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五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期末联考试题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五校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期末联考试题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2 20:1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1-2012学年龙文中学、澄溪中学、芗城中学、漳州八中、漳州二中
五校联考期末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1、 默写常见的名言名句 (6分)
(1) ,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2)又闻子规啼夜月, 。(李白《蜀道难》)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韩愈《师说》)
(4)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5)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
(6) ,靡有朝矣。(《诗经 氓》)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完成下列各题。
胡孝子传
(清)刘大櫆
孝子胡其爱者,桐城人也。生不识诗书,时时为人力佣,而以其佣之直奉母。母中岁遘罢癃之疾,长卧床褥,而孝子常左右之无违。自卧起以至饮食、溲便,皆孝子躬自扶抱,一身而百役,靡不为也。
孝子家无升斗之储,每晨起,为母盥沐、烹饪、进朝馔,乃敢出佣。其佣地稍远,不及炊,侧出勺米付邻媪,而叩首以祈其代爨。媪辞叩,则行数里外,遥致其拜焉。至夜必归,归则取母中裙秽污自浣涤之。孝子衣履皆敝垢,而时致鲜肥供母。其在与佣者之家,通肉食即不食,而请归以遗其母。同列见其然,而分以饷之,辄不受。平生无所取于人,有与之者必报。母又喜出观游,村邻有伶优之剧,孝子每负母以趋,为藉草安坐,候至夜分人散,乃复负而还。时其和霁,母欲往宗亲里党之家,亦如之。孝子以生业之微,遂不娶,惟单独一人,竭力以养终其身。
母陈氏,以雍正八年病,至乾隆二十七年乃以天年终。盖前后三十余年,而孝子奉之如一日也。母既没,负土成坟,即坟旁,挂片席而居。凄伤成疾,逾年癸未,孝子胡其爱卒。
赞曰:今之士大夫,游宦数千里外,父母没于家,而不知其时日;岂意乡里佣雇之间,怀笃行深爱之德,有不忍一夕离其亲宿于外如胡君者哉!胡君字汝彩,父曰志贤。
又同里有潘元生者入自外而其家方火其母闭在火中元生奋身入火取其母以出头面皆灼烂。此亦人之至隔膜,无足异;然愚夫或怯懦不进,则抱终身之痛无及矣。勇如元生,盖亦有足多者,余故为附著之。
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而孝子常左右之无违 违:违背
B、孝子以生业之微 微:地位低下
C、此亦人之至隔膜,无足异 异:怪异
D、母既没,负土成坟 坟:坟墓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又同里有潘元生者|入自外而其|家方火其母闭在火中|元生奋身入火|取其母以出|头面皆灼烂。
B、又同里|有潘元生者入自外|而其家方火|其母闭在火中|元生奋身入火取其母以出|头面皆灼烂。
C、又同里有潘元生者|入自外|而其家方火|其母闭在火中|元生奋身入火|取其母以出|头面皆灼烂。
D、又同里有潘元生者|入自外而其家方火|其母闭在火中|元生奋身入火|取其母以出|头面皆灼烂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孝子不识字,以做雇工奉养老母,母病之后,起卧吃喝拉撒,孝子亲自服侍。即使去远地做工,晚上一定回家,将老母的脏衣服洗干净。
B、孝子做工地点比较远,来不及做饭,他就请邻居帮忙;自己穿戴破旧,却常常买鱼肉给母亲吃;在主人家做工,如有肉吃,也必定带回家给母亲吃。
C、作者写孝子胡其爱之事,不仅仅是对他“笃行深爱”的品德的赞扬,更是对当时社会不良风气的批判,尤其是对士大夫远离父母,不尽孝道,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批判。
D、文中最后一段有关潘元生的故事,是从正面对胡孝子故事所做的补充与烘托。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说,这一段为多余之笔,与前文的主题并不相符。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同列见其然,而分以饷之,辄不受。
(2)、岂意乡里佣雇之间,怀笃行深爱之德,有不忍一夕离其亲宿于外如胡君者哉!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 万 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孔明随鲁肃来见周瑜,周瑜、孔明心中早有主意,却又装作不知,故意互相激怒对方。鲁肃大惑不解,夹在中间,互相说解。孔明故意念了曹植的《铜雀台赋》,曲解其意,说曹操乃是为了二乔而来,激起周瑜大怒,请求孔明相助,共破曹操。
