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14 07:3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都市高新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
文 科 综 合 地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选择题)第1至7页,第Ⅱ卷 (非选择题)第8至12页,共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高龄化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80岁及以上人口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高龄化率越来越高。某课题组研究我国人口高龄化状况,发现东、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演变速度及增长态势存在差异。图1示意2000—2050年我国东部和中部人口高龄化率统计值与预测值。据此完成1~2题。
1. 2010—2015年,东部与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地区老龄人口基数小 B.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更好
C.中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 D.中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高
2. 据图预测,中部地区平均寿命延长对其人口高龄化率影响最显著的时段是
A.2015—2020年 B.2020—2030年 C.2030—2040年 D.2040—2050年
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图2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和雨水流向,图3示意绿色街道景观。据此完成3~5题。
3.在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雨水的
A.蒸发量 B.储水量 C.径流量 D.下渗量
4.“绿色街道”的核心功能是
A.减缓地表径流量 B.提供观赏景观 C.保护生物多样性 D.调节局地小气候
5.“绿色街道”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
A.停车场附近 B.中心商务区 C.高级住宅区 D.街心公园内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图4示意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太白山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是
A.900米 B.1 300米 C.2 000米 D.2 200米
7.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是
A.700—900米 B.1 000—1 300米 C.1 800—2 200米 D.3 500—3 700米
8.太白山3 500—3 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A.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土壤热通量表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土壤的热交换量。热量传递方向为从温度较高处传向较低处。图5示意我国西北干旱区某绿洲及其紧邻的沙漠地区土壤上、下层间热通量日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地土壤热量变化
A.4:00沙漠表层土壤获得的热量最多
B.4:00—11:00沙漠表层土壤温度逐渐降低
C.6:00—19:00绿洲土壤热量从表层向深层传输
D.12:00沙漠和绿洲表层土壤温度差异最大
10.造成绿洲土壤与沙漠土壤热通量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热力性质 B.大气逆辐射 C.太阳辐射 D.地表植被
11.该日最可能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36.(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参果喜光热,不耐高温,光照不足会延迟成熟;根系发达,并能分泌酸性物质;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口感甜润、皮薄汁多,是国际公认的优质保健水果。云南石林县石漠化严重,这里的石漠化土地属于成土母质(岩石被风化后形成的疏松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原始物质),从没有长过庄稼。这样的石漠土质,却成为最适宜人参果生长的“沃土肥田”,出产的人参果品质好,并且经过三到五年的连续种植后,能够适合其他农作物的种植。为提高经济效益,当地人参果示范基地采用单枝吊蔓技术种植,即在大棚顶部拉上铁丝,将吊绳绑在铁丝上,另一端绑在植株基部,将植株绕在吊绳,如图6所示。图7示意人参果常规种植。
(1)分析石漠土质对提高人参果品质的有利影响。(6分)
与常规种植相比,说明当地人参果示范基地采用单枝吊蔓技术种植的原因。(6分)
分析人参果种植对改造当地石漠化土地的作用。(6分)
请对当地人参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37.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是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距今20~200万年前,形成初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由于周围山地强烈隆起和气候变化,使青海湖从外流湖变成了内流湖,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图8示意青海湖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断层陷落改变了区域的地貌和水文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青海湖形成的影响。(4分)
(2)青海湖成湖初期为淡水湖,对此做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周围山地隆起和气候变化后青海湖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4)仅考虑近年来青海湖所在区域气候变暖的趋势,推测未来青海湖面积的变化趋势。(6分)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地理作答43题;从2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10分)
2019年国庆节,为了防止每逢节假日人挤人的场景再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每日限流6万人次,同时也为未能及时购到票的海内外游客提供了“云旅游”的可能——全球首次“5G+4K+VR”大熊猫直播。直播内容主要为2019年新生大熊猫宝宝们的日常生活,通过多个镜头,从不同角度更丰富地展现大熊猫的生活。
与传统实地旅游相比,分析云旅游的主要优势。
文综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DDAC 6-10:BCDCA 11:B
二、综合题
36.本题满分24分。
(1)(满分6分)石漠化土地以沙石为主,透气性好(土质疏松,利于扎根生长);利于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有机质积累;石头风化物提供较多的矿物质,使果实富含微量元素;土地未经过种植,人为污染少(未受人为污染)。(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2)(满分6分)吊蔓种植通风透气,减少病虫害;减少阴阳面,糖分更多且分布更均匀,口感更好,品质优(果形匀称,着色均匀;光照均匀,果实光泽度好;增加光照也可以);由于人参果果皮薄,可以减少地表对果实表皮的破坏;增加生长空间,提高产量。(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3)(满分6分)发达的根系,固定成土母质,减缓水土流失(2分);根系分泌酸性物质,可加速石头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2分);增加土地中的微生物量,也能增加土壤有机质(2分)。
(4)(满分6分)引进和培育人参果优良品种(加快吊蔓等种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开发人参果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借助互联网,发展“农户+互联网”模式,扩大消费市场;结合人参果采摘等打造人参果旅游文化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从生产或生态保护、加工、营销(品牌建设)、知名度四方面答题,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37.本题满分22分。
(1)(满分4分)断层陷落,形成湖盆(2分);断层陷落,导致周围地区径流汇入湖盆形成湖泊(2分)。
(2)(满分6分)气候温和多雨,降水丰富(2分);入湖河流带来淡水补给,湖水补给大于蒸发(2分);湖水通过倒淌河流入黄河,入湖河流带来的盐分被带出(2分)。
(3)(满分6分)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2分);山地隆起,堵塞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2分);气候变干,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2分)。
(4)(满分6分)可能变大(2分,后面推测依据与前面一致才能得分),该区域气候变暖,导致青海湖周边高山地区冰雪融量增大(2分),入湖水量大于湖面蒸发,湖水位上升(2分),(只要答出入湖水量大于湖面蒸发量或湖水水位上升即可得分)面积增大。
可能变小(2分后面推测依据与前面一致才能得分),该区域气候变暖,导致青海湖流域蒸发增强(2分),超过了流域内的冰雪容量和降水量,入湖水量小于蒸发量,湖水位下降(2分),面积缩小。
可能保持稳定(不变)(2分后面推测依据与前面一致才能得分),该区域气候变暖,导致青海湖周边高山地区冰雪融量增大(2分),但同时也导致青海湖流域蒸发增强,使得入湖水量与湖面蒸发量基本相当,水位稳定(2分),湖泊面积稳定。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10分)
云旅游不受客流量影响,游客容纳量大(2分);可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服务,客源市场广(2分);可满足小孩以及老年人需求,受益人群广(2分);云旅游产生费用低(2分);观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画面精彩,形式灵活(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