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重点知识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重点知识测试卷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5 16:4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一、选择题
1.老革命家吴玉章在日记中写道:“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使他感到“兴奋和鼓舞”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C.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1918年列宁选派工人征粮队到农村征粮,要求选派征粮队员必须谨慎,每个工厂每25人推派1人,要“保证每个候选人忠诚老实,能遵守革命纪律……不让那些总想浑水摸鱼的流氓和骗子混进征粮队”。这说明列宁(  )
A.认识到征收粮食税的重要性 B.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
C.意在防止征粮危害工农联盟 D.认为征粮能有效巩固新生政权
3.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而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反映了当时苏联(  )
A.抵制欧美国家农产品倾销 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 D.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
4.右图是德国皇帝和奥匈帝国皇帝对1914年某个突发事件的看法。
这个突发事件指的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萨拉热窝事件
D.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5.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这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美苏争霸进入紧张阶段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
6.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对此理解正确是(  )
A.战后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 B.战争引起社会革命。
C.一战后的国际关系矛盾尖锐 D.战争加剧国际动荡
7.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划时代事件。它最伟大的历史意义在于(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对世界的统治
C.诞生了布尔什维主义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8.杨会军在《一口气读完世界史》中提到:“厌恶战争的工人和士兵,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迫使沙皇退位,宣告了共和国的成立。”这场“起义”(  )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C.标志着俄国退出了一战 D.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9.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其表现有(  )
A.诞生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B.国际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C.使得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为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奠定基础
10.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曾说道:“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当时的“共同敌人”是(  )
A.德意日法西斯 B.美国所指的“邪恶国家”
C.不结盟国家 D.德奥同盟国集团
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尝试。列宁一度认为,旧的俄罗斯经济,可以直接过渡到按共产主义原则进行国家生产和分配。但实践使列宁认识到这是行不通的,于是列宁领导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这种新政策(  )
A.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战胜危机 B.利用市场规律恢复和发展经济
C.以实现国家工业化为主要特点 D.完成了农业向集体化的转变
12.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根据自己在十月革命的亲身经历,撰写了《震撼世界的十天》。他在书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单纯而又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下列的措施最符合当时人民愿望的(  )
A.《和平法令》 B.布尔什维克颁布《四月提纲》
C.《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布尔什维克颁布《土地法令》
13.1939年8月,苏德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更是宣布:“对于同它保持外交关系的各国将奉行中立政策。”苏联的这一外交政策(  )
A.体现了构建集体安全的原则 B.导致了苏联与英法互不信任
C.推动了法西斯国家走向结盟 D.解除了法西斯德国的后顾之忧
14.“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华夫脱运动 D.日本倒幕运动
15.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夺取了西班牙在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这场战争(  )
A.标志着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正式提出 B.是帝国主义时期第一次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C.标志着美国正式成为世界霸主 D.标志着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16.“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成为奋斗的口号,它的领导者被人民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这一历史事件是(  )
A.越南抗法斗争 B.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
C.克里姆建立共和国 D.智利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17.一战前,在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中,德国的军队人数增加最快。其原因是(  )
A.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B.其他国家实力减弱,难以维持军费开支
C.德国发动战争的要求最为迫切 D.英法等国支持德国对外扩张
18.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其表现有(  )
A.诞生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B.国际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C.使得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为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奠定基础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为制裁德国 B.消除了欧美列强的矛盾
C.由少数大国操纵 D.都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
20.罗斯福总统认识到,如再不采取主动就会失之过晚,苏军不仅能出现在柏林和布达佩斯,而且能出现在巴黎和米兰。为了尽快打败德国,并与苏联争夺欧洲,美英当局决定立即履行在德黑兰会议的承诺。为此,他们(  )
A.发表《大西洋宪章》 B.组建反法西斯联盟
C.组织西西里岛登陆 D.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从领导力量上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它集中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的历史时期和总趋势。
第二种类型是由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是大量的、普遍的,但最有代表性的是土耳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第三种类型是由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相较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更为激进,其领导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较大,此种类型在拉美较为普遍。
第四种类型是爱国封建贵族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这些封建王公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引领本国人民向近代化国家发展,或领导本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斗争。
第五种类型是爱国部落酋长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出现这种类型的条件在于三个相互联系的因素:经济发展特别落后、没有新的阶级和面临着帝国主义的侵略。
(1)结合材料信息判断,举出两个第一种类型的国家,并说明理由。
(2)第二种类型除了土耳其,在亚非各指出一个此类民族民主革命的国家。
(3)第四种和第五种类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请结合材料信息说明原因。
22.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世界格局和艺术等多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交通革新是开启与构建近代交往体系的重要力量,作为交往先导的交通,它运载的、交流的不仅只是货物、人口,还有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交流。不同地区之间往来交往的发展,使得原本封闭的、落后的地区也接触到了先进的文明,面对先进文明,隔绝的地区无法再使自己孤立起来……这就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这种扩展和深入,直接影响了全球历史格局的演进。
——摘编自【英】约翰·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革命的表现,试从生产组织形式和科技进步的角度,分析世界一体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洲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物理、化学、艺术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光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下,艺术家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当中……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进行着艺术实践、实践发现,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呈现,他们便依据不同的光线变化忠实地在画布上创造出符合物体真实的色彩变化。
——据李建群,邵亦杨《外国美术史》整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对“光与色”的对比观察中,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试从绘画风格演变的角度,指出19世纪的这两大流派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②对光的认识不同时期有所不同,试以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研究成果为例,简述其有关光学的科学成就。
材料三 不能说天下大势不存在,或者不可预测。波兰银行家布洛赫在1898年出版了一套厚达六册的《未来战争的技术、经济和政治诸种方面》。在这部预言性的著作中,他预测到战壕战争的军事僵局将导致长久冲突,而这种冲突必须付出的经济和人力代价,将使交战国陷入耗竭或社会革命。这本书迅速被翻译成无数种语言,但是对军事计划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使欧洲陷入大战的,是当时的国际形势。随着全球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日益尖锐的竞争加强,这种国际游戏所下的赌注也与以前大不相同。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列举大战导致“交战国社会革命”的具体表现,概括大战呈现“长久冲突”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1——15:DCCCD CDADA BADBB BCDCD
21.(1)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印尼:在印尼共产党领导下,印尼人民掀起了反荷民族大起义。
(2)亚洲: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非洲: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3)非洲大部分地区经济落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22.(1)表现:轮船、火车的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世界铁路线长度增加。
原因:垄断组织致力于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和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使得人们的空间距离缩小,联系大为便利。
(2)选择①:浪漫主义绘画;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印象主义绘画;塞尚;《日出·印象》;凡·高;《向日葵》或《星月夜》。
选择②:牛顿:折射望远镜;证明日光由七色光组成;《关于光与色的新理论》;光的本质是微粒。
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假说;解释了光电效应;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3)表现:奥匈帝国出现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帝国的解体;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特征:大炮、战(地)壕和士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