B.聂赫留朵夫看出卡秋莎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玛丝洛娃。他惊奇于玛丝洛娃非但不觉得自己妓女的身份可耻,甚至好像感到满意,几乎为此自豪。
C.奇人左慈,深谙奇门遁甲之术。曹操见之,左慈怒斥曹操的奸行。曹操大怒,拘禁左慈。左慈使用遁甲之术,戏弄曹操。曹操杀之,虽死又生,演武厅幻化出无数“左慈”,提头来打曹操。曹操惊倒于地,头脑疼痛不已,只好请华佗来医治。
D.玛丝洛娃与政治犯队伍的相处,内心渐渐起了变化,这种变化也在外貌上表现出来。她消瘦、晒黑,仿佛苍老了似的。聂赫留朵夫对她的变化感到惊讶,开始有点厌恶这么不修边幅的玛丝洛娃。
E.得到西蒙松要与玛丝洛娃结婚,聂赫留朵夫解脱了自愿承担的责任。而这种责任,在他意志脆弱时,总是使他感到沉重而古怪。可是现在,他的心情非但有些不愉快,甚至感到痛苦。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请简述“司马懿诈病赚曹爽”的故事。
(2)请简述涅赫柳多夫的“复活”。
答第( )题:________ 。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君子有高尚的道德,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小人考虑到是家庭的小事。
B. 在孔子的心中,君子是应该讲道德的,君子应该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仁德。
C. 孔子认为君子在任何的时候都不能违背仁德,不论是在最紧迫的时候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D. 子贡认为君子也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君子的错误如日食月食,虽然少,但人们看得见;他改正了错误,人们都仰望他。
(2)根据上面选段内容,简析“君子”应该具有的人格。(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必考题: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高考资源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吹牛的资本
郑连根
中国传统的道德是推崇谦逊、反对骄傲的,附带着,也就反感吹牛。可是,无论翻看史书,还是观察身边现象,爱吹牛的人还是很多。而且,不少大名鼎鼎的人也爱吹牛。若不信,我可举例说明。
司马迁,中国一流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道德文章堪称后人典范,可他吹牛的口气也不小。他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岂敢让焉?”意思是说,五百年而圣人出,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到今天,孔子死了又五百年了,面对着“继承”圣人事业的重任,我司马迁怎么敢让给别人呢?看看,直接拿自己与周公、孔子之类的圣人相比,这哪里有一点谦虚的影子?当然,司马迁说到做到,他写出了《史记》。这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足以让他跻身文化巨人的行列,所以,后人会把司马迁的吹牛说成是当仁不让!
大名鼎鼎的苏轼也爱吹牛,他说:“我本不擅书,知书莫若我。”意思是说:我老苏本来不擅长书法(或许这与他的诗、词、文相比),可是,若论对书法的理解没人能超过我。这话以自谦之辞道出自负之心,自得自信之情溢于言表。他还说,我老苏写书法,不能把纸全部写满,要留下足够长的空白,以便让五百年内的后人在上面写下赞美我的话。谁能说这话不带有吹牛的色彩?可是,苏轼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十项全能”(柏杨语),他的诗、词、文、书法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后人对他的赞美岂止“五百年”?
相似的情形还发生在欧阳修的身上,他写了一首吟咏庐山的诗,便说当时的人谁也写不出来,只有唐朝的李白能行;又写了一首《名妃曲》,就说这首诗的后篇连李白也写不出来,只有杜甫能行,至于这首诗的前篇,就连杜甫也写不出来,只有我欧阳修才成。这样的话,如果出自常人之口,他非被众人的唾沫淹死不可。可是,说这话的是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顶尖的散文大师,他吹牛有资本,别人也不好反驳,只好说他这是真性情。
而且,吹牛这事还有传染性,前人吹牛的思路、语气、方法,常常被后人模仿,借以说明我就是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就借鉴了欧阳修吹牛的思路,他画了一幅《青城山景》,效仿欧阳修的方式自赞,说自己的这幅画“宋人有其雄奇而无其温润,元人有其气韵而无其博大,明清以来毋论矣”。这算不算吹牛?当然算。不过,人们可以从张大千的自夸中看到他的艺术自信和“挑战意识”。如果没有艺术自信,没有敢于挑战前人、挑战权威的创新意识,那张大千还能是张大千吗?
