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黄河颂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 黄河颂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4 11:3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下黄河颂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默契(qiè)?戎机(róng) 景致(jǐng)?喧闹(xuān)?????
B.?滋长(zī)??朔气(shuò)险峻(jùn)? 祈祷(qǐ)
C.?狂澜(1án)?炽痛(chì)燕山(yān)??逼狭(xiá)?????
D.?字帖(tiè)?可汗(hán)曲折(qǔ)??污秽(huì)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B.?生命在每一个早晨抖落尘埃,婉如一只小蝌蚪游向大海。
C.?这庄严肃穆的无名墓冢能剧烈地震憾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D.?看到宣传栏中的遗失启示,张勇才知道王宇的手机丢了。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5.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黄河颂》的写作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表达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不挠的意志。
B.?《老山界》写作的背景是普法战争时期,通过主人公韩麦尔先生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阿尔萨斯人失去国土的悲愤、沉痛的心情。
C.?李大钊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作品《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体现了他高尚情怀和伟大精神。
D.?《土地的誓言》的作者端木蕻良是我国现代作家,全文表达了一种对沦陷的家乡土地的沉痛思念。
6.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②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③沙滩下,也突然明亮起来。④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⑤这是一轮灿烂的满月。
A.?④①③②⑤???B.?⑤④①③②?C.?⑤③②④①?D.?⑤①③②④
7.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我们吟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怎能不激起心中的豪迈之情?将自己火红的青春投人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呢?
C.?麻城的杜鹃花海,织就了大地斑斓的锦嶂,黄梅的戏曲,婉转了世间动人的情感,武穴的酥糖,甜蜜了心头美丽的梦想。
D.?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8.下面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一片莽莽苍苍、高耸入云的峰峦,就像一条巨大的苍龙,腾空飞舞!??????????
B.?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的乐曲,幽怨急缓。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D.?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9.《黄河大合唱》,1939年作于抗日根据地________,________作词________谱曲,该歌词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________。
10.好多的歌曲,在哼唱中都会让我们想起一个时代,想起一些故事,想起一些人。它就像是一个记事本,记录着一些曾经,让我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品读下列几段歌词,写一段话,说说你的感悟。(80字左右)
①我漫步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祖先的历史像黄河万古奔流。(《我们是黄河泰山》)
②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我的中国心》)
③虽不曾听见黄河壮,澎湃汹涌在梦里。(《龙的传人》)
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黄河》)
这些歌曲让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早。《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二、阅读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澳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侯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一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口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 ④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友祥地(创建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泥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5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根的窑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妥、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本文第①段说明了黄河的哪些特点?
(2)对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的原因,概括全面的一项是( ???)
A.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
B.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
C.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人类生存。
D.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
(3)读了本文后,你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理解的?
(4)本文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5)本文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中的“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请分别说明。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走”
???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 要将只手撑天空
???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 古今多少奇丈夫
???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 我父亲诞生于189 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文段表现了邓稼先不畏艰险,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执着、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依据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种精神)?试具体阐述。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要求,赏析词句。
①“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②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赏析加下划线词的妙处)
(4)文段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的“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5)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 逝世,请仿 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铭。
例句: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三、写作题(共1题;共5分)
14.【写法借鉴】这首诗大量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如“颂黄河”部分,诗人先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借以赞颂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接着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最后,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把对黄河的赞颂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片段仿写】请你以长江为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它的赞颂之情。(100字左右)
答案部分
一、积累与运用
1. C
2. A
3. C
4. D
5. B
6. B
7. D
8. C
9. 延安;光未然;冼星海;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10.示例:让我想到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分量和中华儿女对黄河的热爱想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中华丈化就是从黄河这儿发源。从石器时代起中华民族的先民就在黄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此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他们在黄河形成的冲积平原上,不断提高适应白然的能力,发展农业文明,使黄河流域逐渐成为占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这些久远的民族历史,都在我们的神话传说、歌谣等传统文化当中,留下了生动的记录
11. ①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的本来面目。;②治理黄河,让母亲河为人民造福。;③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意近即可)
二、阅读
12. (1)①黄河流程漫长;②黄河流域广大;③黄河气势雄伟
(2)C
(3)因为华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
(4)黄河孕育户扣华民族的占代文化,是占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5)不能。“相传”表明只是一个传说,并不是确切的,用“相传”语言更准确。“之一”表明占代文明的发祥地不止这一处,用“之”表述更严密。
13. (1)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描绘出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显示邓稼先工作的艰辛,突出邓稼先的献身精神;②环境描写的句子“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突出环境的恶劣,烘托人物形象;③当核试验出现意外,面临危险的紧急关头,邓稼先简单的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怕牺牲、身先士卒、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2)表现了邓稼先所从事工作的重要,其身上责任重大。(意对即可)
(3)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指出邓稼先从事这项伟大的工程所具备的杰出的科学品质,突出了邓稼先的杰出才能和大将风度,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意对即可) ②“撑”字很有气势,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中国男儿顶天立地的光辉形象。(意对即可)
(4)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了“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侧面展现邓稼先的远大志向,赤诚热烈的爱国之情和为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精神。(意对即可)
(5)(示例一)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示例二)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符合题意即可)
三、写作题
14.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