终于将铁路架设在我国最后一个未通铁路的地区。
2006年7月1日,承载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我这条“天路”犹如吉祥哈达,载着雪域儿女驶向发展和幸福的远方。
并且,为了保护好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尽可能减少占用土地,很长的路程都“以桥代路”,这样,高原上迁徙的动物们也能继续在这片雪域高原生活繁衍……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