李敖更善于吹牛,他曾说,五十年以来和五百年之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有人对他的这种说法提出质疑,他便举出前文提到的司马迁、苏轼等人的例子进行反驳,说如果你们要骂我吹牛,请先骂司马迁、苏东坡等人一一我这是从他们那里学来的。
由此看来,吹牛还是不吹牛,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错就错在有些人爱吹牛却又没有足够的资本。嘴上说的是“亩产万斤粮”,可实际上连亩产千斤都做不到,这样的吹牛害国害民。所以,奉劝爱吹牛的人,在大话出口以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本钱,说出去的话到底能落实几分?
另外,我还觉得,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一一夸张变形本来就是一种艺术手法,他们用惯了,话里话外难免会有职业特点。可是政府官员就不应吹牛,因为他们讲的是实事求是,职业特点要求他们不能像文学家、艺术家那样惯于使用夸张的手法。可现在的实际情形是,一些政府官员惯于把成绩夸大,再夸大,把缺点缩小,再缩小。
不该吹牛的乱吹牛,这算不算是一种可怕的错位?
10.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伟人吹牛是真性情,凡人吹牛则是毛病,因为中国传统道德推崇谦逊,反感吹牛。
B.后人吹牛往往模仿前人的思路、语气和方法,借以说明自己吹牛也是有学问有师承的。
C.吹牛本身不是什么大错, 错就错在有些人吹牛以前没有掂量自己是否有说大话的本钱。
D.文学家和艺术家们吹吹牛是可以理解的,政府官员不应吹牛,这是由职业特点决定的。
11.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吹牛还是不吹牛,不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和才能高下的标准”的一项是( )(3分)
A.张大千自评画作《青城山景》,宋人有其雄奇而无其温润,元人有其气韵而无其博大,明清以来就更无法相比了。
B.李敖曾说,五十年以来和五百年之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C.欧阳修写了一首吟咏庐山的诗,便说同时代的人谁也写不出来,只有唐朝的李白能行。
D.苏轼是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十项全能”,他的诗、词、文、书法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12.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吹牛者需要有哪些“资本”,并举例说明。(3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4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不败的秘密
梁 刚
①肖华刚上大学,师姐就告诉他:校门口有两家糖炒栗子店,斜对门开着。一家店的糖炒栗子每斤6元,另一家是5元,质量差不多。当然,学生们通过性价比,卖5元一斤的那家店生意特别好,每天车水马龙排长队;而另一家店则生意清淡,偶有情侣经过,或是怕排队耽误时间的,或死认“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人才会光顾一下。
②生意不好的那家店老板非常麻利的翻炒栗子,把那糖炒栗子的香味溢得满街都是,一边还大声吆喝:“好吃来,又甜又香的糖炒栗子!”但吆喝来的人上前一问价,侧眼看见斜对面排着长队的那家店,便折身过去问价,这一问,就坚定不移地排到这店的队伍后去了。这店的老板并不吆喝,他只在店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糖炒栗子每斤5元。两家店较着劲开了三年,也没见哪家关门大吉。肖华就有些好奇,肖华是学营销专业的,他知道扎堆原理,但他不明白生意好坏如此悬殊的两家店怎么开到了一起?
