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课堂实录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望海潮》课堂实录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4 10:3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望海潮》课堂实录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听歌曲《望海潮》,引入作者介绍。
师:在希腊神话中女神海伦因为美引发了特洛伊战争,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因一首词引发一场战争的例子。相传,金主完颜亮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试问:是怎样的美让人如此痴迷与神往?红颜已成白骨,但诗词却能流传千古至今依旧充满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着词中“清明上河图”之称的《望海潮》。首先明确本课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一、初读诗词——感知文本
1、诗词“三分鉴赏,七分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这首词,其它同学认真听,并加以评价
一位学生读。
师:谁能从字音、句读、情感方面加以评价。
生评价,韵脚,奢变读
师:诵读这首词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情要饱满,有对杭州风物的惊奇、赞美和艳羡,要有适度夸张。
(2)上阕“怒涛”、“霜雪”、“天堑”这些词语,要读出雷霆万钧之势。
(3)下阕要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学生评价后读。
2、师:同学们的掌声是对你最好的肯定,很有激情,声音很洪亮。
面对经典美词,老师亦沉溺其中,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范读、初步感知本词(教师范读)。
3、师:学习诗词,读懂是前提,下面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理解词句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交流讨论。
(教师巡回,与学生交流重要字词的理解)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清嘉:清秀美好;嬉嬉:愉悦欢快的样子
二、再读诗词——体会情感
1、情感是诗词的灵魂,你能找到直接表现感情的一个字眼吗?生:夸
2、师:很好,这首词夸的是哪一座城市?生:杭州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师:嗯,古钱塘即今杭州,你很聪。你还能想到那些描写杭州的诗词?
大家的诗词储备非常丰富。
你能结合文本分析词人在“夸”什么?
最能体现杭州特点的两个词语?形胜繁华
生——上阕夸钱塘形胜、都会、繁华;下阕夸生活祥和安宁。板书
三、品读诗词——赏析句子怎么夸?
师:江南美景,自古让人魂牵梦萦,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古人曾评价这首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我们一起赏析杭州之美。
——生读:重湖叠山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师: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句写到了哪两个意象?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写杭州桂花、荷花的诗句有哪些?
桂花意象特点:清香淡雅荷花冰清玉洁
白居易词曰: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宋之问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空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种传说,给杭州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白居易词曰:山寺月中寻桂子。宋之问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这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三秋”从时间着眼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十里”从空间着眼是说荷花种植范围广,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打破时空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师:此句堪称千古丽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读边想象桂子荷花之美景。
生读
合作研讨:一首好词犹如一杯香茗,需要用阅读之水来浸润它,才能更好地品出它的芬芳。请大家品读诗词,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和大家分享。同桌讨论。(幻灯:“合作交流”)
——生1(预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师:你喜欢哪一句呢?生读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远远望去,柳树像重重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微风过处,翠绿色的帘幕在轻轻摆动,城内高低错落着十万人家。
师:太好了。请注意,老师把这一句改动一下:杨柳小桥,珠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样改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不好?
生:“烟柳”,写出“柳”的朦胧迷离柔美的意境;“画桥”,写出桥的精美。
生:我觉得用“风”好,风有一种动感,动静结合。(板书:动静结合)
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对文字的鉴赏是有深厚功底的。其实以烟写柳的诗句古典诗词中还有如:“江上柳如烟”“绿杨烟外晓寒轻”;垂柳如烟,桥梁雕画,微风过处,帘幕轻摆,人烟阜盛,多好的画卷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多少啊?
生:参差十万人家。
师:说说参差给你的感受。
生:感觉有气势,场面很宏大。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房舍楼阁。
师:说的真好),这些描写体现了钱塘的什么特点?——都会
我们来齐读这三句话,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最后一句。
——生预设:“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师:这一句写的是什么?生:钱塘江的江岸和江潮。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茂密如云的大树绕着江堤,奔腾的江潮卷起层层浪花,钱塘江就是一处天然的壕沟。
师:解释的很好,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云,写数木茂密葱郁,古人写作讲究炼字,特别是动词的选择。这句话中你觉得那个词最有气势?
生:“卷”师:为什么?生:“卷”显得很壮观。
师:说得很好,说到“卷”,我不禁想起了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雪”比喻浪花。(板书:比喻)
师:我们来齐读两遍,一遍要比一遍有气势。
生:读“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师:堤上绿树如云,江中惊涛似雪,很好,磅礴气势喷涌而出。
师:繁华是全词的总纲,词的上片哪些句子铺叙了杭州的繁华?
——生2(预设):“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生读
师;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
生:市场上摆放的都是珠宝,家家户户堆满了美丽的华缎,人们竞相攀比富庶奢华。
师:说的太好了,你作者为什么会选用“珠玑”和“罗绮”这两个意象来写。
生:我觉得更能突出杭州的富庶与繁华。
师:很好,《武林旧事》中记载:杭州,宋代就有“销金锅”之号,意思是不管有多少金钱,在那里都能挥霍殆尽。作者仅仅选取了珠宝、服饰两种意象就给我们奏响了一曲杭州富庶繁华的乐章。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最后一句。
师:杭州人的精神生活是怎样的呢?百姓安居乐业,官员沉醉其中。——生3(预设):“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师:句中哪个词语生动形象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心情?
生:弄,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心情,泛,写出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互文见义,晴天夜晚处处音乐悠扬,歌声荡漾。
师:由“嬉嬉”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我们仿佛听到了采莲少女清脆欢快的笑声,看到了垂钓老者微笑时脸上舒展的笑容。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
师:解读的很好,句中哪个词语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官员的状态?
生:醉。——这是一种什么醉?——沉醉、陶醉
师:你知道官员陶醉于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