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管弦乐曲 彼得与狼 交响童话 课件(26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管弦乐曲 彼得与狼 交响童话 课件(26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4-15 07:3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木管组
铜管组
弦乐组
打击乐组
木管组
长笛
双簧管
大管
铜 管 组
圆号
小号
大号
长号
弦乐组
打击乐
定音鼓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Sergeyevich·Prokofiev, 1891-1953)苏联作曲家、钢琴家。普罗科菲耶夫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父亲是一个庄园管家,母亲会弹钢琴,他早年就显示出其音乐才华,三岁即随母亲学习钢琴。 五岁时,他就写出第一首钢琴小曲。六岁时,就创作了一首进行曲、一首圆舞曲和一首回旋曲。九岁时,他竟写出一部歌剧《巨人》。
作品简介
《彼得与狼》的作者是前苏联的普罗科菲耶夫,这首作品创作于1936年,从朗诵词到音乐都由他自己构思,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这是他创作晚期的作品。这个时期,他力求音乐语言大众化,创作上出现崭新的面貌。同年5月上演获得一致好评。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富有艺术魅力。当然,最可宝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整个乐曲生动活泼,犹如在面前展开一幅生动的画。国家一级指挥范焘说:“《彼得与狼》是音乐大师普罗科菲耶夫为了让孩子了解交响乐而创作的,自诞生起70多年来,深受世界各地小听众们的喜爱,是交响乐的入门级经典、启发小朋友们音乐兴趣的最佳选择。”
故事情节
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角色性格和特点
长笛的高音区以它善于演奏快速华彩的音乐表现小鸟清脆婉转的鸣叫
由双簧管的扁哨发出的嗄嗄声可使人联想到鸭子的扁嘴巴,同时在节奏上和音调上也形象地刻画了鸭子的蹒跚步伐
用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奏法描写小猫在捕捉猎物和行动时的那种机警的神态
用大管所特有的浑厚又低粗的声音描写老爷爷的龙钟神态,以及在节奏音调上又着意刻画了老人喋喋不休地规劝孙儿和自言自语的形象
用三支圆号奏出浓重的和声效果,造成阴林可怕的狼嚎声,描写狼的出现和行动
用小提琴拉奏优美的旋律表现活泼、开朗、机智的少年彼得的形象
猎人的枪声是用定音鼓和大鼓的音响来代替的。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长笛与小提琴旋律的交替演奏,表达了小鸟与彼得同时出现在画面中,故事中,彼得与小鸟是一对好朋友。
在音乐作品中,这种以“固定乐器或固定乐段来表达某种音乐形象”的手法称为标题性音乐。人们能通过听辩乐器和乐段的不同来判断作品中角色的变化。
?

演——演——演
要求
根据播放的人物音乐主题及旋律的特点,通过动作(一个动作或多个动作)、表情等将人物性格、特征大胆地表现出来。
参与方式
1.每位组员随着主题音乐即兴表演。
2.组长组织组员挑选最佳的演员。
活动目的
1.人人参与,组内选拔,扩大参与面,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
2.鼓励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方式表现音乐主题及人物的特征。这是一个再熟悉的过程,也是为第三教学板块“表演”作铺垫。