③于是他就去问那家少人问津的店老板:“生意这么清淡你怎么维持呀?”老板笑着说:“我没闲着,生意很好呀!”肖华疑惑了,明明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怎么说好呢?老板看了肖华一眼说:“有人愿意买5元一斤的糖炒栗子,也有人愿意买6元的,这没什么稀奇的。”肖华想想也对,市场消费是多元的,但问题是,剔除成本,边际利润必须等于或大于边际成本,根据其客流估算,他不可能盈利,除非他另有销路。
④老板笑而不答,肖华更加疑惑。继之,肖华又去问生意特别好的那家店老板:“你的糖炒栗子比对面每斤贱卖1元,质量是否会有问题?”老板说:“怎么可能呢,我是薄利多销,而且我的货销售得越多,进货价格就会越便宜,货销得越快,就会越新鲜越好。”肖华暗想:这个老板的营销方法是符合营销学原理的。
⑤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两家店还是毫无悬念地继续对峙着,一家店照例是生意红火,一家店依然是门庭冷落,但两家店的糖炒栗子都一样地毫无空闲地在不停翻炒,那香味一阵阵飘过学校教室,把学生们的馋虫引诱得满肚子翻腾。
⑥但肖华心中的疙瘩却一直未解开,四年大学就将毕业,他将独自面对市场,但他始终无法明白那家生意清淡的糖炒栗子店为啥能保持不败,这不符合市场营销学原理。为了弄清楚这家店背后的秘密和生存之道,他决定再次一探究竟。这天肖华装成一个卖报者在这家生意清淡的店门前逗留,一边暗中打量老板的经营过程。店门前人流不断,有问价后折身走开的,也有毫不在乎掏钱就买的,但老板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生意,他的眼睛不停地扫视着斜对面的经营状况,他炒完一锅装出几小袋之后,全部将其倒入一个大桶,拖进内屋,然后重新将麻袋中的生栗子倒入锅中,重新开始加工。肖华不知那些被拖到屋内去的栗子怎么处理,他突然灵机一动,决定绕到店后去看个究竟,这一看让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只见一个工人将刚才那个装有熟栗子的大桶搬上黄鱼车,然后推着走了。绕过一个大弯,肖华见黄鱼车拐进了对面那家糖炒栗子店的后门,肖华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一家的呀!
⑦肖华拍着脑门暗道:这种营销方法绝对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13.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开篇直接写到有两家糖炒栗子店,一家生意特别好,每天车水马龙排长队;而另一家店则生意清淡,“门前冷落车马稀”,体现了小小说的语言简洁、要言不繁的特点。
B.“生意不好的那家店老板非常麻利的翻炒栗子,把那糖炒栗子的香味溢得满街都是”,一个“溢”字,似乎让人能够感受到糖炒栗子的香味,用词非常的准确。
C.于是他就去问那家少人问津的店老板:“生意这么清淡你怎么维持呀?”老板笑着说:“我没闲着,生意很好呀!”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充分展示老板的性格。
D.两家店还是毫无悬念地继续对峙着;两家店的糖炒栗子都一样地毫无空闲地在不停翻炒;小说写到这里,已经在告诉我们这两家店铺有可能就是一家,秘密揭开了。
E.为解开心中的疙瘩,了解生意清淡的糖炒栗子店为啥能保持不败的秘密,肖华再次一探究竟,最终让他发现了秘密,原来他们就是是一家的。
14.“肖华就有些好奇”“肖华疑惑了”“肖华更加疑惑”,请从写作的角度简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
15.对糖炒栗子店的营销方法,众说纷纭,评价不一,你是如何评价糖炒栗子店的营销方法的,字数60字以上。(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科学家与首相
在十九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有一天,他和自己的妻子带着只有7岁的儿子正在田里收拾农活。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发出呼救的哭泣声。他和妻子立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迅速跑到泥沼地边,发现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孩子已经被粪水污泥淹到了胸,眼看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就要被吞没了。他毫不顾忌地跳了下去;奋力将那个男孩救起来。妻子赶快提来了清水把孩子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
孩子告诉农夫,他跟随家人从这里经过,父母看到这里风光很好就让他随处走走,没有想到不小心掉到了粪池里。农夫看着孩子向父母所在的地方走去,然后埋头继续收拾自己的农活。
不久,一位高雅的绅士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来到了弗莱明所住的农舍,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特地前来道谢的。他的太太感激不尽地从马车上拿下来很多名贵的礼品。这位绅土表示要以优厚的礼金报答他对儿子的救命之恩。农夫却坚持不受,一再申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我们这里的任何一个遇到了都会这样做的。”
