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九 】:中考文学名著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题复习】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九 】:中考文学名著阅读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05-14 20: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九 中考文学名著阅读
一、考点分析
文学名著是对学生阅读状态的一种考察,考试目标主要为了解新课程标准建议课外阅读的名著以及其他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常见考点有:
1、 了解作家作品知识。
2\了解主要情节、典型事件、注意人物及性格。
1、 知识与作品相关的诗句,名烟、成语与歇后语等。
1、 能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
5、对一些内容或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近年来名著阅读越来越为命题者所青睐。常见的题型有:①识记辨别题:这类题的题型主要有填写作品、人物、故事或既填人物又填故事等几种。②理解该课题:这类题常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作品、人物、故事、战役、成语等。③感悟评析题:这类题一般是由人物评书、内容评析、人物思想评析等。④渗透迁移题:这类题目一般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迁移渗透。
总而言之,无论解答哪一类型的名著题,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关键是平常要在课外阅读名著方面多下功夫,注重日积月累并做好阅读笔记,才会为解答提供宝贵的素材。
二、例题解析
例1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请你选择其中一部,仿照示例,完成读书卡片。(示例中的人物、情节、评价不能照抄)
读书卡片
所选作品:《西游记》
主要人物:孙悟空
相关情节:三大白骨精
人物评价:机智勇敢,富有斗争精神
读书卡片
所选作品: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人物评价:
解析: 此题一读书卡片的形式考察名著,考察的内容包括多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只要认真地阅读名著,并能透过作品的文字标箱,从作品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答好此题就轻而易举了。答案示例:所选作品:《水浒传》;主要人物:鲁智深;相关情节:拳打镇关西、倒把垂杨柳、大闹野猪林;人物评价: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又谋、豁达明理。
例2 某校初三(6)班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便宜,贪恋女色。他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反:
解析:这道试题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 “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的课程目标。本题既是名著阅读题,又是一道典型的口语交际题。辩论时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答案示例: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 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纯朴憨厚的人。(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新题型透析
例3 班上准备开展题为“话说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阅读参考资料《感动中国2004颁奖词》(节选),按后面要求做好准备。(05年广东基础改革实验区试题)
感动中国2004年颁奖词(节选)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 请从你学过的文学名著中推荐一位令自己感动的英雄人物。
人物姓名: 作品名称:
(2)写一段简短的话,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令你感动的英雄人物。要求像“颁奖词”一样简洁流畅,既能概括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
解析:这道题将时事,、仿写的指示进行了综合,既考查了考生积累名著的程度,又考查了考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从积累名著来看,考生要从自己阅读过的名著中搜寻自己感动的人物和相应的作品,同时还要熟悉书的内容,即能概述其主要的实际,又能反映人物的性格,更需要语言的简洁流畅。答案:(1)参考示例:孙悟空西游记(2)参考示例:孙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总是师傅的好帮手:“三打白骨精”,他穷追猛打,决不手软;“三借芭蕉扇”,他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自增分明,嫉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传奇,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
四、备考策略
解题策略:
名著阅读考察的大多是《课程标准》中提名推荐的名著,主要考查学生是否阅读过这些名著。所以,设立的题目多为作者简况、书中人物、故事情节、阅读感受、启发歧视等。题型以填空题、简答题为主。解答名著阅读题,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做大。因为,一部名著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试题只能通过其中的一些方面或要点去检测大家课外阅读的情况,所以,题目的设问角度一般都比较小,一定要按照题目问的角度去回答,才不会答偏。如让谈最深的一点感受,你阅读后的感受再多,也只能抓住一点去谈,否则,就是“出力不讨好”。又如简要介绍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你可以从所选的名著中选择一个情节加以简洁,但既然是情节,就要有最基本的人物和事件。因此,要做好名著阅读题,必须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课标》上推荐的名著书目,对于其中的人物、情节要能够准确识记,对其内容、主旨要有所了解,再能谈谈自己的阅读题后即可。
五、真题演练:
1. (06河南省 改编)为了研究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赵明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小组。他们对城乡213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三则材料是调查结果。读后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14部推荐名著阅读情况:阅读人数居前五位的名著是《安徒生童话》《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水浒》和《格林童话》。
材料二 影响阅读名著的原因:
原 因 人 数 所占比例
A.找不到书 70 33%
B.没时间 105 49%
C.不喜欢 38 18%
材料三 除推荐名著外,还有很多作品深受同学们喜爱。阅读人数高居第一、二位的,分别是《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有相当数量的同学阅读了《呐喊》和《聊斋志异》。在外国作品中,《汤姆·索亚历险记》《简·爱》和《巴黎圣母院》是最受欢迎的三部。同学们说,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文化品位。成长,离不开文学名著的滋养。
⑴材料一中的五部名著,均有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请任选一个特点,从五部名著中找出一个例子,作具体分析。(4分)
答:
⑵仿照下面的例子,对材料二的图表作说明和分析(从B、C中任选一项)。(3分)
例:选A
说明:认为影响自己阅读名著的原因是“找不到书”的同学有7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3%。
分析:学生本人和家庭藏书不多,而学校和社会上的图书馆又未能提供方便的借阅条件。另外,书价过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说明:
分析:
⑶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没什么用”。小华请求你帮助他说服家长。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理有据。可适当运用材料三的内容。(3分)
答:
2、对汤姆,你最欣赏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讲理由。(50字左右。)
答:
3 有人看了《水浒传》后,出了一幅上联。请你结合《西游记》中的有关情节对出下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上联:疾恶如仇,鲁达拳打镇关西化
下联:
4.请参加名著阅读活动,看谁收获最大。
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三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1)“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
答:
(2)“精彩情节”大家看。(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
答:
(3)“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
答:
5.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字数和标点符号,但不能改变原意)
《西游记》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整合再创作的一部故事
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深受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欢迎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



6.名著阅读。(06徐州)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           》,作品的主人公是          
(2)从整部作品看,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7(07浙江)请将下面《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几个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只写序号)。[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①打虎最阳冈 ②大闹飞云浦 ③血溅鸳鸯楼 ④醉打蒋门神
8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据此可猜测这场戏与《水浒传》中 和 两位英雄有关。
9、 请用连线把《水浒传》中的人物与相关的事件连起来。
误入白虎堂 时迁
大闹飞云浦 林冲
火烧翠云楼 吴用
智赚玉麒麟 武松
10. 名著阅读题:
茅盾曾经对《水浒》中一些人物作过深刻的评价:“对于甲,我们 可怜其遭遇, 鄙薄其为人;对于乙,我们 寄以满腔的同情, 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
(1)根据你的理解,甲是_________ 乙是________(备选答案:宋江、林冲、李逵、杨志、时迁)
(2)下面各组词语中,填入划线处最恰当的是( )
A、 虽 但 即 又 B、 既 又 虽 却
C、 虽 却 既 又 D、 即 却 虽 又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