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课时
【内容∕段落】
完成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
【侧重目标】
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
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评价任务】
独立完成作业本45-48页练习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新课讲授
繁华的都市生活
1、(多媒体出示)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
【学习过程】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如: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多媒体出示)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北宋的开封(大相国寺)
北宋最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人流如潮,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元宵节时,大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闹非凡。
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殿堂屋宇四五百间,该寺每月开放5次。供“万姓交易”。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绣、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
3、(多媒体出示)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南宋临安
当时的临安城里商肆林立,坊市密布,处处可见浓郁的生活气息。在城市的中心区有综合商业区、塌房区和各种行业性的专门分区,特别是其中的各种“行业街市”,即按行业特点组成的各种商肆区。如洗浴业的称“香水行”,饮食业的叫“酒行”、“食饭行”。
当时的临安城里手工业分工虽一般称“作”,却也有个别称“行”的,如“做靴鞋者名双线行”,“钻珠子者名曰散儿行”。各坊巷也处处有茶坊、酒肆以及各种日用品店铺。除各种商店外,城内还设有瓦肆勾栏、浴室等,为市民生活提供服务。在江河码头,即江干湖墅一带以及城北白洋湖,建有不少货栈(又称塌房),专供商贾往来贮货。
4、(多媒体出示)宋元时期著名的大都市元朝大都
元大都,简称大都,是元朝的首都,由元代科学家刘秉忠规划建设,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代京师。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
5、(多媒体出示)宋代时期市民阶层的都市娱乐生活丰富多彩。提出问题: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
①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大的瓦子可以容纳几千人。“瓦子”是综合的娱乐场所,最吸引人的节目是杂剧。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有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如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令人眼花缭乱。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有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的,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的,十分热闹。
②瓦子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③除了城市中的瓦子之外,民众在街头巷尾或是集市庙会上也能欣赏到艺人的精彩演出。
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6、(多媒体出示《元日》)请找找诗中反映了北宋过年的哪些习俗?在你的家乡还保留这些过年的习俗吗?
①燃放烟花爆竹
②家人一块喝屠苏酒(一种药酒)辟邪
③大门上更换新桃符(桃符是刻画有门神形象的桃木板)
7、(多媒体出示诗句)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节日。
①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苏轼
元宵节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②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赛龙舟与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③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拜月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词
1、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词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两宋时期杰出的词人有哪些?他们的词有什么特点?代表作是什么?
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等,
苏轼特点:豪迈奔放、雄浑壮观,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弃疾特点:慷慨激昂、气势雄壮,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李清照特点: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代表作:《如梦令》
2、(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文人的特点、内心修养
特点:渗透着浓郁的文人气息。多才多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和内心修养。
内心修养:宋代文人非常偏爱梅、兰、竹、菊(这些都是雅致俊逸、品性高洁的植物,正是宋代文人信念和情趣的最佳象征和寄托物,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元曲
在宋、金两朝戏曲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元杂剧和元散曲合称元曲
。
1、(多媒体出示问题)元代戏剧空前发达,元曲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有低效。元代杂剧作家有200人左右,剧目600钟左右,现成的有,150多种。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其中关、马、郑、白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2、元散曲、元杂剧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元散曲:《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元杂剧: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一生创立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教师向学生介绍《窦娥冤》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窦娥冤》是
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3、(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①统治者“崇文抑武”的策略;②经济的繁荣;
③科举制度的完善;④印刷术的改进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十国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中国16个朝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拓展延伸
1、(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内容及作者
《清明上河图》:高24.8厘米,长528厘米,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及汴河两岸风光,展示了当时都市的生活风貌,为后人提供了北宋都市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人物以及生活风俗等方面的形象资料。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其早年游学于汴京,后学绘画,宋徽宗(1101—1124)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特别擅长画舟车、街道、城郭、桥梁。张择端的画别具一格,自成一家,非常有特色。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
2、(多媒体出示问题)《清明上河图》具有怎样的研究价值?
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
收藏价值。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
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传神,富有情趣。当时人们称赞他的画属于“神品”。
热点链接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他曾与北京大学学子坐谈,也多次提到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展现了中国政府与人民的精神志气,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对于这则材料你是如何理解的?
文化的繁荣昌盛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
2、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积累的文化养分和历史底蕴,有利于我们提升文化自信。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了生活在北宋去感受宋代气象万万千的都市生活。在文学领域,主要成就是宋词和元曲的发展。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反思】
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引领作用,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角色展示的精华之一就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总结升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情况,善于在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善于发现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能力目标;及时依托学习内容进行恰当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教育,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