他们正在互相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突然从外面走进屋来。绅土瞥了一眼便问道:“这是你的儿子吗 ”农夫很高兴地点点头说:“正是。”绅士接着说道:“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让我们订个协议吧,请允许我把你的儿子带走,我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士的诚意,农夫只好答应了他的提议。
绅士非常讲信誉,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一直供他到圣玛利医学院上学。
这个农夫的孩于不是别人,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1928年,弗莱明在实验室研究葡萄球菌时,因为没有盖好仪器盖子,致使楼上培养的青霉菌飘落到仪器中。奇迹发生了,因为青霉菌的到来,葡萄球菌竟然全部不见了。弗莱明经过进一步的试验证实,青霉菌当中的“青霉素”,是葡萄球菌的克星,并能杀灭多种细菌。于是,第一种抗生素就这样被发明出来了。后来又经过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学家钱恩的进一步研究完善,于1941年开始用于临床,并于1943年逐渐加以推广。青霉素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明。青霉素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发明以来,挽救病人生命数以亿计。弗莱明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并被公认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名人之一。而那个绅土,就是英国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那个被农夫从粪池里救起的儿子,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二战时期的盟军领袖,首相丘吉尔爵土。
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出访非洲时,不幸罹患肺炎,生命垂危。肺炎在当时属绝症,医师均束手无策。紧急时刻,弗莱明从英国赶来,使用自己刚刚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丘吉尔紧紧握住弗莱明的手说:“谢谢你,给了我两次生命。”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1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农夫弗莱明毫不犹豫地跳进粪池里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情,却未料到后来会对人类世界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B. 掉进粪池孩子的父母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险些让孩子丧命,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过,不惜用优厚的礼金收买农夫以封嘴,不让事态扩大。
C.绅土知恩图报,带走农家少年亚历山大·弗莱明,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终于使他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后来发明了青霉素,为人类造福。
D.丘吉尔大难不死,终有后福。他成为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二战时期的盟军领袖,英国首相。这是农夫弗莱明有先见之明,所以当年舍身救人,在所不惜。
E. 本文通过记叙弗莱明、丘吉尔两家人互助互爱、与人为善的真实故事,重点勾勒了弗莱明父子俩可亲可爱、朴实无华的慈善人家的感人形象。
14.农夫弗莱明坚持不受厚礼,却同意让绅士带走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4分)
答:
15.这里所叙述的事情,经历并不复杂,但却很感人,从某种角度说,它对人类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请依据文章内容,并结合实际,探究文中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受到了什么启迪?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 )
A、本月底,李敖将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在内的馆内展品,然后乘船游览西湖,观看“印象西湖”。
B、“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C、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造成一定数量的通讯中断、房屋倒塌、人员被埋,给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D、中国代表团团长谢振华对媒体表示,当前,要求发展中的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承担更多的减排,显然有失公允。
17、用书面语和肯定陈述的形式,构成四个六字的动宾短语,来表达温家宝总理原话的意思。(3分每空1分)