一天清晨,彼得打开大门,蹦蹦跳跳地走进屋前的大牧场,好朋友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欢叫。由于彼得忘了关门,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看到彼得未关门高兴极了,想乘机进到牧场中的池塘里游个痛快。小鸟看见了鸭子,就飞到它旁边的草地上,鄙夷鸭子是不会飞的鸟。鸭子不甘示弱,讽刺小鸟不会游水,于是它们俩吵得不可开交,惹得说不过小鸟的鸭子嘎嘎地乱叫。
忽然,从草地里敏捷轻巧地窜出一只猫,想乘机抓住正在吵嘴的小鸟,于是偷偷地溜到小鸟身旁。彼得大声告诉小鸟:“当心!”小鸟急忙飞上树梢。鸭子也很生气,对猫发着脾气,仍然呆在池塘里。猫围着树不停地打转,正在动着坏脑筋,这时老爷爷来了。他对彼得自作主张来到牧草地很生气,要是大灰狼突然从树林里钻出来怎么办?可彼得却毫不在意,因为他不怕大灰狼,气得老爷爷将他反锁在房间里。
果然不一会儿,从树林里钻出一只大灰狼,猫一眼看到赶快跳到一枝树桠上。鸭子吓得嘎嘎地叫,从池塘爬出拼命地逃啊逃。不过,它跑得再快,又怎能比上大灰狼呢?终于被抓住,并且被一口吞了下去。大灰狼继续在周围打转,用贪婪的眼睛盯着居高临下不怕它的小鸟和欺软怕硬正在吓得发抖的猫。
反锁在房间里的彼得看见了这一切,但他一点儿也不害怕。在屋里找到了一根结实的绳子,爬到了高高的石墙上。因为,在狼打转的那棵树上有一根树枝正好伸到石墙上。彼得抓住树枝,轻巧地移到树上,轻声告诉小鸟在狼的头上打转。小鸟机智而勇敢地在狼头上飞来飞去,把狼气得乱蹦乱跳地狂扑,可它拿聪明的小鸟没办法。彼得乘机做好了绳套,小心翼翼地放到树下,一下子就把狼尾巴给套住了。大灰狼发疯般地挣扎,可是越挣扎绳子就越套得紧。这时,几个猎人循着狼的足迹从树林里一边追出一边开着枪。在树上彼得赶忙告之:“不要开枪了,小鸟和我已经逮住了狼,帮忙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
一支凯旋的队伍多神气!彼得走在前面,后面是押送大灰狼的猎人,老爷爷和猫走在最后,小鸟在大伙头上旋舞。它快活地叫着:“快来看我们逮住什么了!”
如果仔细听,还能听到鸭子在大灰狼肚子里发出的嘎嘎声,因为狼吞得太急,鸭子还活在大灰狼的肚子里呢
朗诵词
引导分析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的音乐,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分成三大段。开头一段,即在大灰狼出现的时候。爷爷出场则是用大管的叙述来表示的。在这一段音乐中还出现一个次要的矛盾冲突,那就是猫企图趁小鸟同鸭子吵嘴的机会而捉住它,可是诡计却给彼得识破了。乐曲的当中一段(相当于“发展部”)最为紧张。它从恶狼出现开始。猫的旋律一露头便突然被打断,然后变成一个快速的乐句,直到高音区——这形象地说明猫一溜烟就爬上了树梢。鸭子的主题也有变化。它的速度加快,显得急躁不安,而且移到高音区形成奔跑的音型;当鸭子被狼一口吞下后,在一片寂静中传出大提琴的一个泛音乐句,这是鸭子在狼肚子里哀鸣的模仿。此外,彼得在小鸟的帮助下逮住狼的描写,例如表示彼得从树上放下套结的弦乐音型等,也同样具体而形象。在这一段中还出现两个新的主题——狼和猎人,前者是3个法国号,后者是愉快的进行曲,它不时还为代表猎人的枪击的定音鼓声所打断。大灰狼给逮住后,便是乐曲最后一段的开始。从进行曲的雄壮乐声中首先可以听到彼得的主题,现在它改由法国号奏出,原来轻快安逸的曲调变成了一个富丽堂皇的进行曲,充满愉快和胜利的气氛。
课堂小结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在音乐会上的演奏,具有“剧场”效果,它的音乐单纯质朴,工笔纤巧,像《爱丽丝漫游记》一样,不但深受广大小听众的热烈欢迎,而且对 成年人也同样具有吸引力。今天,我们通过分析不同乐器的音响效果,了解了它们各自独特的音色,以及它们所表现出的各种不同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在今后的生活 中,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在优秀的影视作品中,音乐经常暗示或预示着故事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