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五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期末联考试题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五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期末联考试题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22 20: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龙文中学、程溪中学、芗城中学、
三校联考期末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本卷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 )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2、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皇帝和大臣日益走向对立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3、“租借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睡声。”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 ( )
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 B.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
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4、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天朝田亩制度》
5、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 )
A.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
C.统一是台湾全体民众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6、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途径。” 上述材料 ( )
A.肯定了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7、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诗人贺拉斯为此写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又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的含义是 ( )
A.希腊又用武力征服了罗马
B.希腊的民主政治影响了罗马
C.希腊的建筑风格影响了罗马
D.希腊的法律为罗马法律的完善提供了蓝本
8、有人说,某一政府就像一个靠各地方“施舍”过活的“乞丐”,是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这个“怪物”是指 ( )
A.中国晚清政府 B.美国邦联政府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 D.德国联邦政府
9、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路·顾格曼的信中写道:“工人阶级反对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由于巴黎人的斗争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不管这件事情的直接结果怎样,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起点毕竟是已经取得了。”这里的“新阶段”是指( )
A.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B.无产阶级合法斗争阶段
C.无产阶级暴力斗争阶段 D.无产阶级夺权并建立政权阶段
1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此人所讽喻的现状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
A.美、欧、俄、中、日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呈现多极化格局
C.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尚处于发展过程中
D.众多巨人出现,标志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11、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 )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2、我国古代北方地区曾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这生活化的俗语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农民安逸的生活 B.农业的重要地位
C.商品经济的落后 D.小农经济的特征
13、列强1937年、l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l937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1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4.4%,占工人比例为7.3%;l942年占工厂总数比例为58%,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为78%,占工人比例为49%。上述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资本家实施“实业救国”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民族企业内迁和实行战时体制
D.美英等国全力支援中国抗战战争
14、下列为湖北省天门县农民彭立诚家1974、1980、1985年贴出的三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押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押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1985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这三幅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农民的辛勤劳动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实施
15、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图中的“C”曲线代表的国家是 ( )
16、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17、“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这则材料主要反映 ( )
A.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B.重工业的出现取决于新能源的应用
C.新能源的应用改变了工业结构 D.新能源的应用直接导致了经济垄断
18、2010年7月5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作出终裁决定,罕见地否决了商务部有关对中国产钢丝层板(又称金属丝网托盘)征收反倾销反补贴重税的决定。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当今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仍很严重,下列哪些措施不利于自由贸易 ( )
A.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主义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资本主义贸易政策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
D.世贸组织的成立
19、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 )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20、以非正式首脑会议为最高活动形式、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
( )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东南亚国家联盟
21、主张“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
A.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孟子
22、《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千红一窟”、有酒名“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创作风格为: (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爱国主义 D.现代主义
23、“这一拜,保国安邦志慷慨,建国立业展雄才;这一拜,忠肝义胆,患难相随誓不分开;这一拜,生死不改,天地日月壮我情怀。”歌曲中体现的忠义思想,主要来自儒家思想中的 ( )
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
C.宋明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
24、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 ( )
A.全面吸收西方文化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形成尊重自然和宽容的心态 D.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
25、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毛泽东思想 走自己的路 市场经济 邓小平理论
B.建设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初级阶段 科学发展
C.主要矛盾 改革开放 计划经济 一国两制
D.经济建设 国企改革 市场经济 基层民主
26、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称赞中国文化充满“纯人文的美德、忠诚、牺牲精神和对人类理想经久不衰的眷恋”,“中国精神”的“理性光辉”将有助于欧洲人驱散中世纪教权的阴霾。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伏尔泰所说的“理性光辉”的是 ( )
A.《尚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B.《左传·昭公十八年》: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
C.《荀子·天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D.《墨子·耕柱》:“鬼神之明智于圣人也,犹聪耳明目之于聋瞽(盲人)也。”
27、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 D.否定教皇地位
28、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上述引文主要指出了 ( )
A.启蒙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B.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
C.绘画艺术的局限性
D.现代主义文学盛行的时代背景
29、电视连续剧《天仙配》有这样的情节:唐朝张百胜得道升天,而后他的年龄基本上是恒定的,七仙女亦然,永葆青春。假如此情境成立,其科学依据最有可能的是:( )
A.相对论 B.进化论 C.量子论 D.转基因理论
30、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常用方法,被称为学习历史的金钥匙。某班同学对中国的“百家争鸣”和欧洲的文艺复兴进行了探究比较,他们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都发生在社会大转型时期 B.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倾向
C.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代表了相同的生产力水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31、(20分)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用史实说明“克服专制王权”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的。(6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近代企业呈现出沿着纺织、缫丝、面粉为中心的民间轻工业,军需工业、船舶修造、机械工业等政府主导的重工业两个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在上海和东北等地设立的外国企业,在向中国引进技术方面来说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和具有特殊的意义。
——朱荫贵《日本学术界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两个新动向》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及成因。(6分)
材料三 斯大林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
(3)斯大林时期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形成了有别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体制的特点,并简析这一体制对经济的影响。(4分)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
——钱乘旦《不平衡的发展:20世纪的历史与现代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补”的(4分)
3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 ——《西方政治制度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美国宪法“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4分)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应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这反映了美国经济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富兰克林 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9分)
材料三 法里德,扎卡里亚是CNN著名主持人,被称为解读世界的“传译员”。他在《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交,……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是怎样主导“全球经济”的?(7分)
“程溪中学、芗城中学、龙文中学”三地三校高三年第一次联考
参 考 答 案
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C A A B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D B A C B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C D A D D B A D
非选择题
(2)态度变化: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介入)。(3分)
变迁: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凯恩斯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 (3分)
措施:直接救济;以工代赈(或兴办公共工程);制定有关法律,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每点1分,共3分,如只答出,《联邦紧急救济法》、《社会保险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法律的,可给1分)
①金融方面,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②国际贸易方面,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③科技方面,美国依靠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领先地位,加强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第①②各2分,第③点3分,共7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