《中国青年报》报道,温家宝总理在湖北省视察时指出,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①土地不能动, ②负担不能重,③粮价不能低,④干部不能凶”。
示例:①珍惜国土资源
② ③ ④
二、时文评说(9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1:本报讯 昨天,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严琦表示,将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关于关闭社会网吧的提案。严琦称,目前网吧已成社会顽疾,“针对顽疾,就应该下猛药”。对此,据各大门户网站调查,约有60%的网友反对此提案。(京华时报2010年03月03日)
材料2:有网民5月30日在天涯社区发帖称,山西临县因为即将高考而强制关闭了县城所有网吧,“全县所有的网吧都在劫难逃,光缆被停,只能用电话线上网。”发帖者责问:“你们关闭网吧依据的是哪条法律?有没有违反宪法保障公民自由的条款?你们的动机是好的,可是动机好,就可以说明行为也是正确的吗?”《南方都市报》调查发现,临县是第一次因为高考而关闭网吧,江西临川也因为高考而关闭了辖区内上百家网吧,这种现象近年在很多地方都发生过。
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答:
你如何看待政协委员建议关闭网吧呢?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答:
六.写作: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7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总有一些不起眼的地方。人们往往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不起眼的地方,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明媚的光芒,绽放人生的精彩,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地方的看法。
请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文体特征鲜明: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古诗文阅读(27分、)
(1)绿云扰扰(2)愁空山(3)而耻学于师(4)吾尝终日而思矣(5)秋水共长天一色(6)夙兴夜寐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完成下列各题。
1、B 2、C 3.D
4. (1)一同做工的人见到他这样,则要分肉给他,他拒绝不接受。
(2)没有想到的是,在乡里雇工之中,竟然有像孝子那样怀着笃行深爱的品德,一天都不忍离开其亲人的力行者!译文:
孝子胡其爱,桐城人氏。一辈子不识文字,时时给别人作雇工,而拿其工钱来奉养老母。母亲中年患瘫痪之病,长卧在床,而孝子常常侍奉左右,从无违背。从睡觉、起床,乃至吃饭喝水大便小便,孝子都亲自扶持,一人身兼各事,无事不做。
孝子家无一斗米的储备,每天早上起来,先为母亲洗漱,做好早饭呈上去,然后才敢出门作工。雇主离家稍微有点远,来不及做饭,就掏出一勺米交给邻家老妇,磕头请其代为做早饭。邻家老妇不让他磕头,于是走到数里之外,再磕头远远拜谢。孝子晚上必归,归来以后则取老母脏污的衣服洗干净。孝子自己的衣服鞋子都很破旧,却时常买鱼、肉等新鲜美味给母亲吃。他在雇主之家,如果吃饭遇到有肉,则不吃,请求带回家给他的母亲。一同做工的人见到他这样,则要分肉给他,他拒绝不接受。一生从不主动向别人要东西,有人馈赠他则一定回报。母亲又喜欢出外走走,邻村有艺人表演的戏剧,孝子每次都背着母亲前往,安坐在草席上观看,等到夜深人散,才背着母亲回家。如果天气晴好,母亲想去亲戚邻里家走一走,也一样来回背着她。孝子因挣钱少,于是不娶妻,独自一人,竭尽全力供养母亲。
母亲陈氏,从雍正八年生病,至乾隆二十七年自然去世,孝子侍奉她,前后三十多年如同一日。母亲去世后,背土做坟,并在坟旁盖草屋陪住,悲伤过度以致生病,一年以后,孝子胡其爱也去世了。
赞语说,现在的士大夫,在数千里之外作官,父母在家里过世了,竟然不知道他们去世的时间。没有想到的是,在乡里雇工之中,竟然有像孝子那样怀着笃行深爱的品德,一天都不忍离开其亲人的力行者!胡君,字汝彩,其父名志贤。
又同乡有叫潘元生的人,从外面回来,其家刚好正遭受大火,而母亲困在火中。潘氏奋不顾身冲入火中,抱着母亲出来,而他的头脸都被大火烧坏了。这也是人深爱其母的表现,不容置疑。然而有些不懂事理的人或许因为怯懦而不敢冲进去,则将遗憾终身,后悔也来不及!像潘氏那样勇敢的人,也是值得称赞的,我于是在这里附带记录他。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①、傍晚 西风(每空一分)
②、拟人表现手法。(1分)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2分)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1分0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C D(C①左慈让曹操退出争斗,让刘备称王,不然要取曹操性命。②曹操头脑疼痛不已,请华佗来医治是后来被梨树神所惊。D“她这种已经发生和还在继续发生的变化使聂赫留朵夫感到特别高兴。”)
8.(1)司马懿的兵权被夺,为免受害,装病不出。曹爽怕心腹李胜前来探听。司马懿披头散发,坐在床上,装将死之状;还装耳聋,把“荆州”听成“并州”,说自己危在旦夕。李胜把假象告诉曹爽。曹爽便不防司马懿。司马懿乘曹爽出城拜祭高平陵时,发动政变,夺回兵权杀了曹爽。
