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金色的鱼钩 课件+教案+视频(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金色的鱼钩 课件+教案+视频(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4 20:32:43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金色的鱼钩
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长征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过草地资料
阅读要求:
1.找出本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
2.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六要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把握内容
,概括课文
颧骨
两鬓
斑白
搪瓷
严厉
收敛
疙瘩
粗糙
抽噎
红锈
宿营地
青稞面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
认读生字词
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主要内容:
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繁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
细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品味细节,感受人物形象
?
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你从他的哪些言行中看出来的?
?
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从外貌感受老班长的形象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快四十岁,却显得苍老,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外貌描写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品味老班长的言行变化。
?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老班长心里一直牵挂着病号的身体,不断地在想对策
动作描写?这句话写出了鱼钩的来历“跑”“取”“烧”“弯”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班长的迫切心情。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表现了老班长的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大公无私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体现出老班长崇高的牺牲精神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品味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通过老班长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它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在写老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品味“金色”读透主题
(1)课后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
(2)写写你想说的话。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现在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对老班长或其他人说的话吧。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老班长,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尽职尽责
舍己为人
忠于革命
金色
鱼钩



看13
金色的鱼钩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关注人物的言行,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
?关注人物的言行,体会以老班长为代表的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
相关课件和视频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红军长征过草地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交流他们对长征的了解。
2.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长征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位红军战士过草地时的感人至深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把握内容
,概括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认读生字词。
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品味细节,感受人物形象
1.聚焦自读要求,引导学生明确问题。
(1)默读课文,注意描写老班长外貌、神态、言行的句子,把令你感动的地方圈画出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归纳。

指名读外貌描写部分。

启发思考:快四十岁,却显得苍老,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重点从“背有点儿驼”“布满了皱纹”等外貌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教师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吃苦耐劳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2.自读第3~5自然段,品味老班长的行为变化。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老班长的变化,交流体会老班长的心情。
(2)教师小结:“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反映了老班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跑、取、烧、弯”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老班长迫切的心情。
(板书:尽职尽责)
(3)男女生配合读。
3.引导学生继续梳理老班长的言行,然后交流读后的感受。
(1)讨论: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2)交流: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老班长用善意的谎言来稳定大家情绪的举动,令人感动。而老班长为优先保证伤员的营养,强吃下难以下咽的鱼骨头,这一场面更令人感动,令人心疼。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可贵精神。
4.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无论多么艰难,老班长也要带战士们走出草地,“我”明白老班长的心意,也为他担心,而老班长又是什么反应呢?
(1)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班长神态和语言的词句,并进行交流。
(2)教师小结:老班长为了让战士们喝下鱼汤,用命令的语气提出要求,语气虽然强硬,但非常感人。
(3)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牺牲精神,体会老班长的心情。
(板书:忠于革命)
(4)指导朗读。
5.老班长一心一意地照顾着“我们”,自己的身体却垮了,在奄奄一息之际,他心里想的依然是“我们”。
(1)引导学生抓住老班长的神态、语言描写,感受老班长高尚的品质。
(2)教师小结:老班长直到牺牲也没有喝鱼汤,临终之际仍不忘嘱托战士走出草地去——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党的任务。
(板书:舍己为人)
(3)师生配合朗读。
6.教师小结:通过对老班长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我们感受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尽职尽责的崇高品质。
四、品味“金色”,读透主题
1.老班长永远留在了那片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鱼钩。让我们带着感动、带着敬意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启发思考:为什么说这个鱼钩上“闪烁着金色光芒”?作者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意?
3.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探讨。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在写老班长,金色的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五、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
2.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红军长征的其他的感人故事。
(1)写写你想对老班长说的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