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光 章末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光 章末复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14 19:1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光章末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用到平面镜的是(  )
A.?潜望镜???????????????????????????B.?汽车观后镜???????????????????????????C.?太阳灶???????????????????????????D.?照相机镜头
2.下列有关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都是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的
B.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
D.薄透镜就是凹透镜
3.在光现象中,主要是由于折射形成的是(

A.水中倒影
B.林中晨曦
C.筷子断折
D.地上影子
4、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与水平面成30°角,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则(

A.入射角为30°
B.入射角为60°
C.反射角为40°
D.反射角为45°
5.某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应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
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10cmg到16cm之间
6.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7.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某次拍摄前摄影师已经“调好焦”,使被摄者在胶片上形成了清晰的像。如果在拍摄前被摄者和摄影者的距离变远了,为了使他在胶片上仍然成清晰的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应(  )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8.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9.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远视眼镜是利用了凸面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相机镜头2倍焦距以内的地方
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10、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11、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使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使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使烛焰位于b点时,成缩小的实像
D.使烛焰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12.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13、在明亮处,眼睛均正常的甲、乙两名同学,甲通过平面镜恰好看到了乙的眼睛,则乙从这一平面镜中(

A.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甲的眼睛
C.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D.无法确定,与所处的位置无关
14、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1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cm
B.当u=3.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C.当u=1cm时倒立放大的虚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cm处移动到8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二、填空题
16.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刚到国际海水浴场游泳,刚到海边他们看到悬持着彩带的巨大气球漂浮在海面上空.当他们戴着潜水镜(平面玻璃制作)潜入水中时,从水中仍能看到这个“气球”,此时看到的气球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像,在水中看到的“气球”的高度比在海边看到的气球高度要
17、如图所示,是某学生所画的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的光路现象,但他忘了标明光线方向及界面和法线。请判断该学生所画光路中,入射光线是
,折射光线是
,反射角是
,此实验中光是从
射向

18.
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
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如图所示),其作用是利用光的
定律将光线尽量集中地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

某水池中水深为1.5m,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
m.
20.
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10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清晰的像。
三、作图题
21、请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的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22.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答题卡的图中根据反射光线a、b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四、实验与探究
23、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好一些,该实验最好选择在 
 (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
(3)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 
 。
(4)将蜡烛B拿走,然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实”或“虚”)像。
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发光体S(箭头形状的发光二极管,长为2?cm)、凸透镜T、光屏P安装在光具座上进行试验,如图所示。
固定凸透镜T,将发光体S放在离凸透镜4?cm(物距u)处,移动光屏P,如果找不到像,则记录光屏上光斑的特征;如果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记下像的特征,测出光屏P到透镜T的距离(像距?)和像的长度。然后,将物距依次增加2?cm,重复上面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凸透镜T的焦距为________cm。
(2)物距u在_______范围时,在光屏上总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物距从开始再到逐渐增大时,则像的大小____,像距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先变小后变大”“先变大后变小”)
(4)当物距等于7?cm时,物体在光屏上_____成像(填“一定会”“一定不会”“可能会”)。分析表中成倒立实像的实验数据,当物像间距(u+v)最小时,成在光屏上的像的长度_____发光体的长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请你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再找出一条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师大版第二章光章末复习
一、选择题
1-5、AACBB
6-10、DACDA
11-15、DCABB
二、填空题
16、折射


17、GO
DO
∠AOB
空气
玻璃
18、漫反射
反射
光滑
19、反射
5
20、下
放大
三、作图题

四、实验与探究
23、(1)较暗
(2)像的位置
(3)等大
(4)不能

24、(1)8
(2)8-16cm
(3)变小
变小
(4)一定不会
等于
(5)物距越大,物体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