(2)涅赫柳多夫认为是自己导致了马斯洛娃的堕落和判刑,于是积极奔走为她说情,并要求和马斯洛娃结婚。结婚的请求遭到拒绝,但他没有痛苦的感觉。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牺牲来补偿自己的过失。马斯洛娃和西蒙松走了。涅赫柳多夫在福音书上找到生活准则,开始过一种全新的生活,精神得以“复活”。
9.(1)D(如日食月食,应是比喻人们容易看见,而不是“少”。)
(2)作为君子要重视仁德修养,要严格要求自己,要重义避利,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如果犯了错误就及时改正。
三、现代文阅读(23分)(一)必考题: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高考资源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10.A(A项,原文表述是“[欧阳修吹牛]别人也不好反驳,只好说他这是真性情”,不能泛指所有“伟人”,这句话也并非“作者认为”。)
11.D(D项内容是后人对苏轼的评价,并非苏轼吹牛的表现。错在答非所问)
12.(1)吹牛者要有自信,说到做到,如张大千、司马迁;(2)吹牛者在某领域造诣极高,成就极大。如苏轼、欧阳修。(一点1分,表述完整1分,共3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4分)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C D(C错在主要通过对话来充分展示老板的性格。D错在已经在告诉我们这两家店铺有可能就是一家,秘密揭开了。)(4分)
14.小小说通过肖华的心理活动,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4分)
15.糖炒栗子店的营销方法妙,店老板能够充分考虑到购买者的心理,通过巧妙的性价比,让购买者在对比的过程中,感觉到了实惠,从而激起更强烈的购买欲望,这种绝妙的营销方法确实值得商家好好借鉴。(学生只要能够言之成理即可)(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4分)
13.(4分) B D(D项说“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有点牵强附会,西方教育孩子的方式与我们不同;“封嘴”一说与事实不符。D项说“农夫弗莱明有先见之明”,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不值一驳。)
14. 因为衣夫弗莱明认为救人是平凡小事,在这里人人都可做到,施恩不必回报。(2分)他之所以答应让绅士带走自己的孩子,—方面是被绅士的诚意所打动,另一方面,是能让孩子接受良好救育,将来会有更大作为。(2分)
15.第一问答案示例:善良的人是不讲报酬的。但是,生活对于善行的回报,却是我们的世界时刻发生着。(2分)
第二问答案示例: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每—天中,有多少这样的举手之劳被我们不经意的疏忽而错过?一个小小的善念,一次善意的提醒,公共汽车上的让座,上坡路上助人的一臂之力,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了什么,但是,谁又能够说不会因此成就—个人,或者帮助一个人脱离困境呢?(4分) (有其他见解,言之有理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4分)
16(A B.应“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改为“演技及其小品时”。C.搭配不当,“通讯”不能与“一定数量”搭配;D.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应改为“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
17答案:②减轻农民负担③稳定粮食价格④转变干部作风(答对一点1分,共3分)
18、答案:(1)关闭社会网吧的建议和做法遭质疑。
示例一:反对关闭社会网吧。网吧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它承载着信息化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的期望。社会网吧固然对青少年有负面影响,但也不能否定其正面意义。正是千千万万的社会网吧,使青少年及早触网,从网上学到新的知识打开眼界。相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对社会网吧加强管理,比如,安装不良信息过滤器,限制青少年上网时间,加强对违规操作的网吧进行严肃的处理等。采取简单的方法一关了之,无异于因噎废食。
示例二:赞成关闭社会网吧。网吧已成社会顽疾,对青少年学习生活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在社会网吧泛滥的大背景下,沉迷网络游戏、黄毒、暴力等衍生的社会问题肆虐,无疑成为社会的一大“毒瘤”政府出资开办公共网吧进行监控,在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上或许能有“事半功倍”的功效。全面整顿网络风气,过滤网络信息,审核网络游戏,为网民提供一个健康的上网环境,自然也能使整个社会的文明度更上一层楼。
作文分析:
(一)、命题意图
