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
论
语
》十
则
学习目标: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背诵各则语录。
4、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简介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山东曲阜“三孔”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一,《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语录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1~9则就属于这种体式。
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就属于这种体式。
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些情节,但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这种体式我们以后才能学到。
说:(yuè)
通“悦”,愉快。
女:
(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
(zhì)通“智”,聪明。
1、生
字:
愠(yùn)
恕(shù)
2、通假字
弘(hóng)
陬邑(zōuyì)
3、
多音字:
论(lún)三省(xǐng)
传(chuán)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对照注释翻译句子。
2、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直译不通,用意译)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直译不通,用意译)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帮通假字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二、解释红色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
(“说”通“悦”,愉快)
(多次反省)
(学过的知识)
(迷惑;
有害)
(强毅,
刚强)
(想;
施加)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
(“说”通“悦”,愉快)
(多次反省)
(学过的知识)
(迷惑;
有害)
(强毅,
刚强)
(想;
施加)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
(“说”通“悦”,愉快)
(多次反省)
(学过的知识)
(迷惑;
有害)
(强毅,
刚强)
(想;
施加)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
(“说”通“悦”,愉快)
(多次反省)
(学过的知识)
(迷惑;
有害)
(强毅,
刚强)
(想;
施加)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
(“说”通“悦”,愉快)
(多次反省)
(学过的知识)
(迷惑;
有害)
(强毅,
刚强)
(想;
施加)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
(“说”通“悦”,愉快)
(多次反省)
(学过的知识)
(迷惑;
有害)
(勇毅,
刚强)
(想;
施加)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时习:
时常地复习。时,常常。习,复习。
说:
(yuè)通
“悦”,愉快。
朋:
志同道合的人。
乐:
(
lè)
愠:
(yùn)生气,发怒。
君子:
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要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恨(人家),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段意:
第一句讲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为人的态度(修身做人)。
三,课文分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日:
每天。
三省:
多次反省。三,虚数,指多次。省,反省。
谋:
办事。
信:
真诚,诚信。
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段意:强调反省的内容。要重视品德的修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为:
动词,做,当,成为。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段意:强调“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以:凭、靠。
可:可以。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
但,表转折。
思:
动脑筋思考。
罔: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
有害。
译文: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而不(勤奋地)读书,就会有害。”
段意: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与“思”的辨证关系。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诲:
教诲。
女:
同“汝”,人称代词,你。
知:
(zhì)通“智”,聪明。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知道与不知道(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
段意:阐述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
贤人。
齐:
看齐。
内:
自己内心。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段意:阐述学习态度:要向一切人学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
虚数,指多人。
善:
优点,长处。
之:
第一个“之”,代词,代善者。
第二个“之”,代词,代指自己的缺点。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在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段意:阐述学习态度: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士:
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毅:
刚强,勇毅。
任:
使命。
已:
停止。
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段意:阐述修身做人,鼓励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凋:
凋谢。
译文: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段意:阐述修身做人。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松柏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经受住严峻考验,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而不同于一些见利忘义,无骨气的小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行:
奉行。
其:
大概。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恕:
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段意:阐述修身做人。讲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拓展与延伸
1,请选择《论语》十则你最喜欢的一则,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2,请结合你自身
的亲身经历,谈谈你自己学习方法和态度,待人处世的名言。
(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你自己总结出来的)
3,
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示:从“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关心体谅他人,理解他人,不能只想自己的利益,多替别人考虑,帮助别人就如同帮助自己”这个内容来考虑。
五,至今沿用的成语: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板书设计: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谈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传不习乎?
谈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谈修身做人: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再见
!谢谢!