本次作文是一道材料作文,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学生不太重视审题、审读材料粗枝大叶等现象,结合当前社会中对一些平凡、普通、细小的事物不太注意,关注程度不够等社会现象,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去关心、留意一些不起眼的事物,于平凡中彰显伟大,让细节成就未来,让普通变得卓越。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去关注普通的的地方,生活中的一些地位、身份非常弱势的普通群体,这些人经过奋斗,也会焕发出光芒,创造自己成功的人生。比如现实中的农民工,不被人们关注,甚至受人歧视,恰恰是这些人,装点了城市,创造了生活的美好。再比如最近炒得比较热的食品安全问题,看起来都是一些小事,但却是关乎到每一个人的大事。这些都有必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去关注。
(二)、审材料
材料可以分成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个层面是“不起眼”。所谓不起眼,是指那些不受人们关心、不被人们注意,常常被人们忽略的人、事、物。第二个层面是“发出明媚的光芒”“绽放人生的精彩”。一般可以理解为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成绩,产生了影响。第三个层面是“改变了看法”。第二个层面与第一个层面之间用“但”来连接,从形式上看是一种转折关系,第三个层面是一、二两个层面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一个层面的“不起眼”与第二个层面的“焕发出明媚的光芒”“绽放人生的精彩”之间又产生了一种关系,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由于某种转化,却“绽放了人生的精彩”,对这种关系的把握是审题的关键。
不起眼的地方可以是细节,但一味地写细节或者细节决定成败也不一定切合题意,细节也有受人关注的和不受人关注的之分,在这里必须是由于关注那些不被人关注的细节,结果出人意料地“发出了明媚的光芒”,才被视为切合题意。也可以写平凡,写平凡不一定都切合题意,必须写由于对平凡的坚守或者其他,才绽放出了人生的精彩。再具体一点,像陈景润,居于六平米的斗室,却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那是源于他对数学探索的执著追求;像旭日阳刚,从默默无闻到一夜成名,那是源于他对音乐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
(三)、审要求
本题要求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应该认真研读材料,弄清材料中所包蕴的某种关系,从而确定一个比较好的立意角度,才能写好这篇文章。其他要求,基本上都是常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文体特征鲜明这一点,文体特征鲜明仍然是今后写作教学需要关注的重点之一。
(四)、比较切合题意的标题
成功常见于忽微
小处彰显人性之美
蛰伏,等待光芒
关注盲点
陌上花开
伟大从小处诞生
于无声处听惊雷
石头缝底散发出光芒
非凡起于平凡
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把平凡做到极致
寂寞·奋斗·成功
例文:
一、做好不起眼的事
不起眼的一株小草,日后可能会绽放出最美的花朵。不起眼的一块石头,可能是支撑山岳的脊梁;不起眼的一片荒漠,可能会长出葱郁而充满活力的森林。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注意这些不起眼的地方,绝不能忽视任何不起眼的事。
做好不起眼的事,成败就在一念之间。一战中最为惨烈的凡尔登战役夺去了法德双方七十万军人的生命。本来凡尔登的结局不该如此,因为开战初期,在德军猛烈冲击下,法军防线已不堪一击,德军以优势兵力基本完成了对凡尔登要塞的合围。可骄傲的德军统帅没有注意到凡尔登南面还有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正是这条不起眼的路,为法国带来大批援军,才能消灭德军三十三万多人,为一战德国的失败写下了伏笔。不起眼的一条路,让优势瞬间变成劣势,让唾手可得的胜利付之东流。做好不起眼的事,别让成功溜走。
做好不起眼的事,最终会让你留在亿万人心里。谁说雷锋精神没有传人。郭明义用几十年如一日的不起眼的奉献完美阐释了雷锋精神。没有轰轰烈烈,没有一掷千金。献一次血,捐一次款,助一次人,简简单单不起眼的小事成就了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人,带给了全国人民深深感动。他承认从没有想过能出名,因为他做的都是人人举手之劳不起眼的小事。只是他坚持了,他尽力做好了,人们就记住他了雷锋传人-------郭明义。做好一件件不起眼的事,总有一天能绽放人生的精彩。
不起眼的事,有时才是能发出明媚光芒的地方。不起眼的苹果,让牛顿发现运动学三大定律;不起眼的一个旋转,让法拉第发现了磁与电之间的奥秘;不起眼的一个想法,使德布罗意发现物质波,催生了量子力学。赫兹没有重视那个不起眼的电火花,与发现电磁波失之交臂;开普勒没有注意开氏三定律中那个不起眼的规律,与导出万有引力定律只差一步之遥;普朗克没看到能量分立与光电效应的联系,错过了解释这一难题的最好机会。。。。。。看!不起眼的事,不起眼的地方往往出人意料地发出明媚的光芒!
不要因为不起眼,而不去关注它。那片不起眼的地方可能会让你开花结果,那件不起眼的事,可能会让你铸造人生的辉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